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8月12日】
一、陆逊反对先刑后礼
《吴志•陆逊传》记载:南阳人谢景,喜爱刘廙提倡的“先刑后礼”的理论。
陆逊呵斥谢景,说:“中国自古以礼义来教化人民,历史很长远,也一贯很重视。以刑法整治社会的行为,只能做为辅助手段,也是后来才兴起的。刘廙(读异)用诡辩,歪曲古代圣贤的教导,绝非真理。君(指谢景)今侍奉太子,应该遵行仁义,以显扬道德。像‘先刑后礼’的言论,就不应该讲。”
古人说:“不知礼,无以立。礼之体,敬为主;礼之用,和为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礼故也。礼以诚敬为体,以威仪为用,以中正为则,以谦让为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守程四箴也。人能以礼制心,则奸盗诈伪之端,必不作。人能以礼制事,则犯上作乱之事,必不为。故礼也者,持身涉世之要端,亦即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陆逊的意见是正确的。
【附言】
中共邪党执政,特别是“江贼民”执政以来,为官不修身正己,制民不施行仁德教化;多颁邪令,滥施恶法,以为维稳。结果刑法律条,多如狗毛(多如牛毛是成语。如今贪官们多养狗,而牛已罕见,故百姓皆改用此语)但中共已经:“一片混乱,二目昏暗,三餐吃厌,四季惊险,五毒俱全,六亲不见,七窍生烟,八方淫乱,久病若痪,十分惶颤!”由此可见,陆逊的意见是正确的!
二,国库不可擅动
《宋史•食货志》记载:户部尚书聂山,擅自取元丰库中珍珠。
宰相吴敏,跟宋钦宗说:“国家有元丰大观库,如同陛下有内藏库。朝廷有欠支,需要动用内藏库,必须得到圣旨。而现在,户部尚书聂山,擅自取国家财物,则制度法纪,都被败坏了。身为朝廷官员,不可动用国家的珍宝财钱。”
三、朝廷不能带头违法乱纪
《宋史•王曾传》记载: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宋真宗去世时,王曾奉命起草遗诏,让皇后辅佐太子当权,权且决断国家军政大权。
丁谓要求去掉“权且”二字。
王曾说:“皇帝年幼,太后当政,这已是国家的不幸,明确写上‘权且’二字,足以警示后人。况且修改诏令,必须有法律依据,作为制定法律之地的朝廷,更不能带头违法乱纪。”
由于王曾的坚持,“权且”二字,始终未能去掉。
三、报送寡妇的歧见
《魏志•杜畿传》记载:当初杜畿担任郡守时,朝廷要求登记各个郡内的寡妇人数。有的郡守,将再嫁者,也登记在内,以致使这些人当道啼哭。而杜畿只登记守寡的妇女,故报送人数很少。后来赵俨接任此郡,而所报送寡妇的人数,大大增多。
魏文帝问杜畿:“以前你所报送的人数,为什么数字小,而现在为什么人数增多了呢?”
杜畿说:“臣以前所报送的,都是死人之妻(死了丈夫的女人,才是真寡妇),现在,赵俨所报送的人数,包括活人之妻(有了丈夫的女人,就不是真寡妇)。”
文帝和近臣,都相顾失色。看来,报送寡妇人数这件小事,要做到实事求是,都不容易。为官者,可不慎哉!为上官者,可不察哉?
四、“天地鬼神是可以欺骗的吗?”
《明史•杨士奇传》记载:有个人姓杨名寓,字士奇。人们通称其字,叫他杨士奇。他为人正直。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阴谋造反,明宣宗亲自率兵讨平叛乱,凯旋而归,停宿献县单家桥。
侍郎陈山,前来迎驾,并说:“汉王和赵王,二人同心,反叛朝廷,请乘势进军彰德,灭掉赵王。”当时,杨荣在旁边竭力催促:赶快作出进兵的决议。
杨士奇说:“判断事情,要有实据。人可欺骗,天地鬼神难道是可以欺骗的吗?”
杨荣大声喊道:“你杨士奇!要扰乱朝廷大计吗?现在逆党都招供说:赵王实际己参与叛乱,怎么能说没有实据?”
杨士奇说:“成祖一共三个儿子,也就是说:皇上只有两个叔父。两个叔父中,汉王有罪,固然不可赦免。赵王无罪,应当厚待。如有可疑,加强防范就是了,怎能动用军队,伤害皇祖在天之意呢?”
当时,只有杨溥与杨士奇,意见相合,二人都想要进见宣宗,劝诫皇上:不要出兵。
而杨荣抢先入见。杨士奇随后,但被门人阻止,不准进见。
接着,宣宗召见蹇义、夏元吉二人,二人把杨士奇的看法,转达给了宣宗。宣宗本来也没有讨伐赵王之意。于是,移兵彰德一事,暂时中止。
等回到北京以后,宣宗问杨士奇:“现在很多人都在议论赵王,这事该怎么解决呢?”
杨士奇说:“事实是:赵王平时最亲近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被群言所惑。”
宣宗说:“我打算封住群臣之口,写信表示要赵王自安。你看怎样?”
杨士奇说:“太好了!信上最好要加盖玉玺。”于是,宣宗写了信,派使臣送信给赵王,赵王接信大喜,含泪说:“我的性命保住了!”立即上书谢恩,并进献护卫军士。这样,朝中对赵王的议论,终于得到平息。宣宗对待赵王也日益亲密,而疏远了陈山。
宣宗对杨士奇说:“赵王能得到保全,是卿的功劳。”所以赏赐给杨士奇金币。
后来,人们都称赞杨士奇说过的话:“判断事情,要有实据。人可欺骗,天地鬼神难道是可以欺骗的吗?”
(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