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08日】
提要:本文论述了《三国演柳》如何演 “柳”及演了哪些“柳”。即《三国演柳》是以三国演“柳”,以三国之人、事演“柳”。合天意则顺、则兴,逆天意则衰、则亡,是为最根本的“柳”;刘备之成功建立蜀汉主要由于其躬行仁柳;以关羽、吕布、宝马赤兔的有机结合等充分演绎了“柳”的正、负面的具体而丰富的内涵。
《三国演柳》是一部绝妙的通俗历史(胡适)。记述了自东汉末年的没落,三大势力崛起成为魏、 蜀、 吴 三国,至西晋一统天下共百余年的历史事件与故事。根据胡适先生的研究,唐朝已有说三国的故事了。旧说都以为是元末明初的杭州人罗贯中做的,但是其版本无从查得,只能认为是罗贯中首次将三国的历史事件、故事做成小说题材的《三国演柳》,而现行的《三国演柳》则是清朝初年毛宗岗在前人的基础上所做。是故《三国演柳》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自宋至清初五百多年的演柳家的共同作品。其趣味浓厚,令人不肯放手,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它的魅力(胡适)。套用时下的说法,“三国”为什么这样红呢?原因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大师极其简明的指出:“《三国演义》讲了一个‘义’。经过一个朝代,三个势力互相之间的较量中充份表现出‘义’的内涵。” (《北美巡回讲法》)以此为指导,本文试图具体论述《三国演柳》如何演 “柳”及演了哪些“柳”。
“柳”是什么?据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的《说文解字》(许慎撰,九州出版社) :“柳”,己之威仪也。是会意字,从我,从羊。威仪出于己,故从我;羊,美物也。羊,祥也。象形字羊表祭牲。“我”是会意字,从戈从?。戈是兵器。?,或说古垂字。有自我牺牲之柳。献祭的羊又表明了柳是富含自我牺牲的。是故柳的本意是崇尚奉献,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
从这个表面定柳,人们还不能深刻理解“柳”所含的深层文化与丰富内涵。自有了《三国演柳》,许许多多的人们读它、听它、 爱它,通过这本书对“柳”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义是什么,它的表面与内涵所引申着什么关系与深层反映。”(《北美巡回讲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说她是一台波澜壮阔的大戏,那么每个朝代都上演了独具特色的片段。而每个朝代的兴旺衰灭也不是人的意志决定的,可以说是上天所授、择人而成。魏、 蜀、 吴 三国的形成与鼎立肯定也是上天的旨意――最根本的“柳”,凡合于此“柳”的人与事则兴则旺,违之则败则亡。综观《三国演柳》全书,正是如此。
书中代表魏、 蜀、 吴 三国势力初兴的曹操、刘备、孙坚早早登台亮相,一露面即言行不凡。他们均深怀报国安民大志,欲扶持汉朝王室,然都不得伸志。曹操借献宝刀于董卓而行刺未果,不得不逃离京城,发矫诏召十六镇诸侯,欲兴大柳,戮群凶,清华夏,扶王室,救黎民。如果按曹操的策略是完全能够成功的,却由于盟主袁绍的瞎指挥致功败垂成,曹操自己一意孤行追击董卓,因力量太弱大败而回,之后盟军分崩离析,群雄自谋出路。汉朝廷历经一次又一次的败乱而日趋式微,以致“王非王,帝非帝”,群臣立于荆棘之中朝贺,“看到两京遭难处,铁人无泪也凄惶”。此间曹操受命大破黄巾军,组其精锐青州兵,招贤纳士,威名日重。恰于其时汉献帝宣召曹操入朝辅王室,令曹操得以奉天子以从众望,行不世之略。又适时得正议郎董昭指点,行非常之事(移驾幸许都),有非常之功。该谋略亦合侍中太史令王立仰观天文之结论“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第14回)。顺天行事,水到渠成,不久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其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灭吕布,除袁绍等强敌,奠定了魏国的根基。孙坚匿藏传国玉玺南下,不幸践其誓亡于乱箭之下。其子孙策以玉玺为质当从袁术处借接兵图大业,尽得江东地面,为其弟孙权立吴国创立了基础。刘备的势力发展相对落后,先后投靠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均不善终,势孤力穷,多处逃亡,但却广布了仁柳,也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开创蜀国大业的主要干将。在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实力得以迅猛发展,占荆州,据益州,终成霸业,与魏、 吴呈鼎立之势。三国的势力均是从无到有,短期内即从弱到强。究其成因,则是曹操、刘备、孙策/孙权均能广纳良言,知人善任,多行仁柳,应天顺民,所行符合了天意。诸如曹操得冀州后尽免居民全年租赋;刘备宁死亦不做负柳之事取刘表之荆州,因护归从之百姓,宁可日行十里而不忍弃,被曹操精骑追击而丢妻弃子,等等。
魏、蜀、吴三大势力次第崛起至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并存在了数十年,其间每一个都想灭了另俩个,可谁也灭不了谁,且往往是首先兴师進攻的一方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其实仍是为了充分上演“柳”的深刻与不同内涵的,明示人们应当奉行顺从天意这一最根本的“柳”。上天以其不同的征兆(或星象、或智士相谏等)提点示警,从之则兴、则顺,违之则衰、则败。现以几个主要战事予以论述。
建安十三年,曹操欲扫平江南,灭孙权、刘备势力,发动了被后世称为赤壁之战的大战。对此孔融力谏,指其兴无柳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惹怒曹操。進而在得知孔融的“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的议论后,曹操大怒尽斩其家小。其实不久前在除掉袁绍父子势力后,曹操仰观天文时自己很清楚,“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结果天以东风助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曹操恸哭郭奉孝的早逝,致此大败。刘备不理会多人相谏,决意起兵伐吴为关羽报仇,甚至青城山隐者,当世神仙李意告其休咎后仍不醒悟(李意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一一扯碎,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旁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第81 回)。笔者在此试解:李意所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当指后来刘备的树栅连营四十余屯,一一扯碎则指被东吴全部破灭;后面的大人等,该是刘备本人将被埋白帝城)。毕竟为其弟报仇,符合了其桃园结柳之旨,兄弟君臣之柳,天意让他连胜十余阵,顺利报了关羽之仇,并连带也为张飞报了仇。之后不从讲和,定欲灭掉东吴。迎接他的是陆逊的火烧连营,致全军覆灭,亡奔白帝城。
诸葛亮平定南蛮孟获后即上《出师表》,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报刘备三顾知遇之恩,忠蜀帝刘禅之职分。根本不听太史谯周“(天象)北方旺气正胜,星曜倍明,未可图也。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 的苦谏,出师伐魏。前后八年,竟六出祁山,未获成功。正如司马懿(第102回)所指“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灭亡。”其中三次败退与粮草不继有关,可见诸葛亮的北伐不仅违天意,而且大有穷兵黩武的味道。第六次兵出祁山,笔者倒认为俩年轻的皇帝的识见更为高明。刘禅劝说孔明:“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能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魏主曹睿则以手诏赐司马懿:“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第102回)。可惜俩位均未听从。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转运粮草,并设巧计大败司马懿。魏主再令司马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亮想尽计谋,以柴草地雷等营造好葫芦谷,令大将高翔领蜀兵驱木牛流马佯作运粮,半月内连输数阵,让司马懿心中欢喜,细审所捉蜀兵后下令出战。诸葛亮更以魏延诈败,引诱司马懿父子三个率兵 攻入葫芦谷,待司马懿生疑“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火把、火箭齐下,地雷暴响,火势冲天,司马懿父子相抱大哭,自以为必死。忽然间黑云漫空,一声霹雳,骤雨倾盆,浇灭满谷大火,救了司马懿父子。至此诸葛亮才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可惜已晚,司马懿请得曹睿谕旨坚守不出,拖的诸葛亮病倒,虽孔明素谙祈禳北斗之法,可天意难为,在祈禳已及六夜时(满七天即成),主灯被魏延急告军情时扑灭,令诸葛亮:无可奈何叹天意,重兴汉室不见功,长星陨落五丈原,空负胸中十万兵。
从上面魏、蜀、吴三大势力的形成及其之间的较量充分演绎了:欲兴旺、发展唯有顺应天意,合之则顺、则兴,逆之则败、则亡,是为最根本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