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魏孝文帝仁政治国(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8月18日】

【原文】

高祖(1)友爱诸弟,终始无间。尝从容谓咸阳王禧等曰:“我后子孙邂逅(2)不肖(3),汝等观望,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取之,勿为他人有也。”亲任贤能,从善如流,精勤庶务,朝夕不倦。常曰:“人主患不能处心公平,推诚于物。能是二者,则胡、越之人皆可使如兄弟矣!”用法虽严,于大臣无所容贷,然人有小过,常多阔略(4)。尝于食中得虫,又左右進羹误伤帝手,皆笑而赦之。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祭(5),未尝不身亲其礼。每出巡游及用兵,有司奏修道路,帝辄曰:“粗修桥梁,通车马而已,勿去草"i(6)令平也。”在淮南行兵,如在境内,禁士卒无得践伤粟(7)稻;或伐民树以供军用,皆留绢偿之。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弊,浣濯(8)而服之,鞍勒用铁木而已。幼多力善射,能以指弹碎羊骨,射禽兽无不命中;及年十五,遂不复畋猎(9)。常谓史官曰:“时事不可以不直书。人君威福在己,无能制之者;若史策复不书其恶,将何所畏忌邪!”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二・齐纪八》)

【注释】
(1)高祖:北魏孝文帝,庙号称高祖,死后葬在长陵。
(2)邂逅(音谢购):不期而会。
(3)不肖:不能承继其先业。
(4)阔略:疏略的意思。
(5)二分之祭:胡三省曰:“郑康成说,古者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故曰二分之祭。魏则朝日以朔,夕月以-F,犹仍古,谓之二分之祭。”
(6)"i(音产):削平。
(7)粟:小米。
(8)浣濯(音晚卓):浣、濯都是洗的意思。
(9)畋(音田)猎:打猎。

【语译参考】

孝文弟对几个弟弟非常友爱,彼此始终没有隔阂。曾经从容对咸阳王元禧等人说:“我死后子孙万一不肖,你们看情况,可以辅佐则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千万不要让江山被别人占了去。”亲近任用贤能的人,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精心勤勉治理事务,朝晚不倦怠。常常说:“一国之主怕的是不能用心公平,推诚布公于人。如果能做到这二点的话,即使是胡、越之人也可使他们成为兄弟。”执法虽然严厉,对于大臣没有包容宽恕的,但是别人有小过错,常常宽大而不计较。曾在食物中发现虫子,还有左右的人奉送羹汤,不小心伤了他的手,都笑着宽赦了。祭天地,迎五行神只的五郊,宗庙朝日夕月的二分之祭,没有一样不亲自主持仪礼。每次出宫巡行游玩及用兵,有关官员请求修整道路,孝文帝总是说:“大略修整桥梁,能通过车马就可以了,不要除去青草,把草地铲平了。”在淮水南岸行军,如在本国境内一样,禁止士兵,不得践踏损害小米、稻谷;有时候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都留下丝绢抵偿。宫室不到万不得已不修缮,衣服穿旧了,浆洗过后仍旧穿用,马鞍和马勒口只用铁木制作而已。年幼时力气大,善于射箭,能用手指弹碎羊的肩胛骨,射击禽兽没有不命中的;到了十五岁以后,就不再射猎了。孝文帝常常对史官说:“时事不可不据实记载。皇帝的威福全在自己手里,没有人能控制他;如果史书不记录他的恶行,那他还有什么可畏忌的呢?”

【研析】

北魏孝文帝虽是鲜卑人,但极力实行汉化,我们从文中看到,他的为人处事,均属于道统的中华文化。首先是他对齐家的概念,友爱兄弟,完全异于其他皇帝,没有为了保全皇位、争权夺利而?兄弟、宗族,反而与他们相处没有隔阂,实在难能可贵。再说以勤俭持家治国,可以减少开支,自然不会强征百姓过多的税收,造成人民的负担。执法方面,则是该严则严,绝不宽贷,但不是故意的小错,则宽容,表现了宽严并蓄的一面。而在治理国家,则任用贤能的人,勤于事务,从善如流,不拘泥不呆板。也秉承了自古以来尊天敬神的观念,都能亲自主持祭天地及宗庙事宜。不只对人神敬重,对其它万物亦一视同仁,所以对大自然的动植物均善待之,不随意践踏与捕捉。最后还令史官定要实际记载,让国君可做警惕,以免作威作福、无所畏惧忌。汉文化不但深植于孝文帝的内心,且能力行于国,不愧是由汉人抚养长大的,也因为他深深体认到汉文化的高贵情操,无怪乎将之推行于其族人。

【延伸思考】

1、“家和万事兴”,如果能齐家,会有什么好处,请你列举出来。
2、 生活奢侈浪费,无形中也是在损德。如失德的东昏侯(南齐萧宝卷),就是最好的借镜。请你自我检视,生活中该如何去平衡,做到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3、史官负起的是奠千秋的任务,所以遴选史官时,他们须具备什么条件?(参考答案:公平客观的态度、辨别是非的能力、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社会正义的勇气……)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33)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