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1月01日】
一、城隍神驳回巡抚官的投诉状
有两个人——甲和乙,他们交谊很久,情投意合。甲把自己的家,托付给乙料理。
后来,甲当了巡抚,又请乙辅佐公务,对乙宠爱信赖,言听计从。乙利用甲(巡抚)对他的信任,一点一点地侵吞甲的财产,直到他把甲的财产,全部吞没了,甲才醒悟过来,这才知道受了乙的欺骗。
由于甲考虑到他俩的关系本来很好,所以只是稍稍责怪了乙几句。
不料,乙却抓住甲的私事做为把柄,反咬一口,几乎置甲于死地。
这时,甲才悲愤不已,于是挥笔写了一张状子,向城隍神投诉。
当天夜里,甲梦见城隍神对他说:“乙那样阴险凶恶,你为什么对他深信不疑呢?”
甲朦胧中回答说:“因为他长时间里,为我办事,件件都符合我的心意。他说的话,非常中听。所以我就信任他!”“唉!”城隍听后,感慨地说,“办事能件件迎合别人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对这种人,你不加以警惕,反而备加宠幸,他不骗你还骗谁呢?至于乙,已经快到恶贯满盈之时,必将获得惩罚。而你,身为巡抚,任用坏人,祸害百姓,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本官不接受你的申诉。你回去吧!”城隍神说罢,一挥手,巡抚就惊醒过来,心里感到十分沮丧!
【附言】
凡是骗子,都善于迎合别人。而喜爱听好话的人,最容易受骗。所以,对别人的奉承,不要沾沾自喜。对一贯曲意迎合自己的人,要加倍小心。
而对那些说真话、办实事、时常能逆耳相劝之人,倒是应该信赖并且重用他才好。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二、妄贪胡椒八百斛,可耻可笑!
诸葛亮当了丞相,遗产却仅有成都的八百棵桑树。
唐朝的元载,做了宰相,到他获罪被杀的时侯,搜缴的珍宝无数。仅从他家抄出的胡椒,就有八百斛。
唉!人生在世,即使老天借寿,也不过八、九十岁,而其中的得意之时,算起来不过三、四十年而已。难道有三、四十年间,竟能有吃八百斛胡椒的道理吗?如此的贪婪妄为,也实在是太愚蠢啦!
自古做官吏的,有几个死于饥寒!倒是常常因贪财掠货而死,这种人倒是历代多有。真是可耻可笑啊!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当官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财货,确实值得人们警醒。人生在世,食不过三餐,睡不过八尺,掠财而获罪,实在愚蠢;贪财而死亡,实在可耻可笑。
三、廉妻交银两,皇帝予嘉奖
明成祖永乐年间,有个人将银子装在瓜中,送给刑部主事官刘宁。
刘宁的妻子安氏,发现后,马上向朝廷汇报,并上交了银两。
明成祖下诏表彰刘宁平时能以廉政教育妻子,因而妻子能助夫行义。并且特意赏银二百两,彩帛八百匹。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官员清廉离不开廉内助。银子装瓜中,行贿手段何其诡秘。然而,家有廉妻,一切枉然。一个清官,没有贤妻,成吗?
四、贫官自修房,感动了皇上
吏科给事中(官职名)陈谔,有一天领着众同僚,向皇上奏事,因为当众顶撞了皇上,而被降职,并受罚去修葺象房。同僚们雇工代劳,先完工,被降职而去。只有陈谔,因为太穷,无力请人代劳,只好亲自动手干。
正巧,皇上车驾来到,问:“是谁在修葺房屋?”陈谔走上前,跪拜在地,陈述了原委。皇上顾念他的刚直,又怜悯他的贫穷,当即下令,让他官复原职。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陈谔是个清廉刚直的人,他敢于当众顶撞皇上,说明他心地坦荡;他受罚后,不得不亲自动手修房,说明他是真廉洁。
一个廉洁而无私的人,贤明的君主,是不会轻易抛弃他的。
古人云:“上苍无言,默而成之。”皇上偶然碰到他修房子,难道不是天助吗?
五、要让土特产,造福本土人
云南大理府,出产石屏风,到此地做官的人,常常劳民伤财,运出许多石屏风,去送人,拉关系。
有个叫李邦伯的人,别出心裁地在他的送行诗中,表达自己的感情道:“想思莫遣石屏赠,留刻南中德政碑。”
河南出产蘑菇、线香,为求升官而四处奔波的人,经常用它们,馈赠当权者。于谦在任河南巡抚时,丝毫不取,他曾写诗说:“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唉,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带给这个地方的,竟是无尽的灾难!徽州,是个穷府,可是为了馈赠当权者,这些“廷珪墨”,“龙尾砚”,至今仍是当地百姓的一大负担。
留刻德政,两袖清风,乃是人民对地方官的殷切期望。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地方特产,不仅不能利于当地,反而祸害当地的现象,在现今仍是屡见不鲜。
倘若所有的官员,都象李邦伯、于谦那样,正确地发展和保护地方土特产,那么,土特产就能理所当然的造福于当地百姓了。
六、白金蜡烛,岂能点燃
明朝时,丰庆(人名)以敢言直谏,而远近闻名。他的正派作风和纪律,震动郡县。
有一天,丰庆检查下属官吏的治绩,发现有个知县,贪污不法。
知县十分害怕,于是用白金(银子的别称)做成蜡烛,送给上司丰庆。丰庆开始不知道这些。不久,下属将详情,告诉了丰庆。
于是就在第二天,丰庆从容不迫地对知县说:“你的蜡烛,我点不燃,用不着。你全拿回去,换成能燃的吧。”
那个知县听后,非常恐慌,扔下官印和绶带,便逃走了。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贪官污吏见着清廉刚直之官,如同雪人见着阳光,正如本故事中的知县,机关算尽太聪明,终是惶惶不安,弃官而逃。
七、巧退贿金,夫人可钦!
郑晓做文选郎中时,乡里的一位官宦,赠送他金首饰,将金首饰装入筐内,上面盖上茶叶。
郑晓以为送的是茶叶,就收下了。夫人用手摸动茶叶,发现里面藏有金首饰,便敲打梆子,让丈夫进来,告诉了他。
郑晓不动声色,将筐内茶叶整理好,出去召见那人说:“我起初以为家里没有茶叶了,因此接受你的馈赠。刚刚入内室询问,家里还有茶叶。我感谢你的好意,心领了。”让那人把礼物拿回去了。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保持清廉,又给人以面子,更给人留有自醒、自新的机会和余地。郑晓的做法值得称道,而更值得赞扬钦敬的,是郑晓的夫人。
八、弃镜的人,额沾灶灰
有一个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这一天,他对镜子发起怒来,说:“镜子有什么用场?它经常使我难受!我有明亮的眼睛,能够看清一切,要你何用?”于是“吭啷!”一声,把镜子抛到房间的角落里,发誓永远不去照它。
时间愈久,他愈觉得自己清白。世上称道的美人,他极少中意。
命运仿佛故意要嘲弄他的自负和无知,正在他自我陶醉时,一撮漆黑的灶灰,轻轻地落在他额头上,他丝毫没有察觉,仍旧抱着“众人皆浊,唯我独清”的信念,昂首挺胸,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往过来。人们见他的样子,都觉得滑稽可笑。老太太们,伸出留着长长指甲的手指,在他身后指指点点;头挽青丝的姑娘们,用衣袖掩口哂笑;梳着髻角的孩童们,成群结尺地尾随着他取乐。他没有醒悟这是人们在嗤笑他,却以为是聚观他的风姿,竟愈发得意洋洋,显得不可一世......
【附言】
这则寓言是说,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力,而不相信镜子。眼力虽好,不借助镜子,是看不到自己脸上灰尘的。一个人过于自信,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就不可能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德国的孚希特万格,曾经讲过:“只有傻子,才会对照出自己容貌的镜子,去生气。”
唐太宗讲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韩愈说:“川不可防,言不可弭(读迷,意为清除、禁绝)。上塞下聋,邦其倾矣!”弃镜的人,不仅误己甚至还祸国殃民啊!
(清代钱大昕《潜堂文集》之《镜喻》)
九、曾国藩与奇异的来客
清代,文正公曾国藩,在统帅军队的时候,礼贤下士,为世人称赞。
有一天,一位客人前来拜访。来客穿得十分古旧朴素,但言论很精辟,曾国藩很为震动。两人相互谈论当世的人物,客人说:“胡润芝(胡林翼)办事精明,人们无法欺骗他;左季高(左宗棠)执法如山,人们不敢欺骗他;公(对曾国藩的敬称)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不是胡、左二公可以同日而语的,叫人不忍心欺骗。”
曾国藩听了,十分高兴,将他留在军营中,当作上宾接待。不久,交给他一笔数额巨大的款子,委托他代为购买军火。
这人拿到款子后,就像黄鹤一样,一去不复返。
曾国藩跺着脚,念叨:“…...叫人不忍心欺骗,叫人不忍心欺骗,可我还是被骗了!”
【附言】
曾国藩本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但在对方的吹捧之下,也放松了警惕,轻易地相信了那个来路不明的人,结果上当受骗。
所以说,身为领导者,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并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要被阿谀者的吹捧,所欺骗。
十、发誓与背誓
王戭(音演)生和三乌丛臣(人名),是贫贱之交。有一回,王戭生告诫三乌丛臣说:“咱们应该勉励自己,将来就是站到了权势人的门口,脚也别迈进去呀!”
三乌丛臣敛容正色说:“这恰恰是我切齿痛恨的。为了表明决心,我俩何不就在这里共同起个誓!”王戭生显得很高兴,当即宰羊醮血,与三乌丛臣一起,跪地向天发誓:“我二人同心同德,不追随利禄,不受高官引诱,不依附奸佞,以致改变自己的品行。如有违背此盟者,神明定杀无赦!”
不久,两人同去晋国作官。行前,王戭生庄重地重申前盟。三乌丛臣马上作出无须叮嘱的表示,坚定地说:“誓词还在我的耳旁回响,怎么敢忘记呢!”
那时候,正是赵盾受晋侯宠幸,操持朝柄,士大夫们每日里纷纷往来于他的门庭。三乌丛臣见到这种情形,后悔当初不该起誓定盟。他想去拜拜赵盾,却担心王戭生知道;不去拜见吧,又怕得罪赵盾。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去拜见赵盾。
这天,三乌丛臣半夜就起了身,鸡叫头遍,已经冠带整齐地站在赵府门前。他预料:时候这么早,未必有人来。
三乌丛臣刚刚迈进大门的门坎儿,就发现房东头的屋檐底下,有个人在那里正襟危坐。这时天色尚黑,模模糊糊地看不清面孔。三乌丛臣对那人来得比自己还要早,甚感惊奇,就举起火把照去,一看,原来是王戭生!
两人同时吃了一惊,都羞得无地自容,各自赶快抽身溜走了。
(明代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附言】
王戭生和三乌丛臣,所以不能履行诺言,其关键都是私心作怪,都是怕得罪权臣而丢官。私心使他们自食其言,轻诺寡信;私心使他们嘲笑了自己。
当今之世,那些邪党官员们,倡言“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叫得响声连天,干的却是祸国害民的、甚至反人类的罪行,确实会遭到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