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9月21日】
鲜于(ㄒㄧㄢ ㄩ?)。(Xiān y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以国名、邑名合并为姓。商朝末君纣王有叔箕子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官为太师,多次就纣王的荒淫残暴進谏,纣王仍依旧如故,不思悔改,后来竟将箕子关入大牢。周武王灭商后,箕子直言劝谏武王当行仁政,却不肯应武王的请求再次为臣。他出走辽东,并建立朝鲜国(相传此国是现在朝鲜的前身)。相传他的子孙当中有支子仲封的在于邑,就合国名与邑名,自称鲜于氏。
2、出自于少数民族,有鲜于姓。南北朝时,定州(今河北省)丁零族有鲜于氏。
【郡望】
1、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渔阳郡: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堂号】
渔阳堂、敦厚堂:鲜于氏,从朝鲜重归故国,自汉以后,便一直以河北的渔阳郡为繁衍中心,故以渔阳堂为堂号。一直到今天,仍然世代沿用着渔阳这个堂号。则有些地方是以敦厚为堂号。
【历史人物】
鲜于枢(西元1246→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官至太常寺典簿,与赵孟钇朊??窃????氖榉?液褪?恕<p>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
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
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毫不起眼的官职,却为百姓所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鲜于枢与赵孟钇朊???挥????樘场熬揠?保?⒊啤岸?睢薄?岸?堋薄U悦项对鲜于枢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虽为谦辞,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于枢的书法成就。
他的楷、行、草作品,有《海棠诗》、《渔父词》、《透光古镜歌》、《唐诗卷》、《千字文》等等。鲜于枢早年曾向张天锡学习书法,常为不能超越前人而愧憾。有一次,偶而漫步郊野,见两人车子陷于烂泥中,坎坷难行,才了解到写字要有奇态横生的趣味。当时许多人都曾向他请教过书法。
有个叫陈绎曾的人是一名進士,他虽患有口吃,但却异常精敏,诸经注疏,多能过目成诵。又工书法,用枕腕法写得一笔清丽婀娜的小楷书。后来,陈绎曾转而学习大楷。试着悬腕法,悬在空中书写。每天不到数百字,就累得手臂颤抖,手腕酸疼,疲惫不堪。有人告诉他,本朝书法家鲜于枢善用悬腕写字,你何不去拜访拜访他。陈绎曾于是慕名前去,鲜于枢知道陈的来意后,先要他当场写几个字看看。陈绎曾颤颤抖抖地写了“永字八法”四字,鲜于枢见后,就闭上眼睛伸出右臂大声说:“胆、胆”。陈绎曾照着鲜于枢的指示大胆去写,果然比先前稳健多了,几个月后,他的执笔就好像千钧之石,终于也练得一手悬腕好书。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鲜于枢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
闾丘(ㄌㄩ?ㄑㄧㄡ)。(Lǘ qiū)
【历史来源】
1、以邑名为姓。春秋时期,在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有一个地方叫闾丘邑,居住在那里的人便以邑名为姓。
2、出自于姜姓,以祖名为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闾丘婴,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名字命姓,称闾丘氏。
【郡望】
1、顿丘郡:汉置顿丘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晋以此为顿丘郡治所。北齐废顿丘郡。唐五代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2、邾国: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省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堂号】
闾丘姓的主要堂号有邾郡堂。
【历史人物】
唐朝有位闾丘胤刺史,将起程到台州赴任时,忽然头痛如绞,医药无效,在疼痛不堪之际,丰干禅师突然出现,自称来自天台山国清寺,过此特来相访。闾刺史头痛甚剧,便询问禅师有无良方,以治头疾。丰干禅师不慌不忙,命人取来清水一杯,持咒数声后,吸了一大口,对准闾刺史头上,一口喷去,不多久,刺史的头痛就霍然痊愈了。闾刺史惊奇之余,感激得五体投地。又進一步请教丰干禅师台州之地有无高人贤士?丰干禅师言道:“见之不识,诚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得见。”
闾刺史请禅师说得更消楚些,禅师说:“有一位名叫寒山子的,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另一位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以贫苦疯狂之相,唏迹在国清寺的库房里煮饭洗碗呢?”禅师说完,便告辞而去。
闾刺史到了台州(浙江临海县境)后,先微服暗访,再以刺史身分拜访国清寺,到丰干禅师住所拜见,然而只见院内虎迹斑斑,禅师已不知去向。找到厨房,只听得一阵阵狂笑,寺僧言正是寒山和拾得两人在狂笑。闾刺史听后,即刻跑上前顶礼膜拜,寒山与拾得见状,都叫喊着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
接着又说:“你自己遇到弥陀而不识,向我们顶礼做什么?”从他们两人口中,闾刺史才知道原来丰干禅师,也是有来历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啊!这个时候,已惊动了国清寺的寺僧们,因为朝廷命官,向两位疯和尚顶礼,在大家一片混乱之时,寒山与拾得向刺史握了握手后,便手拉着手狂奔冲出国清寺,朝寒岩跑去。
闾刺史派人追赶不及,便回到台州衙门,不数日,特别缝制了两套僧服、僧帽,以及供佛、供僧的物品,命人送往寒岩供养二位师父。
不料寒山子坐在岩洞洞口,远远望见一班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便返身入洞,并大声喊:“贼啊!贼来啦!”等到众人赶到,洞中再传出话来:“报你诸人,各自努力!”大家只见寒岩洞口的岩块自然合上,不复可入。
寒山、拾得就这样消失在人间,之后闾刺史便命国清寺的寺僧们,将寒岩附近在石壁上、竹林中,凡有寒山所写下的诗句,及国清寺内拾得留下的偈语,全部钞录下来,这便是后世流传的《寒山诗集》的由来。
司徒(ㄙ ㄊㄨ?)。(sī t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妫姓。尧帝为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所以又称名为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些则以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商代始祖殷,?音ㄑㄧ?)之后有姓司徒。
3。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些以官职命姓,就成为司徒氏。
【郡望】
司徒氏望出赵郡。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的邯郸改为赵国,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
【堂号】
藏名堂:唐朝时,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间,他弃官回家,隐迹藏名,当道屡次推荐他,他坚辞不再作官。司徒氏因号“藏名堂”。
【历史人物】
司徒诩,五代时南汉人。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有政绩,汉初升为礼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乐,议欲考其正音,而诩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司徒诩,喜爱读书,曾经做过永年和项城两个县的县官,得到精明能干的好名声,后汉初期担任了礼部侍郎的官职。司徒诩更是个虔诚信佛的人。
司徒诩曾经出差到江苏、浙江一带去,航行到渤海当中的一个区域,海水的颜色变得像墨一样黑,船夫说:“这里的水底下就是龙王的宫殿。”司徒诩就烧了香,诚心地祈祷:“等我船回来时,将拿一套用金粉写成篆体的佛经书作礼,敬献给龙王您。”
隔了些时候,司徒诩乘船从江、浙回来了。途经原来的地方,就按照他发过的愿,把一封套的经书放到海里去,一会儿,船底下发出了清幽而响亮的赞颂佛陀的丝竹音乐。船夫说:“呀!这是海龙王来迎接经书了。”船上一百多人都听到了这个音乐,个个表示惊异和赞叹。
司空(ㄙ ㄎㄨㄥ)。(Sī kō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以官职名为姓。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于是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司空命姓。
2、出自于陶唐氏,以官职名为姓。春秋时期,只有晋国设置有司空的官位,其他各诸侯国均未设此官。尧的后代隰叔及其孙仕恫,都曾在晋国任过司空,于是后代子孙便以祖上职官命姓。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但历代职务有所不同。如尧、舜、禹时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到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称司空,主管囚徒。在西周以前还未发现有人用司空这个官名作为姓。直到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士墒,他担任司空官职以后,子孙便开始以官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司空。
【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浚县一带地区。
【堂号】
耐辱堂:唐朝时候,司空图任礼部郎中,为避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建了一座“休休亭”,自号“耐辱居士”。当时凡是贼兵所过的地方,人民倍受残暴,但寇兵独不入王官峪,附近人都跑到那里避难。司空氏因号“耐辱堂”。
【历史人物】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应试,擢進士上第。
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司空图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应试,擢進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
唐僖宗干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他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律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正居于洛阳,对他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常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旬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热情地向他宣传起义军的各种好处,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便入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
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 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
唐昭宗天复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