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1月28日】
一、汉服的定义
汉服这个名词是最初其它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就像胡人的传统服饰称为胡服,而汉人的传统服饰也就相对的称为汉服了。因此,汉服主要是指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十七世纪中叶)以前,在这数千年中汉族人民所穿的汉族传统服饰,都称为汉服。
二、汉服的起源
中国古代先民从汉服起源的开始就已经将他们敬天礼佛的精神信仰,天人合一的文化心态以及种种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都积奠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汉服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汉服的繁荣与辉煌
圣者言:“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饰。”
中国服装简史:
“商”朝 → 上衣下裳 缧祖养蚕取丝
春秋战国 → 代表性“深衣”(披体深邃 深而不露)
上衣有四块布(一年四季),下裳有12块布(12个月)
秦汉 → “庄重古朴”袍服为内衣→ 取代深衣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交流的开始)
唐 → “雍容华贵”
→ 品色服 敦煌壁画里飞天 = 仙女(天人)
宋 → “精巧雅致”“背子”
明 → “典雅华丽” 补服 “比甲”(背心)
凤冠霞披(皇后)
四、汉服的特色
自古在中国服装便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在等级观念很重的古代乱穿戴就将被视为衣冠不整是非常失礼仪的。
“服色”在中国历代除了区别身份地位外更可表示所处的场合。从天子到文武百官,不管参加祭祀、上朝还是日常穿着的服饰,对于颜色都有详细的规定。
汉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系结取代扣子,穿着汉服让人神态举止有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的气质与美感。这些特色不仅有别于其它民族的服饰,就连与深受汉服影响而产生的和服、韩服也不同,跟西服更是大大的不相同。
五、汉服的样式
1.衣裳
即上下两截,有上衣下裳、上襦下裙、上衣下裤。这是汉服最古老的基本形式,“衣”一般为大袖,“裳”古代是指裙子。而古代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上 衣下裳形式的冕服。普通平民百姓也穿上衣下裳,但为劳动方便,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2.深衣
即上衣下裳相连,有曲裾、直裾两种。曲裾深衣是将后片的衣襟加长形成三角,加长后的衣襟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紧。而曲裾和直裾的区别就在于裾上,曲裾深衣是把裾绕在身上,称为“曲”;直裾深衣是把裾垂直于地面的,称为“直”。深衣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式,是高官贵族的常服,平民百姓的礼服。
3.袍服
即上下通裁,就是中间没有缝合线,一体裁剪而成。分为长衣(直裰、直身)以及长衣(袍、衫)、阑衫、褙子(由 袄子、大袖衣、旋袄演变而来)、半臂。袍服通常衬有白色内衣,一般作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袍服领子大多裁为鸡心式,且以袒领为主,穿着时露出内衣领;袖子一般为大袖且袖口收敛,领子和袖子都有缀有花边;下绎常制成一排密蚁,或裁为月牙状。
4.襦裙
上短衣、下以绳带系裙。可分为短襦、半臂、大袖衫。此款式为妇女最喜爱的穿著。
六、为什么要推广汉服
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这项活动的宗旨最主要是要寻回我们汉服源远流长的珍贵服饰礼仪文化。
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得奖作品:
礼仪服装类金奖”瞬”
展现了大唐时期短襦长裙的一个经典款式。但唐朝的穿法与其它朝代都不一样,它长裙的造型是扎在胸上面,腰线非常长。里面其实是一件真正的小汗衫,左右交叉领的小汗衫。这件衣服结构正确,短襦长裙,裙子扎在外面,里面要配一条衬裙。它的搭配法、结构、标准尺寸、袖长、衣服的长短、打结的方式、裙子多少层、裤子的结构与穿法,都是非常符合当时的穿法与样子的。
礼仪服装类银奖”天地春”
这套是根据明朝的经典款式设计制做的襦裙。明朝推翻元朝后使得大唐服饰风华再现,服饰也显得“典雅华丽“非常有大明的气派。这款是明朝妇女非常普及的服饰。造型是领子宽、袖边也宽,比较祥和大气一点,不像宋朝的秀气。
日常服装类金奖”桃源‧忆故人”
是典型宋朝家居女子服装,带有非常明确的宋朝襦裙的结构和造型。上衣的细腻的小格子是很复古的图案,符合宋朝那个年代的审美。小碎花是很柔和女性化的花色,结合边裾的搭配,是比较典型的宋朝的款式。把衣服打开从工艺的角度看,里面的结构是宋朝的传统做法。比如里面还配了裤子,那种大裆裤没有松紧带,是扎带子的。这种扎法实际上延续了几千年,古代的裤子就是那种穿法。上衣叫短襦,是宋朝女子家居穿最普遍的样式。交叉领短上衣,袖子是比较窄的,下身是长裙。短襦(上衣)和长裙中间扎带子的方式和配的玉坠都非常搭配。
日常生活类银奖”汉古缘”
这是一套在唐朝中期比较流行的高腰长裙大袖衫款式,主要是宫庭流行的造型。宫廷流行的礼服往往很快就流传到民间去了,一般富贵的人家都是可以穿这样的款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