【正见网2008年07月1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魏遣平东将军长孙陵等将兵赴青州,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1)将骑五万为之继援。白曜,燕太祖之玄孙也。白曜至无盐(2),欲攻之,将佐皆以为攻具未备,不宜遽進。左司马范阳郦范(3)曰:“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岂宜淹缓!且申纂必谓我军来速,不暇攻围,将不为备;今若出其不意,可一鼓而克。”白曜曰:“司马策是也。”乃引兵伪退。申纂不复设备,白曜夜中部分,三月,甲寅(初三日)旦,攻城,食时克之;纂走,追擒杀之(4)。白曜欲尽以无盐人为军赏,郦范曰:“齐,形胜之地,宜远为经略。今王师始入其境,人心未洽,连城相望,咸有拒守之志,苟非以德信怀之,未易平也。”白曜曰:“善!”皆免之。
白曜将攻肥城,郦范曰:“肥城(5)虽小,攻之引日(6);胜之不能益军势,不胜足以挫军威。彼见无盐之破,死伤涂地,不敢不惧;若飞书告谕,纵使不降,亦当逃散。”白曜从之,肥城果溃,获粟三十万斛。白曜谓范曰:“此行得卿,三齐不足定也。”遂取垣苗(7)、麋沟(8)二戍,一旬(9)中连拔四城,威震齐土。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二・宋纪十四》)
【注释】
(1)慕容白曜:北魏人,鲜卑族。少为中书吏。文成帝即位,拜北部下大夫,迁尚书。献文帝初,加征南大将军,又以功拜特使节、都督青齐东徐州诸军事、青州刺使、封洛南王。
(2)无盐:在今山东东平县东无盐村。
(3)郦(音力)范:北魏太武帝时入仕,曾受封为永宁侯,青州刺使。他的儿子郦道元以著作《水经注》,而传誉后世。
(4)纂走,追擒杀之:申纂诈降于魏,魏师至,闭门拒守,所以为魏军所攻杀。
(5)肥城:县名,在今山东肥城县。
(6)引日:拖长时间。
(7)垣(音原)苗:地名,又叫络当城,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
(8)麋(音迷)沟:地名,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内。
(9)一旬:十天。
【语译参考】
北魏派平东将军长孙陵等人率领军队,進攻青州,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率领骑兵五万人作为后继援军。慕容白曜,是燕太祖的玄孙。慕容白曜到无盐,想進攻无盐宋军,手下的将佐都认为攻城器械还没准备好,不适合仓促進攻。左司马范阳人郦范说:“现在以轻装部队远道来袭,深入敌人境内,怎能久留迟缓?而且申纂一定认为我军来得太快,没时间包围攻城,将不会防备,现在如果出其不意,可以很快攻克。”慕容白曜说:“司马的计策对。”于是率军假装撤退。申纂不再设置防备,慕容白曜半夜進行部署,三月初三清晨,突然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无盐城,申纂逃走,魏军追赶活捉住,随即杀死他。慕容白曜想把无盐人全部当作军队的赏赐,郦范说:“齐地,是形势重要地区,应该长远经营。现在我们刚進入齐的境内,人心尚未归顺,城池之间互相观望,都有守城拒降的意思,如果不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就不容易平定。”慕容白曜说:“好!”就赦免了全城百姓。
慕容白曜准备進攻肥城,郦范说:“肥城虽然不大,但進攻它,就会拖长时间,胜了也不能增长我军声势,失败就会损害我军声威。他们看见无盐城被攻破,死伤遍地,不会不害怕,如果用檄书告谕他们,就是不投降,也会自行逃散。”慕容白曜听从,肥城果然溃散,缴获粮食三十万斛。慕容白曜对郦范说:“这次出征得到你的协助,岂止才平定三齐地区!”接着拿下垣苗、麋沟二处据点,十天内连拔四城,威震齐地。
【研析】
慕容白曜除十天内连拔四城外,还继续前進,包围了历城和东阳。一年后,攻下历城;再过一年攻下东阳。从此,让青州、冀州的土地全部并入北魏的版图。他之所以能连下四城,得力于郦范。他力排众议,从心理层面思维,破除申纂想法,攻克无盐,又主张以恩德和诚信安抚百姓,希望其它城池不再守城拒降。对肥城则用檄书告谕他们,轻而易举得到三十万斛粮食,紧接着又连下两城。可见在两军对峙中,作战策略得当与否,才是胜败关键。而郦范的策略,完全以心战为首要考虑,故能以最少的损失,发挥最大的功能。另方面则是慕容白曜能赏识人才,否则空有好点子,当权者若不采用,亦无用武之地。攻宋计划,就在两人巧妙搭配下,连战皆捷,开拓了北魏版图。
【延伸思考】
1.兵家均主张攻心为上,如果将此想法应用于生活事件,你想可行吗?请说明原因。
2.谋事的眼光要长远,才不会因小失大。换句话说,要有前瞻性、宏观的想法,才能成大事。请你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此一能力?若未具备,该如何补强?
3.团队精神的发挥,胜于个人单打独斗。如果你是领导者,如何去征才呢?
【参考数据】
1.资治通鉴(31)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 资治通鉴轻松读3 欧惠章编写 希代书版
3. 资治通鉴今注(七)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4白话资治通鉴(第九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