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4月09日】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这是《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在维扬(今扬州)的智通寺门上看到的一副对联。细想想,这实在是一幅洞察世情深刻的佳对,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理解、接受呢?有余之时不思退步,无路之时再回头又如何能够呢?
古人讲“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可不是安慰失意者的虚辞,也不是隐士们的自我释怀,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智慧。张良功成不居,退隐留地,安享晚年,名垂青史;范蠡急流勇退,悠游天下,全身保命,流芳千古。象这样的退一步,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丰富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增加了生命智慧。
大清康熙年间,张英为相。一日,家人因宅基地与邻居纠纷,随修家书一封,意在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张英观家书毕,提笔回复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领会其意,就让出三尺之地。邻居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之地。于是在当地留下了“六尺巷”的美名。这个“六尺巷”就在今天的桐城。张英谦让的德行,流传至今。邻里争地算是很常见的事,解决的办法也很多,可唯有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高风亮节为人称颂,德泽后人。我们每个人真该深思啊。
退一步的内涵十分丰富。在矛盾面前退一步,避免了激化矛盾、扩大事态,能使自己冷静下来、洞察事情的原委,首先从自己这儿开始化解;在利益面前退一步,跳出了争夺的漩涡,能培养自己仁义的德行,最后也未必损失什么,毕竟有“是你的东西不丢,不是你的东西你也争不来”(《转法轮》)这样的天理跟着;在感情上退一步,避免情海欲波的陷溺纠缠,能使自己清心寡欲、静观世态炎凉,――说到底,情是最容易变化的东西、是靠不住的……在喧嚣的红尘之中,在浊浪滔滔的当下,如果我们时时知道退一步,退出来,那真的会是另一种景象、另一番天地。争来斗去,一味的执著,不知放手,最后能落个什么结果呢?名利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其实,退与進是相辅相成圆容互补的,正如阴与阳、刚与柔、动与静、上与下、成与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亢龙有悔,只知進不知退,一味逞强,必将有败落毁亡之时。历史上多少显赫一时风光无二的权贵,只知進不知退,又有几个不是身罹惨祸、殃及子孙?翻开二十四史,那真是比比皆是啊。如果事事留有余地,常常做退一步之想,谦让宽容,和光同尘,就总能游刃有余、从容自在,何至于此呢?
退一步,看看自己的心到底在为何激动翻腾;退一步,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是向上还是向下;退一步,认真思索一下自己到底为何而活;退一步,看看这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正面临着何等境遇;退一步,看看大法弟子告诉你的真相究竟意味着什么机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而退一步,就是要自己走出山中、站在局外,那才能看清这庐山真面目,做一个理智清醒的旁观者,一个不辜负自己生命存在意义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