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大将军敬重小县令(外四篇)

秦自省


【正见网2010年06月14日】

一、大将军敬重小县令

蒋>W,唐朝人,曾任洛阳尉、监察御史、大理卿、右散骑常侍等官职。执法严明,忠贞不屈, 历任四县县令,政声远播。

大将军郭子仪,早就听说他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有一次,郭子仪率军進入他的辖县时,告诫部下说:“蒋>W以廉明治理县政,我们要格外敬重他。他所给我军提供的食物,也必定是少清素。我们只要能得到饭菜,吃饱肚子,就足够了。我们千万别影响了他的清名!”

二、公私分明的源怀

源怀,北魏人,初名墨礼,赐名怀。历任侍御中散,雍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官职。在抵御柔然的進攻方面,卓有功勋,甚为军民爱戴。

源怀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奉诏持符节巡行边镇,赈济贫民,考核官员的优劣得失,有先斩后奏之权。

边镇将领元尼须(人名),与源怀有老交情,可是他因为贪赃枉法,而致声名狼籍。

元尼须设宴招待源怀,在席上说:“我的生死存亡,完全取决于您的一句话。”源怀回答说:“现在,这里是我与老朋友叙旧之处,并非审理案件的地方。明天在公堂上,才是我审查镇将罪状的地方。”

结果,元尼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古贤者的风范,就是如此的公私分明。

三、无私无畏,打击邪贵

过去有个京兆尹(官职名),我(郑?自称)忘记了他的姓名。他上任时,不携带家眷,只有一个破旧的箱子。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就撤帐卷席。吃过饭后,就洗碗收筷,用所拄的棍子,单挑着那个破箱子,来到办公地,认真处理公务。他的行状,就象一个行旅之人,随时准备动身的样子。因此,他打击豪强,非常坚定;拒绝宦官,无所畏惧。

四、杨万里居官不买物

杨万里在朝中做官时.计算好了从京城回家的费用,把这笔钱,藏在一个小箱子里,加锁后,放在卧室内。他告诫家人不许随便买一件东西,以免加重归程的行装。

他每天都好象要打点行装,准备随时起程回家的样子。他讲:“为官但求清白,哪能长享富贵?”

五、宁为拙清,不为奸富

南朝宋时的孔觊,官拜司徒,他的两个弟弟,从任所返回时,携带回来的财富有十几船。都是丝绸、纸张、竹席之类。

孔觊责令:把船上运载回来的物品,卸在岸边,全部予以焚毁。并斥责两个弟弟说:“你们身为朝廷命官,难道竟然至于利用返家之便做商人吗?”

北魏时的封回(人名),任度支尚书时,有个人名叫郑云,凭借谄媚上官,被授任为安州(今河北隆化)刺史。郑云赴任前,拜访封回,问道:“在安州理财,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封回回答说:“你位居一方行政长官,应当想方设法救助百姓,却问理财之事,我封回不是商贾,能告诉你什么呢?”

唉!当今的世上,不做理财商贾的官吏,有几个?那些官吏,用无数的车辆,从民间收集珠宝文物,满载而归,却美其名曰:为了大力考古;向见识广博的老农,询问当地的土特产,其目的却是为了填充官员们的无底口袋。偶尔有个别饮贪泉水而不贪,乘破车、驾老马的官员出现,众人却都对他嗤之以鼻,说:“这种人真是笨官啊!”可是,所谓的精明好官,只不过是能多捞钱罢了!

唉,我(郑?自称)也曾经见过许多捞大钱的官吏,死后没过几年,子孙们就因为争夺遗产,而致家道败落。又过不到两代,子孙们就因为过分放荡,而致身死家灭。

另外,还有一种人,为了温饱,费尽心机,巧取豪夺。但是,当听到有人说他“有十车之富”时,就很不高兴;当听到有人称赞他“家无担石之蓄”时,便心花怒放。当他们的子孙请人为祖父、父亲撰写行状时,如果作者将他写入季孙氏、陶朱公(富豪)之列,他也很不高兴;如果作者将他的先人,划归入公仪休、杨震(清官)之列,也心花怒放。这表明:他们心里,深知奸富可耻,拙清可贵。可是为什么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心里所珍视的;他们所取得的,却正是心里所鄙视的呢?

因此,君子宁愿拙而清,不愿奸而富;宁可使我们的子孙,埋怨祖上没留下什么遗产,也不可使子孙因为有人说我们贪腐,而羞愧无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