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7月08日】
(一)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风要和太阳比较谁的本领大。于是风就找了一个行路人,鼓足了劲要把那个人穿着的大衣吹掉。可是风越大,那个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越紧。风最后也没达到目的。
轮到太阳时,温暖洒向了那位行路人。他觉得有些热了,于是很自然的就将外衣脱了。
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似曾相识:当对某人反感时,越是指责他/她、发泄怒气,互相间矛盾越大;如能冷静下来,从体谅对方的角度出发,心平气和的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反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
之所以想到上面的故事,是因为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唐太宗在贞观6年,将死刑犯约300人放回家去,约定一个日期要求他们回来接受死刑执行(秋决)。结果到了约定日期之前,全部的死刑犯,一个也没少,提前回来就死。最后唐太宗以这些死囚讲信义,就赦其死罪。
贞观年间社会秩序很好:贞观4年,全国死刑犯29个;贞观22年,全国死刑犯只有2个。《资治通鉴》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写道:“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
记得小时候历史教科书上,唐太宗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而自以为是的认为古代君王是怕百姓扰事、危及自身才采取措施来安民的。从上面的数据及唐太宗的言论来看,自己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从远古的黄帝、尧舜、周文王、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到康熙,真正的君王视天下黎民百姓的生计为己任,因此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一方面在勤俭、敬业中,加强自己的修为;一方面推己及人,既重视百姓的道德礼仪教化,又促進生产与物资沟通,让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大学》中写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古代君王以德治国的状况。也就是说,敬天从而知命,通过不断自省来修正自己,这样才能配得上君临天下。以汤祷桑林的故事为例。商汤建国不久,起于夏桀时的大旱却一直不去,整整延续了七年。自从旱灾开始,商汤就在郊外设祭坛,祈求天帝解除旱灾早日降雨。到第七年汤见郊祀也不起作用,就命史官选了一个叫桑林的地方,在那里设祭坛,他亲自率领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祭了仍未下雨,商汤就命史官占卜,史官占卜后说:“应以人为祭品。”商汤说:“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为民,怎能去焚烧他人? 用我来代替吧!”命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来,向上天祷告说:“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宫室修得太高,过于豪华,或是因为我听信嫔妃弄权乱政;或者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淑,使得谗媚小人得势!”成汤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
以德服民,天佑之。
(三)
提高自身的修为只是一个方面;能够推己及人,以此教化百姓,让整个社会重德向善才是更重要的。这方面正反的例子都有。
一个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故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激起了人们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让人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后来,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结束了其残暴的统治。
再一个例子就是商鞅。商鞅在秦国任宰相十年,权焰熏天,志得意满,对平民百姓用严刑酷法予以残害。秦孝公死去,太子即位,太子老师公子虔告发商鞅意欲谋反,秦惠王下令派人逮捕商鞅。商鞅本是魏国人,就潜逃到边境,天黑了想在旅馆里住下。旅馆老板拒绝他说:“对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没有身份证明,要连旅馆老板一起治罪。”商鞅这才哀叹道:“天啊,苛法的害处竟然厉害到这种程度!”他不敢住店,连夜逃到魏国。然而魏国因为他曾经背信弃义,又是秦国的通缉要犯,拒绝接纳他。商鞅逃回自己的封邑,纠集一帮人马進攻秦惠王。秦惠王调动大兵讨伐,将商鞅兵击破。商鞅又向东逃亡,路上被擒获杀死。秦王对大臣说:“各位不要象商鞅一样造反!”下令将商鞅尸体车裂,家族灭族。
明君治世,就会从民心民风入手;根本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方面也是水到渠成。否则,如果不体察民情、以强制手段来约束百姓,即使是名义上为了国家,仍会给百姓带来伤害;当一意孤行、甚至压制民怨时,最终给自己带来苦果。
(四)
千百年来,以德为本这一理念贯穿了中华文明,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否则,如果只是重视技巧,则容易偏离这一主旨,从而舍本逐末。《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讲了这个道理。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同向鬼谷子学谋略。后来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导致秦国统一。不管合纵还是连横,其着重点都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这种仅靠技巧、术类的东西,很难持久。原因在于万物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中局势就会变化。就象是以利矛来击坚盾,必有一伤;矛盾不断升级中,会愈演愈烈,造成双方的消耗。
还有一个例子是鬼谷子的另外两个徒弟,孙膑和庞涓。他们有八拜之交,庞涓曾发誓若背信弃义,则遭万箭穿身。有一次庞涓听说魏国花高价钱纳贤,他动了心要去魏国做官。鬼谷子告诫庞涓不能够欺骗别人,因为如果你骗别人的话,那以后你要上别人的大当。最后他就送给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庞涓没有听鬼谷子的话,出于妒嫉,他欺骗孙膑,骗取其祖上传下的《孙子兵法》,并且残酷迫害孙膑,使其遭受了膑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后,屡战屡胜打败了当时以庞涓为帅的强大的魏国,并在最后一战中,将庞涓引至“马陵道” 。结果庞涓上了孙膑的当,在马陵道被万箭穿身而死,应了他发下的誓言,也应了鬼谷子所占庞涓将“遇马而瘁”的预言。
可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玩弄权术、用其来害人,则势必有一天会丧命于此。
(五)
读史可以知今。各种各样的历史教训,在中共掌权的这几十年间,得到了淋漓尽至的体现。
因为宣传无神论,所以不敬天;進而摒弃道德与传统文化,并对其横加批判。这些都导致人们失去了良心的底线。此外,从建政之初的整风、土改,到一次次的政治运动,让人们在战战兢兢中不敢说实话,唯恐惹祸上身。时至今日,又以利来引导整个社会,造成人们为了利益而挖空心思,甚至不惜造假和伤害别人利益;这同时也使得道德水准不断下滑,为了钱与色而不择手段。这样下去,我们民族的前途在何方?
在这种情况下,人人出于自危而提防着他人,殊不知这样更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也变得苍白无力,因为从执法者到普通百姓都会为自身利益竭力钻空子,更何况在专制的社会中,法律条文也形同虚设。在这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朴实的民风荡然无存,各种危机此起彼伏,日益尖锐,临近崩溃的边缘。
在这种远离社会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希望在哪里?
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前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中共几十年暴力加谎言的统治是导致这一切问题的根源。要想正本清源的解决,就要人们从思想上摆脱它的束缚,重返中华文明重德向善这一主线。当今的三退大潮,就是这一历史趋势的体现。
善者无敌。当更多的人们从内心认识到这一点时,就能彻底清除中华大地的污垢,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