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29日】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明礼仪,重承诺,有节操,以美德著称于世。因受封于延陵,所以又称为“延陵季子”。
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国派遣季札出使中原各国,结交、通好北方诸侯,学习中原文明礼仪。因季札贤名远播,每个国家都很欢迎他。在鲁国,他请求观赏周朝蔚为大观的礼乐,鲁襄公于是命乐队为他表演礼乐、诗歌和舞蹈。季札在观看演出的时候并不知道每组诗章的题目,但他却能心领神会,通过自己的欣赏辨别出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淳厚质朴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听到《魏》歌,他听出了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韶?》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完美啊,广大无边像上天一样覆盖一切,像大地一样承载一切。这是上天的盛德吧?”季札以敏锐的洞彻力和道德的审美观,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与诸侯列国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认为惟有这样平和的德音,才能奏于庙堂,播于四方,化育万民。
季札到郑国时,见到了子产,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他语重心长的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执政奢侈,不纳善言,在位不会很久,最终执政大权会落到您的身上。您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务必以仁德为重。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后来果然子产执政,季札的话犹在耳边,子产广开言路,任用贤人,成为郑国一代贤相。
季札来到卫国,见到了蘧伯玉、史狗、公子朝、公叔发、公子荆等人,他高兴的说:“卫国的君子很多,没有什么灾祸。”并赞扬了卫国的用人之道。当他到晋国时,一路见到田地荒芜,便知君主残暴,三分晋国势所必然,劝叔向说:“您为人正直,适逢乱世,一定要好自为之啊。”季札推断的各诸候国的政治明暗、民风厚薄、国运盛衰及人心归向,以及对这些人物、国家命运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
他途经徐国时,徐国国君非常喜欢他佩带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还要佩带它以代表吴国出使,就想在完成使命回国路经徐国时将此剑赠送给徐君。待他出使回来再到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就将宝剑挂在了徐君墓旁。侍从不解,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因此而留下“挂剑徐君墓”的千古佳话。
公元前四八五年,楚王派令尹子期率兵攻打陈国。季札为解陈国之危立即赶来见子期说:“我听说,跟人争夺而不修德行,迟早要招来祸患。如果国君不修德政,作臣子的就应以德规谏,老百姓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请你为了人民生活的安定而退兵吧!”子期被季札的话打动,拔营而退,避免了一场战争灾祸。
季札谦恭礼让,重诺守信,有远见卓识,史书上称其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人君子。自古以来,明晓人生、认知世事的人,总是高瞻远瞩而心怀善念,明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向,知道美好的德行深合天理人心,是最令人珍视和力行的。后有诗赞季札:
“维王延陵,
远见卓识,
见礼知政,
闻乐知德,
观风审音,
挂剑酬心,
怀哉高风,
传颂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