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兴事之本,必先治身(数文)

齐整升


【正见网2014年02月16日】

一、太宗从善如流

贞观十一年,治书侍御史刘洎,上奏皇帝说:“臣知道授予官职,应该从众人中选拔有才能的,没有才能就不应举荐,官是代上天办事的,怎么能随便叫人来做?至于亲戚、元勋,只能给他们优厚的礼遇,他们有的年岁已高,有的久病昏聩,在当前既然已做不了贡献,就应让他们休息,去安度晚年。让他们长期在位,阻碍贤能的人进用,极不合适。为纠正这类弊端,先应精心挑选尚书左、右丞和左、右郎中,如果都能用称职的人,纲纪自然确立,还能纠正那种跑官、争官的歪风,岂止是解决办事拖拉啊!”奏章送了上去,不久,唐太宗便派刘洎,做尚书左丞。

(《贞观政要》)

【点评】

选拔贤能,进用优秀,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如果尽是些皇亲国戚,占着高位,让那些阿谀奉承、才智平庸之辈,独揽朝纲,国家必然衰败。其道理古人懂,今人也懂,只是做起来太难了。

二、唐太宗称赞诸葛亮秉公执法,值得学习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后来,廖立听到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悲恸大哭,发病而死。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诸葛亮执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国家,在当时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的事,虽然是仇人该赏的,也必须奖赏;对违犯法纪、玩忽职守的人,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必定予以惩罚。’我们难道不应该仰慕、学习他吗?”

(《贞观政要》)

【点评】

诸葛亮的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的风范,确实值得学習。如果领导干部都能以此为楷模,自觉约束自己和身边的人,则各种不正之风,就会迅即收敛,甚至绝迹。

三、俸禄之重

岑文本任中书令时,他住的房宅,一直低下潮湿。家中没有帷帐的装饰。

有人劝他买房置地。

岑文本叹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位平民百姓,毕竟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文墨,当上了中书令,这已经很满足了。承受这么重的俸禄,已感愧惧,还能再说什么买房置地吗?”

劝他的人无可奈何,叹息而退。

(《贞观政要》)

【点评】

岑文本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个知足常乐、感恩图报的人。他能自觉克制私欲,不贪不占,可谓难得。时下的中共官员们,读了岑文本的话,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和脸红吗?

四、口腹之欲何穷?

北宋时,李若谷做长社县令时,每天在墙壁上悬挂一百文钱,用完为止。

苏东坡被贬官到外地,每天花费不超过一百五十钱,用不完就用竹筒贮存起来,留作招待客人。苏东坡曾经说:“吃喝的诱惑,怎么能穷尽呢?经常节俭,这是珍惜幸福、延年益寿之道。”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点评】

口腹之欲是没有止境的。对吃喝过于讲究,生活奢侈糜费,这也是一种犯罪。

五、兴事之本,必先治身

商汤王问伊尹:“想要得到天下,该怎么做?”

伊尹回答说:“想要夺取天下,天下就不可能得到。要想得到天下,就要先攻取自身的弱点和毛病。”

凡欲兴事的根本,首先必须修其自身,爱惜其珍贵的东西。弃陈纳新,使肌肤的纹理畅通。每天更新精气,驱尽邪气,寿命就可以达到天年。这就是所谓的真德之人。

(吕不韦《吕氏春秋》)

【点评】

伊尹回答的原文是:“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

我们可将“天下”,看作一种追求、一个目标。追求可虚也可实,目标可大也可小。就拿公务员加薪、晋升职位来说吧,如果你每天只想着加薪、晋升,为这些事愁肠百结,绞尽脑汁,甚至托关系、走后门,却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实现加薪和晋升的目标,恐怕就难了。反之,如果你能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很快增强,工作中又做出了成绩,加薪和晋级,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所以说:“兴事之本,必先治身”,提高你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六、朴素的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一天来到翰林院,当时只有学士卢多逊在值班,皇上便与卢多逊谈了起来,并把卢多逊带到自己的卧室,让卢多逊看挂的青丝蚊帐和紫色绫褥子。

皇上对卢多逊说:“你们在外边,总认为皇上十分奢侈。实际上,我用这些很一般的被褥帐幕,还常常感到心有愧疚。”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点评】

赵匡胤身为开国皇帝,尚能保持节俭。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古人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七、古人勤于内省自察,严以律己

鲁国的国君,就伐齐的军国大事,问计于柳下惠:“现在,能不能讨伐齐国?”

柳下惠回去后,面带忧色,内省自问道:“君王对讨伐别国这样的事,为什么会问到我头上?我是有好斗、凶狠之心吗?我应该归依善德、谨修仁厚之心啊!”

齐国有个女子,突然来到了晏婴的门前,晏子自省自问说:“我是个好色之徒吗?为什么有女子奔到我这儿?我应该检查自己有否不净不正的心思与作风!”

身居领导地位的人,遇有行贿者,来送礼品上门,一定因主人有受贿之心;有小人在身旁,一定是主人,有喜欢阿谀奉承的倾向。

由此可见,有德行、有修养的人,体察自己要严,克制欲望要细密!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点评】

“苞苴及门,必有好货之念;便佞在侧,必有好谀之端。”在一些领导人身边,总会有一些送礼者和阿谀奉承之人,

但很少有领导者,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不妨学学柳下惠和晏子的态度,勤于内省自察,严以律己。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