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3年09月18日】
一、范文正用人重才又重义
宋朝的范仲淹用人,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计较小的毛病,譬如孙威敏、滕达道,都是他平素所极推重的。他担任驻守边关的主帅时,招聘幕僚,大都是选择那些被贬谪流放,而没有恢复原职原籍的人。
有的人对范仲淹的这种做法,产生了怀疑,范仲淹说:“一个人有才能,而又没有过失,朝廷自然应该用他;如果他确实具有可用的才干,却不幸被人诬陷,遭到贬谪流放,我不利用适当的机会,而起用他,那么他就成为废人了。”所以,范仲淹所用的人,大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他的这一正义之举,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钦佩。
二、徐存斋督学,谦逊有度量
徐存斋由翰林而督学浙江的时候,年龄还不到三十岁。有一个秀才的文章中,用了“颜苦孔之卓”,徐存斋把这句用笔画出,加上批语:“杜撰。”将文章列入第四等。
这个秀才将要承受指责,便拿着书卷,向徐存斋请示说:“老师您教育我,诚然是应该的,但是‘颜苦孔之卓’这句话,出于扬子《法言》中,实在不是学生的杜撰。”徐存斋站来说:“本司道,侥幸成名太早,没有好好地做学问。现在我得到你的教示,实在太深刻有益了!”于是把这个秀才的文章,改为第一等。这件事,一时传开了,人们都称道徐存斋:很谦逊,有度量。
徐存斋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就从这一点,便可以知道徐存斋这位后来成为名宰相的器识。
听说,早些年,徐存斋有一个学生,以《怨慕章》为题作文,文中用了“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的句子。被文宗皇帝降到第四等,批语:“不通”。这位学生,自己说:文法出在《礼记•檀弓》篇中。文宗皇帝大怒说:“偏是你一个人读过《檀弓》!”又把这个学生的文章,从第四等降到第五等。人的度量,大小不同,相差何止千里。
宋太祖曾经因为一件事,迁怒于周翰,将要杖打他。周翰请求说:“臣子在天下很有才名,杖打我,恐怕不太好看。”太祖就宽宥了他。
古来的圣君、名臣,决没有任意使性子,而迁就自己过失的。
又听说:徐存斋先生督学浙江时,有几个秀才,争贡生资格,在堂下吵闹。徐存斋先生,埋头阅卷,象没听见一样。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秀才,推让贡生资格,也在堂下吵闹。徐存斋先生仍然埋头阅卷,象没听见一样。不久,先生把几个秀才,召到面前,对他们说:“我不想使人争,也不能使人让。你们没有读过入贡的条文吗?连本司道也被条文制约,做不得主。你们只按照条文去做就行了。”由于徐存斋先生这样一说,争贡与让贡的人,都停止了吵闹。
徐存斋先生督学,大都类似这样。
三、杨士奇“如实交代”
广东布政(官职名)徐奇,到朝廷朝见皇帝,带了些岭南出产的藤席,准备送给朝中大臣。巡逻的人,截获了他送礼的单子,交给了皇帝。皇帝看礼单上,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单独召见杨士奇,问其中的原因。
杨士奇回答说:“徐奇自都给事中(官职名)受朝廷诏命,赴任广东时,众大臣都做诗文,赠给他,为他送行。所以他才用藤席,做为回赠的礼物。臣当时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礼单上不会没有臣的名字。现在,礼单上虽然写了众人的名字,他们是否都接受了礼物,还不知道。况且礼物很轻,也不会有别的目的。”经杨士奇这一交代和解释,皇帝的疑虑初步打消了。随即把单目交给宦官,命令用火烧掉,再没有查问任何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朝廷反对行贿送礼,是很严格的。
四、萧何不贪财物,重文档
汉高祖刘邦攻克咸阳后,他手下的将领,都争先恐后地跑到秦的物资仓库里,抢取、分赃财物。唯独萧何,先去接收秦丞相、御史制定的法律、典章文件,并视为珍宝,取来认真保管好。
刘邦之所以对全国的地形、地物,人口多少,哪方面是优势,哪方面是薄弱环节,及人民反对的是什么,全是因为阅览了萧何接管、保存了秦时的这些文件的关系。
由此可见,萧何的确有丞相的气概。
五、古弼为国,不惜死
魏太武帝曾经在西河套狩猎。他命令古弼,给狩猎的骑士们准备好肥马。可是古弼故意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瘦弱的马。
太武帝大怒道:“你这尖头尖脑的奴才,竟敢对抗起我来,回去先斩了你!”当时,古弼的同僚们,都吓得慌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古弼申诉说:“替君王办事,而使君王不能畅快游猎,这是小罪一桩。我若不为国家危急时,做好准备,这罪过就大了!现在北狄南胡的敌人,在窥视、等待着时机,准备随时侵犯我们。这是我所担忧的啊!我挑选肥健的好马,准备充实国防,假如这样对国家有利,又为什么吝惜一死呢?英明的君王,可以治理好国家。这回,是我有罪,和别的任何人无关。”
太武帝听后,赞叹古弼道:“象你这样好的臣子,才是国家的瑰宝啊!”古弼的头尖,太武帝曾叫他“笔头”。当时的人们,都叫他“笔公”。
六、李渊带头取消不合理规定
李渊攻打下了霍城,在进行奖赏时,军中以疑奴出身的人,得不到和普通良家子弟一样的待遇。李渊说:“在枪林弹雨之中,大家不分什么身份贵贱,一致齐心杀敌。论功行赏的时候,为什么要有差别?就从我这儿开个头,取消这不合理的规定吧!”
李渊在河西犒赏了霍城的军民,挑选了一些精壮男子,充实了关中队伍。其中有要回乡转业的,都授予了他们五品散官,让他们转回故里。
七、 卫青不愿立军威而滥杀人
西汉时,大将军卫青,出兵去定襄作战。苏建、赵信和三千多骑兵,与敌军单于的部队遭遇了。经过一整天的苦战,军士差不多都阵亡了。赵信投降了单于,苏建一个人逃回来,找到卫青。
这时,任议郎职务的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征以来,还未斩过副将。象苏建这样弃军而逃的,应该斩首,来振奋将军您的威风。”军中有个名叫安的长史说:“不能这样做。苏建仅以几千人的兵力,抵挡几万胡兵,奋战了一整天,士兵没有投降,全部战死。现在,他死里逃生,反而遭斩,这等于是告诉将士:以后战败,谁也别回来!所以不应该杀他啊!”
卫青说:“我卫青以诚心诚意,来对待他,让他待罪在部队,不怕有损我的军威。而周霸让我杀掉苏建,来振奋军威,这很不符合我的心意。即便是部将得罪该斩,以我的职位,也不敢自己说了算,在国门之外杀人啦!等回师后,把他交给皇上,由皇上处理去吧。这样,可以教育做为臣子的人,不敢专权独断,不也很好吗?”
于是,把苏建送到京都,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天子果然赦免了他的罪。
(均据冯梦龙《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