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孟诜

邓正梁 整理


【正见网2014年07月28日】

孟诜(621年-713年),唐代汝州人。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年青时与孙思邈友好。进士及第,担任相王李旦的侍读。曾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年间,告老还乡,每天以药饵为事。开元元年(713年),河南尹毕构以孟诜有古人之风,改其居所称为“子乎里”。不久去世,享年九十三。

孟诜在担任凤阁舍人时,在凤阁侍郎刘禕家里见武则天所赐银子时,说是药水涂抹的假银,一烧便知。刘禕果真火中一烧,倾刻化为锡水;武则天知道后,对孟诜很不满意,便将其降为台州(在浙江)司马,后又升为春官侍郎(礼部副职)。

孟诜于神龙(705—707年)年间告老还乡后,时常炮治药物济世救人,年纪虽大,却仍力如壮年,因此有人问他如何保养的,孟诜回答:“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众人听后颇为信服。

孟诜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另撰《家》、《祭礼》各1卷,《丧服要》2卷。《食疗本草》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

《食疗本草》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

《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敦煌抄本食疗本草(10张),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

《食疗本草》中记载了许多常见的食疗,如“鸭,主补中益气、消食”;“白鸭肉补虚”;“鹅卵,补五脏,亦补中益气”;“鲫鱼,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羊奶,补肺肾之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萝卜,服之令人白淨肌细”;“茶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柿子,补虚劳不足;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黑豆,令人长生,又益阳道”。

在《食疗本草》记载品项中,日常生活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几乎无所不包,品种齐全,且有疗效记载,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这本书给了后世医家许多启迪。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