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9月13日】
【原文】
天子大蜡(1)八。伊耆氏(2)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3)而祭司啬(4)也,祭百种(5)以报啬也。飨(6)农(7)及邮表畷(8)、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9)与水庸(10),事也。
(《礼记.郊特牲》)
【注解】
(1)大蜡:古代的一种祭祀。年终时合祭农田诸神,以祈来年不降灾害。蜡,音炸。
(2)伊耆氏:上古帝号,一说为神农氏,一说为帝尧。耆,音其。
(3)先啬:最早教导人民从事农耕,此指神农。啬,音色。
(4)司啬:啬通“穑”,耕作的事。司啬是指主管农业者,此指后稷。
(5)百种:谷神。
(6)飨:音想,通“享”,祭祀。
(7)农:农官之神。
(8)邮表畷:田间庐舍及阡陌之神。畷,音卓。
(9)坊:古同防,此指堤防。
(10)水庸:水沟。
【故事阐述】
天子举行大蜡,祭祀八神。蜡祭起源于伊耆氏时代。蜡,就是寻找。周历每年十二月,合聚万物而尽心祭拜他们。
蜡祭的主要对象有八,祭拜首创稼穑生活的先啬神农氏,及主管农业的司啬后稷。祭祀谷神,是报答先啬、司啬的恩赐。再祭拜农官之神、田舍及禽兽等神灵,可说是仁至义尽的举动。
因为古代的君子,对于使用过的东西,都要回报它的贡献。比如迎猫神祭拜,它会消灭吃农作物的田鼠;迎虎神祭拜,它会消灭破坏农作物的野猪。所以,都要迎接它们来祭祀。至于祭拜堤防与水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
这是在《礼记.郊特牲》中对于祭祀的记载,是说古人都在十二月忙完农事后,由官方举行祭祀农神及对农事有助益的其它事物,而对这八个对象面面俱到的举行祭祀仪式,真可说是“仁至义尽”。
后来,原文中的“仁之至,义之尽”就浓缩演变为“仁至义尽”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尽最大的努力,对别人关怀帮助。
【讨论】
(1)这个典故中,主要的祭祀对象是哪八个?
(2)为什么古人对于使用过的东西要用祭祀来回报?
【造句练习】
例:你不断的帮助他,而他却自甘堕落,你已仁至义尽,不必感到愧疚。
例:大家一再容忍你的过错,可说是仁至义尽了,你要知道悔改。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仁至义尽→尽善( )美→美( )不足→足不( )户→户( )不蠹
参考答案∶
仁至义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不(出)户→户(枢)不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