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10月31日】
“方丈”是寺院中对住持和尚的一种尊称。用一丈见方的房子作为对住持和尚的称呼,表明的是和尚修行的节俭。这一词语最初来源于释迦牟尼佛时代在家修行的居士维摩诘的房舍。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一个富翁,家财万贯,但是他却“空乏其室,唯余一床”,也就是说他在家修行的地方仅容一床而已。后来,大唐使者到印度时经过他的住宅,曾丈量了一下,长宽不过一丈。
当然对于修行的人来讲是不执著于世间一切的,有个住处就足矣了。和尚出家就意味着舍弃世间的一切,方丈作为寺院的管理者也只是有这一间“方丈”而已。可以说,方丈作为一个宗教名词是有它特有的内涵的。“方丈”的简陋映衬的是和尚简朴的美德。
其实,不光和尚,品德高洁的人往往也都是些物欲淡泊而胸怀宽广的人。有时他们的住处也极其的简陋,但是他们的品德却极其的高贵。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记述的正是他的“陋室”是怎样映衬出他的“德馨”的。《陋室铭》不过百字,可是却影响了中国人近千年。看来房子不在大小,而在于居住者的品德和精神。
当然,历史都是人创造的。并不是这些人为了留下一个好的名声而去有意地建造一个简陋的房舍。房舍再简陋如果没有美好的内涵也是留传不下来的。
如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正流传着一个“小蓝屋”的故事。
小蓝屋太小了,一平米多,不要说放床了,仅仅够一个人打座而已。小蓝屋建造在加拿大温哥华固兰湖街中共总领馆前面,是二零零一年建造的。当时为紧急援救在中国马三家劳教所130位绝食近二十天的法轮功学员,北美、欧洲法轮功学员同时绝食,强烈抗议江泽民集团对法轮功学员的极其残酷的迫害,要求立即释放被关押在马三家以及在万家、长林子等其他劳教所绝食的法轮功学员。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法轮功学员在中共总领馆前发起了二十四小时的抗议活动。为遮蔽风雨,他们搭起了蓝色的小棚屋,所以大家都叫她“小蓝屋”。
在中共领馆附近的法轮功学员毕竟不是很多,要维持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抗议真的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可是国内发生的对法轮功修炼者的残酷迫害使他们不再去考虑自己的难处,他们知道在海外对中共暴行的抗议和揭露就是在有力地制止着中共的残暴和对国内法轮功修炼者的支持。所以不论雨雪冰雹,不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要保持着至少一个人的坚持。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他们就这样坚持着。所有经过中共领馆的人,加拿大人、美国人、欧洲人,当然也包括许多到中领馆办事的中国人,他们见证着的是法轮功特有的坚忍精神。
遇到节假日,来抗议的法轮功学员就会增多。他们默默地炼功,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不说一句话,却能把最真实的消息传达给这个世界。他们身边是法轮功学员在国内遭到迫害的图片和法轮功在世界洪扬的信息展板。开始有的人可能不以为然,可是这么长时间的坚守,这份坚毅,却在一次次地叩问着人们的良知。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有的人可能想,他们不会再在那里坚持了吧,可是偶尔经过那里,人们就会发现,法轮功学员已经穿起了雨衣。即使再恶劣的天气,再寒冷的黑夜,那个小蓝屋里也总有一个打坐的法轮功学员。
小蓝屋成了温哥华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具有特殊使命的小蓝屋成了中共的眼中钉。中共总想不惜一切代价拆毁它。可是那是在人家加拿大的地盘上,这不象在中国搞强制拆迁。于是就有了中共的收买,就有了温哥华市长莫名其妙的干预。
小蓝屋在坚持了五年后,二零零六年八月,前温哥华市长苏利文突然对媒体宣布,以法轮功的展板和“小蓝屋”没有得到市府的书面许可、违反了城市附例为由,要求限期拆除。随后,苏利文又向法庭申请拆除令。二零零九年一月法庭判决执行市府强制令。
写着“和平抗议”的小蓝屋被拆除了。加拿大人感到费解,中共却在背后举起了酒杯。
法轮功学员们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继续着和平的抗议,一方面据理力争。“小蓝屋强拆案”一路打到了卑诗省上诉法院。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九日卑诗省上诉法院裁定,温哥华前市长苏利文政府用城市附例限制言论自由违反了宪法,并推翻了此前要求法轮功拆除小蓝屋的错误裁决。三位法官一致认为,此前的判决要求法轮功学员拆除抗议展板和小蓝屋是错误的,法轮功学员用展板和小蓝屋表达抗议,是受加拿大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
由上诉法院的裁决中可知,被强拆了的小蓝屋很快就又要在它原有的地方建造起来了。在加拿大人眼中消失了二年多的小蓝屋又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了。加拿大人对小蓝屋的渴望和支持是对自由最诚挚的表达!
经过中共插手的这一番折腾,小蓝屋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它注定要成为一道历史的风景线永远挺立在中国总领馆的前面。
小蓝屋是要建立起来的,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也到了被世界人民共同制止的时候了!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