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家语》的真伪浅谈人的观念变化

大法弟子


【正见网2013年06月28日】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在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录于《六艺略》的“《论语》类”,这反映了汉代人对这部古籍的重视。

不过,当《孔子家语》经历短暂失传、继而由王肃重新发现后,古人逐渐对它的真伪起疑。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是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曾精辟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 晚近以来,学界疑古之风盛行,《家语》乃王肃伪作的观点几成定论。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更是肯定说《孔子家语》是伪书。顾颉刚撰写《孔子研究讲义》一书明确指出《孔子家语》为王肃伪作,“无任何取信之价值”。

那么《孔子家语》到底是不是伪书呢?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更不能直接说成是王肃所撰著。

那么,后世为什么认定《孔子家语》是王肃伪造的呢?王肃是继郑玄之后出现的经学大师。在王肃之前,郑玄曾经遍注今、古文经,他的经说备受当时的士子普遍信从。可是王肃对郑玄的经注很不满,而他自己为儒家经典所作的注释,有许多都故意与郑说立异。郑玄、王肃二人对经典的解释,究竟哪种方符合孔子的真意,当时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在两种学说相争的背景下,王肃偏偏“巧合地”从他的学生、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那里得到《孔子家语》这部记载孔子师生言行的古籍,而书中的内容又“巧合地”跟王肃的经说若合符节,这使得《孔子家语》的重新发现,以及这部古书内容的真确性,都存在不少启人疑窦的地方。后世便因而认定王肃伪造这些典籍,以达到让自己的经说胜过郑玄的目的。

从《孔子家语》真伪争论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现代人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甚至拿这些观念来衡量古代的君子,自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认为古人也是一样的,如认为王肃为了胜过郑玄就伪造典籍。古代的君子是遵守道德规范的,特别是古代的正史都是很真实的,而篡改历史成习惯的现代人却常常怀疑古代历史的真实性,因为他们严重受了党文化的影响,被灌输古代的官场也很肮脏,古代的贪污腐化也很多,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例如唐太宗是古代的明君,而被说为了争夺皇位杀害亲兄弟,而实际上古代的史书上对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但是,20世纪后,有学者开始怀疑正史,为李建成平反。这就是现代人的变异观念,恶人可以无恶不作,厚颜无耻,而君子的除恶行为往往被扣帽子,这就是《九评》上所说,恶人站在道德的最低点,而用其流氓逻辑来抹黑别人,与中共在今天的迫害中造谣抹黑极其相似。我们看一看正史中的评价,再看一看流氓逻辑是多么的可笑。

其次,历史文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没有1973年和1977年的文物出土,可能今天的《孔子家语》还被认为是伪书,其实历史文物对于人的道德和观念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有多少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被毁掉。《洪吟三》中的《什么是中华文明》写道:

运动连番
血雨风腥
打掉的是文化菁英
文革再把文物毁
让子孙理念不正历史不清
党可以任意灌输谎言
目地明确操作系统极精
谁让你们把党引進看走了眼睛
人是神的杰作
不是红龙的子孙兵
中国不是中共
别混淆视听
党文化是邪说
中国有五千年的积奠
那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最后,我们对于变异文化其它方面的影响也要警惕,如戏曲《包公铡侄》根本就是杜撰的,正史上根本不是这回事,即使作为一个杜撰的故事,这也是不好的。难道一个正直清廉的官员不应该得到福报吗?不是善恶有报吗?而宣传一个人好,也不能这么走极端啊!就像耶稣难道非得被钉在十字架上才伟大吗?孔子对于子路救了一个农夫而得到一头牛而大加赞赏,因为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乐于做好事,而对于子贡赎回一个鲁国人而不要国家的赎金却给予批评,因为阻碍了以后鲁国人的得救。就是说我们要长远看问题,不能看一时的得失,也不能走极端。孔子的看法显然是长远的,而子贡只看一时的得失而盼望得到老师的夸奖。这些事例都值得我们借鉴。又如《牛郎织女》本来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后来竟然演变为爱情故事,《红楼梦》本来是受道学家的排斥的,现在却成了有品味的标志了,曹雪芹由于《红楼梦》中的意淫而得到绝嗣的报应却只字不提。这样的变异思想是很值得警惕的,如爱传小道消息甚至是有乱法行为,不都是因为放纵拉关系走后门等变异思想造成的吗!

以上的论述和观点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仅供交流。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