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21):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02日】

梁丘(ㄌㄧㄤ?ㄑㄧㄡ)。(Liáng qiū)

【历史来源】

以封邑名为姓。梁丘姓比较罕见,根据《尚友录》记载,“齐大夫食采梁丘,因以为氏。”梁丘为古地名,指的是名为梁的山丘(今山东成武县东北)。而丘的南侧,有一城名为梁丘,居住在附近的人大多以梁丘为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被封在梁丘,他的子孙们便以封地名梁丘为姓。后来简化为梁姓。

【郡望】

冯翊郡:汉与京兆尹、右扶风称三辅,左冯翊与右扶风既系官名,又系政区名。即将京师附近地区交给三个地方官治理,治所都在长安城内。东汉始分出。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历史人物】

○梁丘据:春秋时齐国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的信任。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故为梁丘姓的得姓始祖。

○梁丘贺:西汉大臣,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字长翁,琅?郡诸(今山东省诸城)人。从京房受《易》,很能领会这本深奥的书,深得老师夸奖。又与施腱、孟喜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后来朝廷让京房先生推荐一名学生到朝廷做官,京房就推荐了梁丘贺。官大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宣帝时,立为博士。著作已佚。

○梁丘临:西汉琅?郡诸(今山东省诸城)人,梁丘贺之子。受《易》于其父,为黄门郎,甘露中曾奉使问诸儒于石渠。易学精熟,专行京房法。官至少府,其学传于五鹿充宗及邪王骏,为汉《易》梁丘学的重要传人。

左丘(ㄗㄨㄛˇㄑㄧㄡ)。(Zuǒ qiū)

【历史来源】

以地名为姓。根据《元和姓纂》记载,“齐国临淄县有左丘。”又根据《氏族博考》记载,“左丘明居左丘,为左丘氏。”左丘(今山东省临淄地区)。春秋时有鲁国文人,名为明,居于此,便以此地名为姓。后来闻名显赫,尤其著有《左氏春秋传》。他的后人便以左丘为姓。后来有些简化成左姓。
 
【郡望】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带地区)。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历史人物】

左丘明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它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判断,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应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实际记事到鲁惮公十四年(前453),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书中比较全面儿客观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主要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事件。

东门(ㄉㄨㄥ ㄇㄣ?)。(Dōng mén)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以祖号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鲁庄公子公子遂,字襄仲,居东门,号东门襄仲,因以为氏。”春秋时,鲁庄公有子叫公子遂,字襄仲,担任鲁国大夫。因家住曲阜城东门边,人称东门襄仲。因其立庶为君,遭到当时其它大家族的反对。当鲁宣公死去后,接替襄仲为大夫的其子公孙归父立刻被驱逐出鲁国,公孙归父逃往齐国后,公孙归父及其后代子孙便以祖号东门为姓。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东北一带地区)。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历史人物】

○东门襄仲:春秋时鲁国大夫,鲁庄公的儿子,名公子遂,字襄仲,他家住曲阜城东门边,号东门襄仲。曾出使齐国求得支援,立鲁宣公为帝。是东门氏的得姓始祖。

○东门归父:原名公孙归父,字子家,东门襄仲之子,也是鲁国大夫,欲除去三桓大夫,扩张公室,以鲁宣公死而全家遭三桓驱逐,逃到齐国。遂以父号“东门”为姓,改名东门归父。

○东门京:西汉时人,经学家。善相马,与东汉时的将军马援分别向皇帝進献过“名马式一铜马法”用以铸造铜马。这一铜马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汉武帝诏令立铜马于鲁班门外,改鲁班门名为金马门。

西门(ㄒ一 ㄇㄣ?)。(Xī mé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祖上居地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春秋时,郑国有位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便以西门命姓。

2、出自于姜姓,亦以祖上居地为姓。战国时,齐国也有大夫居住于西门,子孙也有以西门为姓。

3、以祖名为姓。根据《姓苑》记载,“西门豹之后,改为西门氏。”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省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些以其名命姓。后来有的把西门复姓改为单姓西。

【郡望】

1、梁郡:汉建梁国,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一带)。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2、魏郡:汉置郡,治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辖境跨今冀(魏县)、鲁(冠县)、豫(浚县)三省之界。北周末迁安阳。隋为相州魏郡。至唐,为相州邺郡(此邺即安阳,非北周末年以前之邺),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历史人物】

西门豹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中有这么一则记载── “西门豹治邺”,又名“河伯娶妻”:

战国时代,魏文侯派西门豹为邺(今河北临漳县)令。西门豹到了邺城想了解民生疾苦,看到那里人烟稀少,满眼荒凉,就找了一些老百姓问是怎么回事儿。

一位老者说:“都是河伯娶妻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个年轻美女,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村庄全淹了。”

于是西门豹就追问详情。

那老者说:“邺地的三老、廷掾,每年经常向百姓征收赋税,巧立名目敛财,所得的钱有数百万之多。他们与巫婆一搭一唱,藉着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百姓出钱。每回用个二、三十万替河伯娶妻,剩下的就跟巫婆瓜分,都塞自家兜里去了。”

西门豹问:“新娘子是哪儿来的?”

老者说:“哪家的闺女年轻,长得漂亮,巫婆就带人到哪家去选聘。为她洗澡沐浴,替她治办新丝绸的衣服。并在河岸边搭建斋宫,挂上红色的帷幔,让女孩居住在里面,静静地斋戒。又杀牛造酒为她准备饭食十几天,然后一同把斋宫再加以装点粉饰,如同嫁女的床席一般。

到了河伯娶媳的那天,他们叫那倒楣的闺女,坐在似床席样的斋宫上面,放到河里顺水漂行。一开始那斋宫还在水上飘着,漂不过几十里就沉下去了。所以有闺女的人家都跑到外地去了,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所以这儿流传着这样的俗谚:“今日不为河伯娶美妻,来日大水淹没惨兮兮!”

西门豹说:“喔,是这样啊!下一回替河伯娶妻时,告诉我一声,我也跟着三老、巫婆、父老们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河边上站满了包括三老、廷掾、士绅以及村里父老等,足足有二三千人。西门豹真的带着吏卒也来了。巫婆和一干人等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单薄缯衣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如何。”一会儿把姑娘领来了。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一副愁容,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美,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称头的,过几天送去。”

说完,叫吏卒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一徒弟投進河里。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又将她另一徒弟投進河里,这样一连投了三个徒弟。再等了一会儿工夫,还是没消息,西门豹说:“看来女人办不了这事儿,麻烦三老到河中去给河伯禀告明白吧!”说着又叫吏卒把三老投入河中。

就这样,西门豹头上插着笔,躬身作揖,向着河水站着,等了很长的时间。其余那些地方上有头有脸、历年参与其事耍诈的人,一个个吓得面如死灰,急忙跪地求饶,头都磕破了,血流满地。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看看。”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她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这一下老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巫婆和地方上的不良人士勾结来害人骗钱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大渠,把漳河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从此,漳河两岸年年丰收。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从此传扬天下,恩泽后世!


备注:
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三种老人,皆八十岁以上;或谓年老知事的官员。相传古代天子以年老退休的官员为三老,用父兄的礼节奉养之。
廷掾:属官,佐助的官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