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26):第五 言 福 (全文完)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07日】

第五(ㄉㄧ?ㄨˇ)。(Dì wǔ)

【历史来源】

1、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妫、田、陈、姚、胡五姓,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I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后来,武王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氏因此被封为陈侯,位于地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附近。妫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姓族。

陈姓在春秋中期分出田姓。在陈厉公时,陈国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出齐国避难,为避祸而改为田姓,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礼遇,任工正。陈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后掌握齐国国政。西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西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西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并受到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到刘邦称帝之后,因为田姓势力发展过大,成了刘邦的主要打击目标,拼命削弱田族的势力. 他把田氏分为八部,分别迁往西安一带,并要他们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2、出自于田姓,汉代迁徙齐国公族所改。根据《姓氏考略》资料记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又根据《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后或改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以门第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较普遍流传,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郡望】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东乡以东及陇西南一带地区)。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历史人物】

第五伦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他质朴正直,乐德好施,体恤百姓。第五伦在太原和上党之间运盐,所过之处,他会把道路打扫干净,路人都称赞他。后来第五伦出任会稽太守。他穿布衣,吃糙米,自己锄草喂马,妻子下炊作饭。每领到俸禄,除留一家食用所需,他的俸禄都到了贫苦百姓家。

他离开会稽时,郡中百姓攀住他的车马,啼哭着跟着,最后第五伦悄悄乘船而去。蜀郡地肥民富,很多富人都担任了官职。第五伦来到蜀郡后,改任品德有节操的人为官。贿赂之风最终被禁绝,他举任的许多人最后官至九卿,并且都清正廉洁,没有一人因贪污受贿犯罪。

第五伦一身正气,凡事秉公而行,从不曲意逢迎。当时朝廷外戚专权跋扈,大臣们无人敢谏。第五伦升任司空后,便屡屡上书抨击时弊,要求防止外戚骄奢擅权,并提出没有德行才能的人坚决不能任命官职。因此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

第五伦深得汉章帝的赏识和信任,位居三公。他推行教化,做了许多好事,成为百姓景仰的人。他对别人说:“仁德不是攫取所能得到的,有了仁德才是成人做事之本。我自愧一生所做的善事太少了,而得到的福报却是无法想像啊!”我们每个人应该记取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善念与行善,能为他人着想,为自己真正的负责。

言(ㄧㄢ?)。(Yán)

【历史来源】

1、以祖名为姓。根据《姓纂》资料上记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

2、出自于姬姓,为韩言复姓所简改。根据《潜夫论》、《姓氏寻源》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桓叔的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氏,后来简改为言姓。

【郡望】

1、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一带(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2、吴郡:西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

【历史人物】

言偃

言偃(西元前506~西元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吴国常熟(今江苏安徽一带)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言偃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提倡礼乐教化。孔子经过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十分赞赏。孔子曾说:“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言偃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他不矜其功,认为只是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导。孔子认为他十分谙熟文化教育。

上海市奉贤县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据说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孔子办学兴儒,其弟子言偃学成后,辞官归学。相传西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宣导下,处处可闻礼乐之声,因此言偃被百姓尊为“贤人”。为纪念这位传学兴礼的贤人,后人将县名取为“奉贤”,建造了“言子祠”,以表达怀念之情,更以言偃为楷模,崇尚“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民风。

福(ㄈㄨ?)。(Fú)

【历史来源】

1、以祖名为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齐大夫有福子丹。”又根据《国语》记载,“当为福氏之始。”春秋时齐国大夫名为福子丹,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中的福字为姓。

2、出自于唐代百济国福富顺氏所改。唐朝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与新罗国有隙,后来百济国被新罗国所灭,百济国中不少人逃难到中原,其中有一支姓福富顺氏,依照汉人的习惯,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福姓,又形成了福氏。

3、出自于明朝大臣张福时所改,儿世代相传姓福。明朝时,有大臣名叫张福时,身居要职而两袖清风,世宗皇帝赞其曰:“清不过福时。”因此他被称为福时,其后人为纪念这特殊的奖赏,就改姓为福,又形成了一支福氏。

【郡望】

百济郡:百济,古人称之为东夷,初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东夷原有三个韩国: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弁韩、辰韩各有十二国,马韩有五十四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百济即其中之一。东汉末年尉仇台统治百济,名为夫余王。晋朝时期句丽据有辽东,百济则据有辽西、晋平二郡(柳城、北平之间)。自晋以后,百济并吞诸国,据有马韩故地,自置百济郡,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朝鲜半岛。

【堂号】

福姓的主要堂号有百济堂。

【历史人物】

福时

福时,明顺天东安(今北京)人,原姓张,名福时。因世宗常赐之手敕称“福时”,所以张福时就改以“福”为姓氏。福时精通韬略,善骑射,文武双全。嘉靖间(西元1522年~西元1566年),历官漕运参将,继又晋升为总兵,总掌漕务的大臣。福时任期清廉奉公,身居要职而两袖清风,不染一锱,曾被世宗皇帝称赞:“清不过福时,勇不过马芳。”福时后受权奸诬陷而被罢职,虽被宰相特荐,但终未再被起用。

(全文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