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天人合一观〈二〉:阴阳学说

《黄帝内经》研究体会
治平


【正见网2008年08月29日】

阴阳五行的思想贯穿了《内经》的全部,《内经》的整体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观点几乎都是完全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的。

何为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

在宇宙很高的境界上,就有了阴阳。太极学说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的出现便是从两仪开始的。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一为万物之始,它是天地最初最大而混沌未分的一体。二代表阴阳, 即阴阳两仪,天地合气,由阴阳分化出天与地,也由于天地而化出阴阳,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而为三。[2]由阴阳而生化出万事万物与人,人处天地气交中故形成三才,天、地、人。

老子在这里将阴阳概括的如此之简易,包括了阴阳的状态以及阴阳的应象,调和的基本原理。

“何谓日醒”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4)《内经》中说:懂得了阴阳这一宇宙运行之基本道理,对任何复杂的现象都不会感到迷惑,会恍然大悟,会如酒醉后的清醒。

正所谓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2] 意思是说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道。

第一节 阴阳的概念

在《内经》中,专门阐述阴阳五行的就有《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天元纪大论》等。

什么是阴与阳,“水火者,阴阳征兆者”。(1)用水、火来表示阴阳的属性与其征兆,以水火作为对事物進行阴阳分类的标准与依据,没有比这个更有特点的了。

凡是具有外在,温热、明亮、向前、向上、无形、急速、光明、运动等火之特性的事物与状态,皆为阳性。凡具有内在的、寒凉、阴暗、后退、向下、有形、迟缓、安静等水性的事物与状态,皆为阴性。

这里的阴阳不是主观虚构的,而是对自然界天地人实际存在的许多客观的现像的观察与概括。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3)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

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大月和小月合起来三百六十天而成为一年,人体也与此相应。

天地阴阳的范围,极其广泛,在具体运用时,经过進一步推演,则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再演绎下去,甚至是数不尽的,然而其总的原则仍不外乎对立统一的阴阳道理。

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

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所以万物的发生,因于春气的温暖,万物的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气的清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气的寒冷。

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知的。

参考资料:

[1].《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老子的《道经》
[3].《素问・阴阳离合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