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2月28日】
【原文】
qián shèn yáng pèi ,jiāo fàn chén yí 。
干葚杨沛,焦饭陈遗。
ㄑㄧㄢˊㄕㄣˋㄧㄤˊㄆㄟˋ,ㄐㄧㄠ ㄈㄢˋㄔㄣˊㄧˊ。
干葚杨沛,焦饭陈遗。
【注释】
(1)干葚:桑葚(也作桑椹)成熟时,采收晒干,当荒年少米,可以充当粮食。
(2)杨沛:字孔渠,三国时代冯翊万年(今属赕西)人。东汉末年,当过新郑长,曹操辅政后,任长社令。任内不畏强豪,依法严办,为曹操所称许。后升任邺城令、护羌都尉、京兆尹。
(3)焦饭:锅巴。
(4)陈遗:南朝宋吴郡(今属江苏)人,事母至孝而闻名,曾担任吴郡主簿。
【语译】
杨沛督促百姓储存晒干的桑葚,成了解救曹操的军粮;陈遗孝顺母亲积存锅巴,成了救活自己的粮食。
【人物故事】
《三国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东汉献帝时,杨沛曾担任新郑长,当时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征收人民蓄积的桑椹、野豆,查其有余以补粮食不足之处,如此积得了一千多斛,存在小仓库。恰逢曹操担任兖(yǎn,|ㄢˇ)州刺史,往西奉迎天子,旗下将领等一千多人都没有粮食了。当曹操路过新郑,杨沛進见,于是送進了干椹,曹操大为高兴。曹操辅政后,将杨沛升为长社令,当时曹洪的食客在县界,非法征调人马,杨沛不畏强权,严惩杀之,曹操因此认为他很有才能。之后历任九江、东平?乐安太守,都有治绩。曹操出征外地,听闻曹魏国都邺城的人民不守法纪,于是发令选邺城县令,其严格执法必须能和杨沛相比,所以杨沛从众人中被选为邺城县令。曹操问他:“如何治理邺城?”杨沛说:“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宣扬法令)。”曹操十分赞许,对周围的人说:“各位,此人令人敬畏啊!”赏赐他奴仆十人,绢绸百匹,既用以奖励他,且用来报答以干椹救急之恩。杨沛还没到邺城,军中豪族曹洪等人畏惧杨沛威名,派遣骑兵奔赴告诫子弟,要他们各自检点收敛。
《南史•孝义传•陈遗》记载,南朝宋初吴郡人陈遗,年少时曾为郡吏,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陈遗在任内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存些焦饭留给母亲。后来孙恩叛乱,这时陈遗已聚得数升焦饭,随身带去从军。直到战败逃窜,军人大多饿死,陈遗以此焦饭得以存活。
【说明】
杨沛以干椹解救了曹操军粮之急,之后受到曹操的重用奖赏,报答了当年之恩。杨沛一向奉公守法,不畏强权而依法治理,使得目无法纪的豪门也各自收敛。他不为个人私利,也不肯奉承豪贵,所以功成身退之后,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其公正廉明确实令人赞佩。其实如果人人都能约束自己,避免违法乱纪,大家按照良心做事,社会治安就会好,又何苦畏惧惩戒时才愿意自律呢?
陈遗留给母亲的焦饭,在遭乱时却意外的救活了自己。或许是他的至孝感动上天,所得到的善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