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首部英雄史诗与传统文化(六):大祭华抱山――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三新


【正见网2008年10月24日】

每回打开《华抱山全集》,就仿佛打开了一部中国传统礼仪的宝典,其中对于祭祀的描写颇为精切,场面的描述,程序的介绍,意义的凸现,均不离孔子的那句老话:“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华抱山死后,老百姓举行大祭,祭祀的场面可以概括为:天地同悲,庄严肃穆——

东天发白天公开了眼,
满天白云白云满了天。
片片白云白云片片像条条白绸联,
白绸联高挂万万千。

东天刚白地公开了眼,
满地白花花满地满山间,
朵朵白花白花朵朵像白纸钱。
白纸钱遍地万万千。

东天一白鸟神开了眼,
满河鹅子鸭子围聚鸭城朱华店。
满天百鸟百雀汇聚吼山巅,
鹅鸭鸟雀万万千。

清明过,谷雨前,
三月十八日阴阳天。
吼山山后山前遍地满山巅,
梅里百姓挤满了万万千,
人人手持白幡白纸钱。

吴地百姓万万千,
祭祖拜贤心一片。
荆蛮两老站立正中大王殿,
左右两边是朱华两少年。

孝堂安置在大王殿,
堂当中高挂一个特大“奠”,
龙凤灵柩安中间,
将领棺木放两边。

两盏长明方灯白烛点,
灵位设在灵柩前。
四只香炉绕青烟,
八只瓦缸烧纸钱。

白幡白旌插四边,
白纸白球⑺悬空间。
两老两少真周全,
四壁挂满了挽对联。
⑺白球:白纸或棉花做成的球。

挽联无数有百千,
唱歌人搜肠刮肚想出点。
老辈传下泽傲点⑻,
请各位原谅一点点。
⑻泽傲点:很少。

挽联满挂孝堂间,
当中有对大挽联。
上联是:
公道传千年,
下联是:
十条⑼留后天。
⑼十条:公道十条令。

挽联挂满孝堂间,
孝门两边有挽联,
左联是:
扭转乾坤,吼声震天,
右联是:
公道人间,湖光增艳。

静态的天地人与孝堂描写已毕,紧接着动态的展示祭祀的流程,可总结为:三祭终献,追念圣贤——

春春秋秋数百年,
公道孝堂古无前。
上面说的很勿全,
下面要讲祭三献。

阴阳时节阴阳天,
吴周两老手捧祝版⑽高声念:
泰伯至德孔子至圣抱山为至贤,
今朝祭奠要三献。
⑽祝版:写有祝辞和程序的竹板。

第一祭奠为初献,
各地献奉供品送上殿。
一青二白、三酿四件⑾,
五咸六甜、七荤八素九寿面、
猪头三牲十只眼,
还有廿盘干、湿点⑿,
拈香祭奠贤祖先。
⑾:一青二白:青团白团,意为一清二白;三酿:甜白酒,用糯米套三次,故名三酿,谐音“三让”,以纪念让王吴泰伯。四大件:团,圆,糕,棕。⑿甘蔗、荸荠等是干点心,汤混沌、水煮鸭蛋等为湿点心。

第二祭奠为二献,
各地献奏乐班走上殿,
石磬十八十六排左边,
铜钟十八十六排右边,
锣鼓、丝竹坐中间,
手执野鸡长毛的乐师站前面,
奏乐祭奠大圣贤。

第三祭为三献,
各地献演唱班走上殿。
吴歌吴谣万万千,
歌唱公道换新天,
拜香诗班⒀唱“至贤”,
木鱼“吉角”⒁“八吉”⒂翩,
一面唱勒一面演,
一步三拜拜祖先。

⒀拜香诗班:一种流行于无锡的民间唱诗活动,也称“拜香会”,始于宋朝,明末以后因纪念华抱山而在无锡等地普及,1919年《无锡风俗志》载:三月中旬,赛会极盛,俗名香会,乡民十百成群,手持小木凳,炷香柱罄其上,口颂神号,击罄为节,五步一拜,如是数十里随会至惠山、吼山,三日内昼夜不绝,观者肩摩踵接,空巷以出。
⒁吉角:敲打木鱼的声音。
⒂八吉:无锡民间八吉舞:女子们左手端香凳,香凳上平放香诗,右手执鼓柱,边走边唱边敲边舞,四人一组,跳八吉舞以示吉利。

三祭过后为终献,
人人再拜老祖先,
一拜大龙上青天,
二拜小龙、小凤登佛殿,
三拜公道重新建,
四拜保佑小小龙灾消祸害免,
五拜保佑百姓过个太平年,
三跪九叩大圣贤,
念佛诵经道场“祝忏”做完全,
鼓乐连连声震天,
白日露面白晻晻⒃。
⒃晻晻:日无光。

在场面描写和程序展示之前,这部礼仪宝典曾开宗明义的点明祭祀的意义所在:尊贤敬神,德化生者——

雾消云散日露面,
风停船稳到岸沿。
人群里面站出两老两少年,
两老来自梅里荆蛮店。
两少来自古吴鸭城朱华店,
两老两少开了言。

吴周两老八十同龄同声先同言:
华抱山是我们 古吴梅里公道大王大圣贤,
勿是神仙赛神仙,
勿上天也上天,
我们应该大祭大王大神仙。

朱华两少十六同龄同音接同言:
华抱山是我们古吴鸭城苦难百姓的老祖先。
老祖先,
大圣贤为了“公道”天地变,
受尽千难万险拿全家性命献,
我们应该大祭老祖大圣贤。

从祭祀场面的庄严,程序的细致中,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慎终追远”,祭祀,也许更多的是为了生者,那么慎终可以使生者免去后顾之忧,预想到自己此生的终点并不孤寂,也会有眼前所见的香蜡纸烛、人头攒动和庄严歌舞,平添一种对于此生的悦乐和死生由命的旷达;同时整个祭祀流程中都贯穿着追远的因素,追远也即追念亡者的贤德,以为生者的榜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每在祭祀之时,人们既已同类相惜,又加之聆听着颂神的歌词,自然会生出人生无常的感触,不禁会产生一些对于来世与仙佛的遐思,从而开启人们修道之心的萌生,为具厚德善其心做一个良好的奠基。所以对于祭祀的好处,我们分而言之:慎终可免后顾之忧,追远可生行善之念,伤逝可萌修道之心。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