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刘秀延揽英雄,务悦众心,而安天下!

华翰


【正见网2016年08月21日】

汉光武帝刘秀,十分懂得用屈伸相辅、以柔克刚的灵活方式,来驾驭群臣。以邓禹为首的众多开国元勋,功劳显赫的文官武将,以及朝野存留人士,皆在其关注和掌握之中。其领导艺术,主要有:

一、恢弘大度,君臣无猜

刘秀以“延揽英雄,务悦众心”而平天下。天下既定,“于是大飨将士,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人”。定封邓禹为高密侯,“食四县……各有差”。当时有人认为恩宠有过,于统治者不利,提出反对意见说:“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统治也。”而刘秀却不以为然,认为“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君亡者也。”刘秀如此“恢弘大度”,坦诚相待,信任下属,浩荡皇恩,犹如“推赤心置人腹中”,群臣岂不永生感恩戴德,鼎力相辅,誓死效命,忠贞不二?

二、威严所至,警戒有方

纪元40年秋,诸郡守十余人,借大量田亩之名,弄虚作假,侵扰百姓,案发后,刘秀下令把河南尹张伋等人抓起来,处以死刑。后来,刘秀以此事探询功臣马援的看法,说: “我有点后悔以前杀了那些郡守,杀得太多了。”马援很得体地回答道:“死得其罪,何多之有?”刘秀听后,哈哈大笑。与其说这是探问功臣们的意见,倒不如说是一种严重警告,更为确切。刘秀不仅不徇私情,严惩贪官污吏,并且在封功臣、列侯的同时,就给他们敲敲警钟。建武二年,刘秀特地下诏书,告诫功臣,意思是功臣们要想永远保持高官厚禄的地位,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并荫泽子孙后代,那么就应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严肃谨慎态度,时时刻刻要恪尽职守,不得有半点放纵大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足以使功臣敬服。可见,刘秀的良苦用心,巨细周到,非同一般。

三、劝勉相宜,削除实权

刘秀深知,开国功臣的“坐大”,将会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信任、劝诫与感化,只是权宜之计,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解除功臣们的实权,即“退功臣,而进文吏。”此措施在实施中,很有章法。先是讲明:“帝在民间久,厌武事。”“不欲功臣拥众京师。”邓禹、贾复等开国元勋,体察上意,既“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于是主动交出兵权。刘秀解除大将兵权时,采取的方法,先是启发诱导,促其心领神会,自觉交出;继而以关怀仁爱之心,保全功臣晚节,好言规劝,可谓名正言顺,冠冕堂皇,理所当然。

四、赏赐有加,不时慰问

刘秀虽然解除了功臣的实权,实行了文治,但他不忘旧情,不时赏赐可观的封地、民户和钱帛给功臣;对于已衣锦还乡,不再参与朝政的诸侯,时常派官员前去慰问,并把异域朝贡来的珍奇瑰宝、甘鲜美味,分赐给这些离职的功臣宿将,使其颐养天年,沐浴龙恩。

正是由于汉光武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刚柔相济的好措施,并以清明的政策措施,稳妥地解决了如何对待开国元勋的问题,从而保持了东汉初期统治局面的和谐与稳定。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英主之一 ,可以说,他光复汉室的功劳,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因为他的武功卓著,如同汉武帝一样,所以后人称他为光武帝。

刘秀善于接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他对功臣加以爱护,有功之臣都被封了爵位,让他们回到封地上享福,因为他怕这些人再任高官,犯了错误,受到处罚。从春秋以来,帝王功成名就后,又戮杀功臣的,不胜枚举,可刘秀对功臣加以保护,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秀驾驭群臣的手段,正确恰当。刘秀的文臣武将,大都是豪强出身,他们得势后,为了自己的利益,政府的法令很难执行。为此,刘秀也觉得为难,不严格执行法令,政局必定腐败;执行法令,就要得罪自己的亲属和权贵们。刘秀对此处理得很得体:他除了自己严于律己外,对亲属和权贵们“恢弘大度,推心置腹”;他树威的手段也十分巧妙,往往不是直接对当事人疾言厉色,而是旁敲侧击,或迂回设问,或敲山震虎,或妙用类比,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不慑服的。他搞阳谋,不耍阴招。他讲明措施,又舍身处地的解决实际问题。他绝不卸磨杀驴,绝不过河拆桥,更不恩将仇报。

刘秀到了晚年,仍然孜孜不倦地处理着国家大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虽然不能称为“圣人”,但“英明君主”的称号,则当之而无愧。太子刘庄,即称:“光武帝的英明,可跟大禹、商汤相比呀!”

(事据《后汉书》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