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9月18日】
淳于(ㄔㄨㄣ? ㄩ?)。(chún yú)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姜姓,以国名命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族人便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直到唐代中期,唐宪宗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与纯字同音,所以为了避讳,便去淳为于姓。但是在五代以后,有些于姓恢复原本的姓,仍然恢复姓淳于。
【郡望】
1、淳于复姓望族居齐郡(今山东临淄)、河内。
2、河内郡:楚汉之际(西历前3世纪末)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怀县,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堂号】
德感堂:后汉时有淳于恭,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
【历史人物】
淳于意(公元前215─155年),西汉临淄(今属山东)人。因曾作过齐国太仓长,而后人称他为太仓公,又名仓公。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医。
淳于意从小喜欢研究医理、医术,早年跟公孙光学医,并学习语文,以后跟70岁的公乘阳庆学医。阳庆也是临淄人,一生无儿子,于是,便将自己珍藏的“禁方”、“脉书”及全部诊断治疗经验,传授给了淳于意。
淳于意为人富爱心,乐于为贫苦人家治病,常以种种借口,拒绝为官宦人家出诊。为此,官宦人家对他怀恨在心,罗织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牢狱。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对此悲愤至极。
最小的女儿缇萦,有胆有识,愤然上书汉文帝,慷慨陈词,为父申冤,除阐明事情原委真相外,恳求皇帝:为使更多的患者解除疾苦,她愿以身赎父,替父一死。其笃诚之心,感动了文帝,遂下令无罪释放淳于意,并破格接见了他,详细询问了他学医的经过, 治疗过哪些病,疗效如何,淳于意一一作了回答。其中重点介绍了二十五个医案(即《诊籍》),后由司马迁在《史记》中作了介绍。
有关淳于意的记载以及关于他的著作现存甚少。他一生的贡献,是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为人治病,并且详加记载。他在治病过程中,详记病人的起居、病状、职业、症候、治疗及诊于何时,施用何药等,开创了我国医家记载“病历”的纪元。他在二千多年前,已能认识病史的重要性,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在治疗方面,他使用的方法,有:汤剂、散剂、含漱剂、药酒、丸药、还有刺法、灸法、冷敷等。在诊断方面,他很注意望色和切脉,在二十五则医案中,就有十则是根据脉象来断定生死的。他的临症范围很广,二十五则医案中,关于妇人的六则,关于小儿的二则,更为可贵是其中死亡的有十则。由此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妇、儿科有一定研究,而且重视实践、尊重事实,对治疗结果作了真实而坦率的记录,不因为病人死亡而不记入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当时情况下,是非常可贵的。
战国以后以至于汉,是中医的一个繁荣时期。仓公和他的老师公乘阳庆都是临淄人,而公乘阳庆的医学知识,就来源于扁鹊,史书记载“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由此可知阳庆所学出自扁鹊,而后又传给仓公的,因此说他们三者实为一派。此外,他以一些疾病病因,如认为龋齿是因“食而不漱”所引起;“沓风”是由于嗜酒所致等,很符合现代医学关于口腔卫生的认识的。
除《诊籍》(医案)二十五则外,另据史书记载,仓公还有《生死秘要》一卷,《决死秘要》一卷,均已散失。
单于(ㄔㄢ? ㄩ?)。(Chán yú)
【历史来源】
出自于匈奴王族姓氏,以最高首领冠为姓。在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指为天子广大,指的是称颂首领的权力是神授的,他们应拥有天子的广大辽阔的尊敬及势力),简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些便以单于为姓氏。
【郡望】
1、千乘郡:春秋时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公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置郡,治所乐安(在今山东高苑县北25里)。东汉时改为乐安国。
2、朔方郡:汉武帝时卫青破匈奴,取河南地,遂置朔方郡,辖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治朔方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废朔方县,移郡治于临戎(今磴口北)。
【堂号】
驭民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单于,他驾驭一方人民。
【历史人物】
○单于去卑:(生卒年待考),匈奴族。著名汉朝将领、青州郡蓬莱太守,受封列侯。
○单于熊儿:(生卒年待考),唐代甘肃泾川人。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单于熊儿为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的家僮,后扶持吴少诚的弟弟吴少阳,乘吴少诚重病篡夺了吴少诚的爵位,还杀害了吴少诚的儿子,之后拥兵割据泾、原、渭、武四州,即今甘肃泾州、固原等县地,盘据作乱。
太叔(ㄊㄞ? ㄕㄨ)。(Tài shū)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祖上次第排名为姓。春秋时代,卫国国君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在古代,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序来排名,姬仪因为排行老三,所以人称叔仪,又因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称太叔仪。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次第排名字命姓,称太叔复姓。
2、亦出自于姬姓,以祖上封号为姓。春秋时期,郑庄公名叫寤生,他的弟弟叫作段,被封在京,世称京城太叔,于是后代子孙便以祖先封号命姓。
【郡望】
东平郡:汉代时置东平国,南朝宋时改为东平郡,在今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地区。
【堂号】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历史人物】
○太叔仪:古代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姬仪排行第三,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姬仪为老三,就称作叔仪。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就称他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
申屠(ㄕㄣ ㄊㄨ?)。(Shēn tú)
【历史来源】
1、为上古舜帝的后代。起初为胜屠氏,后来因为在古代,胜与申两字同音,故称为申屠氏。
2、出自于姜姓。夏朝时期,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后来又宠幸美女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申侯对此大为不满,便联合?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敌兵压境,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召唤各国诸侯前来援救,可是等来等去,一路援军也没有来。原来,褒姒虽美,却难得开口一笑。为此周幽王立下重赏:凡能够使褒姒开口一笑者赏赐千金。有小人就出了个馊主意,叫周幽王点起烽火戏弄诸侯。周幽王依计而行,果然引得各国诸侯来时急如星火,去时败兴而归,乱哄哄,闹嚷嚷,倒也使褒姒笑过几次。可是一来二去,诸侯们也学乖了,所以到后来来的诸侯越来越少了。这次真的情况紧急,各国诸侯却以为周幽王又在做游戏,所以都不肯来了。结果周幽王和伯服被犬戎杀死,褒姒也被掳走。于是申侯同鲁侯、许侯等拥立宜臼为王,就是周平王。为了酬谢申侯的援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儿子封在屠原(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居于屠原的申姓人,就以申屠命姓。
3、古代有申徒氏误传为申屠氏。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西河郡:战国时魏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堂号】
固安堂:汉朝时申屠嘉力大无穷,能脚踏强弩把它张开。随汉高祖抗击项羽,累官都尉,历淮阳太守,文帝时迁御史大夫,封固安侯。申屠氏因以号“固安堂”。
【历史人物】
○申屠嘉:汉代都尉。文帝时拜丞相,封固安侯。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幸臣邓通戏殿上,嘉欲杀之,为文帝赦免。景帝时,晁错用事,嘉欲借晁错穿凿宗庙垣事杀错未成,愤恨吐血而死。
○申屠刚:后汉人。性情方直,常慕史鱿、汲黯之为人。平帝时,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时忤上意罢归。光武帝时征拜侍御史,后任尚书令。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劝谏不听,以头抵舆轮,使车不得行。后数次以谏忤旨,贬为平阴令,终官太中大夫。
○申屠致远:元朝人。字大用,寿张人。世祖南征时,被经略使乞实力台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划。累官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所至迭有风范。他清修苦节,耻事权贵, 聚书万卷,名“墨庄”。著有《忍斋行稿》、《杜诗纂例》、《集古印章》等。
○申屠蟠:东汉陈留人,字子龙。曾受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他九岁时丧父,极度哀伤,丧服除后十余年不進酒肉,名士郭泰、蔡邕都很看重他。以树为屋,隐居苦读,博览贯通五经。同县女子缑玉因为父报仇而杀人,当定死罪,十五岁的申屠蟠与诸生一起谏救,使缑玉得免死。
○申屠有涯:宋代隐士,住在阳羡。曾携瓷瓶乘舟,喝醉了酒大吐,众人把他赶到岸上。他说:“蚩蚩(忙乱的样子)同舟人,不识同舟龙。”说完,跳進瓶中不见了。当时人称“瓶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