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辨菽麦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2月27日】

【原文】

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1)弑(2)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3)。使荀?、士鲂逆(4)周子(5)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6)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盟(7)而入,馆(8)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无慧(9),不能辨菽麦(10),故不可立(11)。(《左传.成公十八年》)

【注解】

(1)程滑:晋国大夫。
(2)弑:地位低的人杀死地位高的人。
(3)以车一乘:依礼制君主下葬要用七乘,现用一乘,不合君礼。
(4)逆:迎接。
(5)周子:指春秋时晋国国君,晋悼公。
(6)二三子:诸位。
(7)盟:盟誓。
(8)馆:住、住宿。
(9)慧:智慧。
(10)菽麦:豆子和麦子。
(11)立:此指立为国君。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鲁成公十八年,当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大夫栾书、中行偃指使晋大夫程滑弑晋厉公,并把他葬在冀东门外,只用了一辆车。另再派荀?(音英)、士鲂(音房)到周国的都城迎接襄公的曾孙周子,立他为国君,就是晋悼公。悼公当时十四岁。

晋国众大夫到清原迎接他,周子说∶“我最初的愿望不可能到这里,现在竟然到这里,难道不是天意如此吗?然而一般人求立了国君,就要他发出命令。如果立了国君,却不听从他的命令,那立国君有什么用?诸位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恭敬而听从君命,这是神所赐的福泽。”大家全都回答说∶“这是我们大家的愿望,不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庚午这天,悼公和诸大夫盟誓后進到城中,就住宿在大夫伯子同的家中。辛巳这天,到曲沃武公的庙中去朝见,驱逐不愿称臣屈服的七个人。悼公有个哥哥没有智慧,他不能分辨豆子与麦子的区别,所以不能立他为国君。

后来,原文中的“不能辨菽麦”被简化成“不辨菽麦”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愚笨无知的人。

【讨论】

(1)晋国发生内乱,谁被杀?谁继承王位?
(2)中国历代发生过几起“弑君夺位”之事,而“子弑其父”的逆伦事件从古至今层出不穷,你认为这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有关系吗?

【造句练习】

例:对于农作物的辨识,都市的孩子很多都是不辨菽麦,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例:他发起脾气,简直六亲不认谁都骂,这和不辨菽麦有什么两样?

【相似成语】

五谷不分;愚昧无知;目不识丁

【课后时间】

在下面四字成语中,请找出多余的字删除并重组。

( )美两双其中全∶做事能顾全双方,让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 )毛丰衣足羽未∶比喻能力学识浅薄,还不能独当一面。
( )常谈老旧生笑∶比喻经常听到,而没有新意的老话。
( )天地富珍在贵∶财势和地位决定在天,不是自己所能控制。

参考答案∶

两全其美、羽毛未丰、老生常谈、富贵在天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