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2年12月19日】
【原文】
rú lóng zhū gě ,sì guǐ cáo mán 。
如龙诸葛,似鬼曹瞒。
ㄖㄨˊ ㄌㄨㄥˊ ㄓㄨ ㄍㄜˇ , ㄙˋ ㄍㄨㄟˇ ㄘㄠˊ ㄇㄢˊ 。
如龙诸葛,似鬼曹瞒。
【注释】
(1) 诸葛: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隐居未仕,其友庞德公即以“卧龙”称之。其后为蜀汉刘备的丞相。
(2)曹瞒: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建安十八年,册封为魏公,领地多至十个郡国。建安二十五年病逝,其次子曹丕迫献帝让位,改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语译】
高行智慧的孔明好比神龙变化莫测;虚假贼奸的曹操犹如鬼魅制人于无形。
【人物故事】
东汉灵帝时,宦官把持朝政,为所欲为,横征暴敛,百姓难以为生,无不愤怨,终至天下叛变,史称“黄巾之乱”。暴乱方起时,曹操年方三十,被封为骑都尉受命镇压,数年间有了绩效,开始受到注目。此时权臣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廷,废了少帝,扶立九岁的献帝,很想拉拢曹操以助稳定局面,就奏请一新职欲赏给曹操。不料机敏的曹操,立刻改名换姓逃回故乡,变卖家资招募乡勇,誓必征讨擅权废立、烧毁洛阳并迁都长安的董卓。
由于曹操保朝廷、护幼主的声言,使得几个州刺史、郡太守都同意一齐出兵去护卫汉室。然而联军的盟主袁绍,却慑于董卓强盛的军力,迟迟不敢发令进击。最后曹操领着自已的数千人马去征讨,大败而逃,险些丧命。直到曹操三十八岁那年,百万黄巾乱民由青州侵入兖州,兖州刺史战败身亡。曹操苦战,终于逼降乱民,因而收编了黄巾三十多万兵卒,以及一百多万的男女。他挑选精兵,号称“青州兵”,从此拥有了开展一方的势力。
同年,董卓为吕布所杀,献帝移出长安,辗转三年回到洛阳。曹操采用荀彧的建议:必先迎天子使人心归附。又依董昭的巧计,把献帝由洛阳转移到许,在许定都,改年号“建安”。年少的献帝不得不仰赖曹操,曹操则藉天子之名,高举义旗,吸收来归附的人,声势日益壮大。这时曹操不过四十岁。“挟天子以令不臣”,驰骋南北,任意杀戮,名为汉将,实居献帝之上。
建安七年袁绍病逝,曹操攻下袁绍据点——冀州邺城,接着屠城,袁军将士就有七万多人被杀。曹操将献帝及几个官员留在许,自己北迁至邺城,此后政令皆出自邺城。曹操在邺城漳河畔兴建铜雀台,高有十丈。铜雀台之南建金虎台,台之北建冰井台,三台间距六十步,用飞桥将三台连通起来,宛若山峰一般耸立。
曹操临终,慎重交代其墓碑上务必写:“安汉公曹将军墓”。《资治通鉴》司马光评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曹操因高举捍卫汉室的义旗,不敢明目张胆改朝换代,却暗示儿子曹丕可以如此这般。故而曹操一死,曹丕即自立为帝,改国号魏,贬献帝为山阳公。献帝自九岁被扶立至四十岁,未尝一日掌过朝政。
出身宗室、年长孔明二十岁的刘备,为邀孔明下山而“三顾茅庐”,一见到孔明,就屏去从人,虚心请教重振汉室之策。孔明于是对刘备倾囊相授,忠诚至死不渝。
赤壁战后,天下三分。孔明平时负责蜀汉国库税收和军资战备的补充。刘备征战在外,他就留守,以确保刘备无后顾之忧。不断供应刘备在外一切军需之外,必要时还得奔赴战场助阵。刘备病重时,召来四十三岁的孔明托付后事。刘备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能安定国内,最终也能成就大事。我的孩子假如扶得起来,你就帮他;如他不能成材,你就取代他。”
刘备逝世后,刘禅继位,政事无论大小,都依赖诸葛亮决定。两年后,孔明率军南征,深入南蛮,以攻心为上,不多杀伐,自春至秋,就平定南方所有乱事,且使南方的丰富资源成为蜀汉的后援。依《三国志》所载,孔明曾对刘禅的表述,说自己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的生活足足有余。至于自己,在外任事,吃穿都是官府提供,此外再没一点别的经营了。所以如果他过世,无论家中或他处,一定不会多出一点不该有的财帛,否则就愧对主子。及其身后,果如其言。
孔明平南蛮后,就准备北伐以完成刘备恢复汉室的遗志。因事多食少,孔明积劳成疾,病逝军中,年仅五十四,而其子诸葛瞻年方七岁。三十年后,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均为蜀汉死于沙场。
【说明】
曹操临终啜泣,交代的除了墓碑,无非是把珍贵的香药分给诸妾,衣物怎么处理分配,叮嘱诸妾要常想他,希望能常上铜雀台遥望他的陵墓,平时不妨缝制鞋子打发时光,还可拿去卖钱之类的琐事,国事只字未提。宋朝大学士苏东坡说:“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世以成败论英雄,故操在英雄之列。”东坡评曹操:“阴贼险狠,特鬼蜮之雄者。”(《东坡全集.孔北海赞》)
诸葛亮廉洁自守,严以律己。在行政上他奖励诚实、赏罚公正,让人心悦诚服。《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三国时代有多少英雄豪杰!惟诸葛亮忠贞与智慧的故事,传世千年百听不厌,诸葛亮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实乃超越于成败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