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5):晋楚闫法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9月26日】

晋(ㄐ一ㄣ?)。(Jìn)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以国名为姓。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武王将儿子叔虞,分封为唐地的首领,所以又称为唐叔虞。至其子燮父,因唐地有条河流叫晋水,所以叔虞的儿子就将地名改为晋,并建立晋国(今山西省太原一带)。到春秋时代,传二十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本晋国王公之族被废为庶人,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

【郡望】

1、平阳郡: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2、虢郡:周姬姓国,有三:东虢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北,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秦所灭。北虢在今三门峡和山西平陆等地,为晋所并,虢州,隋、唐、宋时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省卢氏,唐移今灵宝。元并入陕州。

【历史人物】

○晋 骘:宋朝的州官,他到房州做州官时,遇上兵乱,百姓闹饥荒,他令军队垦荒种田,至秋大熟丰收后,仓廪富足,遂将粮食分给百姓,免其徭役。他还修建学校,让平民百姓的小孩也有书读。而且还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

○晋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献公次子。骊姬之乱,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惠公死,怀公继立,不得人心。遂借秦穆公力归晋,得即君位。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力重建。平周王室王子之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为号召,树立威信。城濮之战大败楚、陈、蔡三国军队,会诸侯于践土,遂成霸主。在位九年。

楚(ㄔㄨˇ)。(Chǔ)

【历史来源】

1、出自于芈姓,以国名为姓。根据《姓苑》、《通志.氏族略》、《风俗通》资料所载,周成王封颛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于丹阳,国号荆,后迁都于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北之旧郢城),始改国号楚,后世子孙就以国名为氏。

2、出自于姬姓,以祖名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资料记载,周平王庶子林开之裔,鲁大夫林楚之后,以祖名为姓。

3、出自于上古贤者楚老,当为楚姓之始。

4、出自于春秋时楚隆之后。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资料所载,自春秋时赵孟(即赵襄子)之家臣楚隆之后。

5、出自于他族有此姓。傈僳族害饶时氏,汉姓为楚;今土家等族亦有此姓;今满族也有此姓,源于满族老姓楚库勒氏、泰楚拉氏、泰楚鲁氏等。

【郡望】

1、江陵县:秦代设置,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南朝齐改置郡,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2、新平郡:东汉设置,治所在漆县(故城在今陕西省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彬县、长武、永寿、甘肃泾川、灵台等县地。

【堂号】

楚姓的主要堂号有 “秉德堂”、“江陵堂”、“刚介堂”、“紫芝堂”、“听雪堂”等。

【历史人物】

楚衍

楚衍,宋代开封胙城人。少年时精通四声字母,乡人柳曜以师礼向他求学,乡人看待他是先生。楚衍对《九章》、《缉古》、《缀术》、《海岛》等算学经典尤其深得精妙。明了相法以及《聿斯经》,擅长推步、阴阳、星历的术数,间或预言凶吉无不应验。

自我推荐考试《宣明历》,补为司天监学生,升保章正。天圣初年,修造新历,众人推举楚衍明了历数,授官灵台郎,与掌历官宋行古等九人修定《崇天历》。進升司天监丞,入属翰林天文。

皇佑年间,与人同修《司辰星漏历》十二卷。过了很久,与周琮一同管勾司天监。

闫(一ㄢ?)。(Yan)

【历史来源】

注:闫(音ㄧㄢ?)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闫姓为阎姓的别支。

根据《姓谱》记载,分闫、阎二姓。又根据《五音集韵》资料记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所以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在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另一说为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通俗为闫,因而产生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1、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

2、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

3、出自于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辖地相当今甘肃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郡上啁(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闫氏出自周康王。

2、河南郡: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辖地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以北原阳县。此支闫氏睚唐叔虞之后。

3、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西元前246年)设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北魏时治所辖地相当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此支闫氏亦为唐叔虞之后。

【堂号】

闫姓的主要堂号有 “天水堂”、“河南堂”、“太原堂”等。

【历史人物】

闫亨

闫亨,晋朝末年辽西太守。

话说石勒(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帝王)率领军队来攻打蒙城,当时苟."镇守蒙城,可他为人却骄奢苛暴,目中无人。前辽西太守闫阎亨见此情况,上书進谏说:“明公您身居乱世,应该效法前人,中兴复国,不可如此奢侈残暴,才能使天下有志之士群起来归,辅佐您啊。”苟."听了,十分愤怒,命左右卫士把闫亨杀了。

从事中郎明预正卧病在家,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让家人搀扶他坐上轿子,迳自入内堂進谏说:“我听闻闫亨对您的谏言,实在是天下至公至正的道理,也是明公您的福气呀,为何杀他,让天下士人失望呢?”。苟."暴跳如雷说:“我杀闫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進来骂我?”

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有加,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您对我这么愤恨不满,我并不在意,比起远近亲信、士卒民众对您的愤怒,又算什么?夏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能逃避得了吗?希望您暂时息怒,思考一下我的话。”

然而苟."根本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当时遍地饥馑、瘟疫流行,苟."治下的城池越来越混乱,最终无人把守,最后被石勒所擒而投降。

根据《晋书》中的这段史实,我们对闫亨的不怕冒犯掌权者、屡次直言進谏,最后以身殉节的文臣操守,能不佩服与称颂吗?

法(ㄈㄚˇ)。(Fǎ)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妫姓,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氏)后裔所改,以祖名为姓。根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姓田,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所以法为姓。战国时期,齐国强盛之时,过于炫耀武功,且因杀了燕昭王之父而种下祸根。后燕国以乐毅为帅,联合另外秦楚等五国军队一齐攻打齐国,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下宫、即墨两城尚在坚守中。齐王逃到宫城,被假意来相助的楚国人杀死了。齐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装成平民逃到太史敫家当仆人,改姓为法,以避敌军。不久,齐国的田单打败燕,收复了齐国。法章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被拥为齐襄王。齐襄王的庶子后来便以他曾用过的法姓做为姓。

2、出自于回族中有法姓。根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记载,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3、出自于蒙古族伍尧氏所改。清朝时,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也来到中原,为了适应汉族习惯,取法字为姓。如清朝乾隆时,有位文学家名法式善,他的祖先就是由蒙古来到中原的伍尧氏。

【郡望】

注:根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中记载,法氏望出扶风郡。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置右扶风。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长安县之西)。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历史人物】

法正

法正,字孝直(西元176-220年),三国时扶风噤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天下大饥荒,他与同郡人孟达一齐進入蜀郡依附刘璋,可却不受重用。法正与当时任别驾的张松十分友善,两人心目中均以为刘璋无能,不足以共谋大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汉中张鲁,张松建议刘璋与刘备结盟共同防御曹操,并举荐法正为结盟使者。法正回来之后,对张松极力称道刘备有雄才大略,因而两人密谋投奔刘备、奉戴刘备为主。

接着张松又说动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璋同意了,又下令法正再去一趟。法正到了荆州,向刘备献上攻取益州的计策,并说张松可为内应,取之易如反掌。刘备欣然同意,于是率军西上,至葭萌(今四川省广元西南)南,回头时顺路起兵攻取成都,并以正为蜀郡太守。

二十二年,法正又建议刘备進攻汉中,刘备采纳了,于是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定军山之役”,而使汉中落入刘备手中。

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第二年法正却卒于任上。后来刘备?亭战败,退至白帝城,感叹道:“法孝直倘若依然健在,必定会阻止我东征之行;即使东征了,也必不可能导致情况危险到这种地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