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马首是瞻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4月11日】

【原文】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1)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進。及泾(2),不济(3)。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4)。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蟜(5)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6)而不固,取恶(7)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8)说。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秦人毒(9)泾上流,师人(10)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進,师皆从之,至于棫林(11),不获成(12)焉。荀偃(13)令曰:“鸡鸣而驾(14),塞井夷(15),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解】

(1)栎:音力,晋国地名。
(2)泾:音京,指泾水,渭水的支流。
(3)不济:不渡河。
(4)匏有苦叶:《诗经.邶风》的篇名,叔孙穆子赋诗“言己志在于必济”,即表示志在必定渡过河水。匏,音袍,一种蔬类植物。
(5)子蟜:春秋时郑国大臣。蟜,音角。
(6)与人:亲附别人。
(7)取恶:使人憎恶。
(8)懿子:春秋时卫国大夫。懿,音易。
(9)毒:下毒。
(10)师人:指诸侯的军队。
(11)棫林:秦国地名。棫,音玉。
(12)不获成:没有得到议和。
(13)荀偃:音寻眼,春秋时晋国将领。
(14)驾:驾车出征。
(15)塞井夷:填井毁灶后進军出征,即有不胜不返回的决心。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鲁襄公十四年夏季,晋国会同鲁、齐、郑、宋等国進攻秦国,要报栎地一战之仇。晋悼公在国境内等待,派遣六卿率领联军前進。到达泾水,联军不肯渡河。

晋国大夫叔向去问鲁国大夫叔孙穆子的意见,穆子就引用了现存于《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这首诗。诗中有“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说,水深就直接下水渡河,水浅就撩起衣服渡河。所以不论水深水浅,联军都要渡过泾水,继续朝秦国進攻。叔向离开后就回去准备船只,鲁国、莒国人先渡河。

郑国的子蟜去找卫国大夫北宫懿子,两人一起去见联军官兵,劝他们渡河,联军渡过泾水并驻扎下来。秦国派人在泾水上游下毒,联军因此死了很多人。郑国司马子蟜就率领郑国军队攻打秦国,各国军队也都跟進开战,到了棫林,还是不能让秦国屈服议和。

晋国将领荀偃下令说∶“等鸡叫天一亮时,我们就填井毁灶发兵出征,我的马头朝向哪里,你们就跟着马头的方向走。”这时,晋国下军的将领栾黶(音峦眼)说∶“晋国的命令,从来都没有这样下的。我的马头可要往东呢!”话一说完,栾黶调转马头就走,他的部下全都跟着撤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说∶“我的命令确实错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多留下人马只会被秦国俘虏。”于是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后来,荀偃这道命令中的“马首是瞻”就被引用为成语,用来比喻跟随别人行动,丝毫不敢违背。

【讨论】

(1)晋国为什么联合其它诸侯国攻打秦国?

(2)晋国将领荀偃下了什么命令?造成什么结果?

【造句练习】

例:因为他能力强,行事公正,大家都以他马首是瞻,分工合作达成目标。

【相似成语】

唯命是听;亦步亦趋;唯命是从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结( )营私→私心( )念→念( )在兹→兹( )体大→大势( )趋→趋炎( )势

参考答案∶

结(党)营私→私心(杂)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势(所)趋→趋炎(附)势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