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

一清


【正见网2011年11月24日】

死亡和出生一样重要,但是人都喜生而恶死。我对死亡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也许能说是漫长的心路历程。

我在五到七岁的时候,就见过几个邻居老人过世。当时觉得太可怕了。看那老人被安放在灵堂上,很吓人。联想到自己的未来,老在想人为什么要死,人能不能不死。

七岁那年,外婆去世了。葬礼我没去,因为我得上学。只是听从葬礼回来的母亲讲到,外婆去世前一天,不再说自己怕死,而是很安详,到了晚上一直听她在跟以往过世的亲人逐个打招呼,第二天就走了。我听了觉得很神秘,一直在想难道人死了之后还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生活着吗?假如这样,那太好了!

十三岁的时候,奶奶过世了。她活着的时候对我很好,但是过世前的几天,已不能说话了,所以没听她说什么。那时候,已经能接受人会死去的基本事实了,不再觉得那么可怕。

二十八岁那年,我父亲去世了,听说也是走得很轻松,太阳落山时突然反应不适,晚上十点多钟就落气了。我没见上最后一面,想起小时候父亲的养育之恩,如今还未来得及回报就走了,心中十分悲伤。也是听母亲讲起,去世前大约六七天,父亲突然跟母亲讲,说我的祖父来过,身上披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没说什么就又转出去了。

三十六岁那年,我弟弟离开了人世,他是得脑溢血死的。此前他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我当时的经济条件无力支持他做手术,而且即使手术成功,他也可能无法承负他作为农民的体力劳动,所以就一直在寻找可以替代手术,风险小、经济负担能承受,能恢复的较理想的方法。那时候,风行练气功。其中法轮功的影响最大,教人炼功,治病效果奇佳,还教人做好人,还不要钱。那时候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这种功法太难得了,就赶紧叫他来学。他学得很认真,自己诉说效果良好。我想反正又不要钱,又没什么附加条件,农村里也不缺那点时间,既然好那就好好炼吧。很遗憾,天有不测风云,炼了三年之后,到了一九九九年下半年,炼法轮功就可能被抓去坐牢。他不敢炼了,结果当年就死了。我记得那是冬至后第三天,天气凄冷,当仪器上显示他的心跳越来越慢,越来越弱,最后在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变成了一条直线。就这样,他终于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个十二岁的孤儿,三十三岁的寡妇,七十几岁的老母。我感觉不到恐惧,心里只有满怀的悲愤。

到了二零零八年,我母亲也离我而去了。此时她已八十四岁,历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是毕竟还是过了几年平稳宁静的日子,所以我的心里已不再那么难过。我心平气和的看着她安详的像睡着了的一样,躺在灵床上接受儿孙、亲人的跪拜,然后装入棺材,放入墓穴,盖上黄土。如今,她的坟上已芳草几度青黄了。而我也成了家中最年长的人了,在祖坟里,也已留了一个我的位置……

我曾留意古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既有很坦荡的,也不乏充满恐惧的,似乎和今天的人接近。一般显得很坦荡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精神支柱,或修道有成。比如说春秋时期的豫让行刺赵简子没成功,两次都被抓住。赵简子就问为什么如此坚持。他就说自己受智伯国士的礼遇,如今智伯没有后人,所以他必须为其报仇。如今被擒,豫让请求赵简子能否借与铠甲,让他刺两剑。赵简子把铠甲给他,豫让刺了两剑,然后对赵简子说:“谢谢,我现在可以到九泉之下去见智伯了。”然后伏剑而死。唐末宋初有个道士陈抟。在他过世之前大概半个月,写了一封遗书寄给当时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臣已于某月某日谢世”,向皇帝辞行。很有意思,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还从容道别。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陪他赴死的是两位强盗,其中一位嘲笑他:“你不是神的儿子吗?你不是说能把人度到天国吗?那你怎么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啊?”耶稣没说什么。另一位则说:“你别这样说。你没看他在祈求天父饶恕杀死他的人吗?难道这还不是个圣人吗?”他转而祈求耶稣:“当你回到天国的时候,能想起我这卑微的罪人吗?”耶稣说:“我已在我的天国留下了你的位置。”然后说声:“天父,请接下我的灵魂!”就死了。

怕死的,我就不举例了。反正谁都得去面对死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现在的态度就是以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不知道您是否有更可取的态度?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