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数文)

慧淳


【正见网2018年04月16日】

一、光武帝烧掉诋毁自己的信件

光武帝处死王郎以后,收集有关文书,得到官吏、豪强与王郎串通,而诋毁他(光武帝)的文书(信件),有好几千份。光武帝没有看这些文书,并集合手下诸将,将这些信件,当面烧毁,说:“心怀二心的人,从此可以睡得好了!”
    
冯梦龙评曰:
南朝时的刘休范,背叛朝廷,在浔阳城起兵造反,被萧道成所杀。而刘休范的兵众,尚不知情,还继续向官军攻击。宫中谣传,说刘休范已攻到新亭,士大夫和百姓,都惶恐不安,纷纷到军营来,投报姓名,表示效忠刘休范的,有上千人。等到大军抵达城下,才知道是萧道成。萧道成接到名册后,就登上城楼,他对表示效忠刘休范的士大夫及百姓们说:“刘休范父子背叛朝廷,已经被杀,尸体在南山下。我是萧道成。你们的名字和效忠信,我都烧了,你们不必害怕。”

这也是效法汉光武帝不计前嫌、宽厚待人的智计。

二、孔明做得“妥当”,真高明!

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蛮夷部落)之后,都就地任用他们的首领为官。有人规劝道:“丞相威震四方,蛮夷都已臣服。然而蛮夷的民情难以预测,今天顺服,明天又会叛变。应该趁他们降伏之际,设立汉人官吏,来治理这些蛮人,使他们渐渐地接受汉人的政令、教化。十年之内,夷狄就可以化为良民,这才是最好的计策。”

诸葛亮说:“如果设立汉人官吏,就需要留下军队,军队留下来却没有粮食,是一不易;他们刚经历战乱,父兄死了,设立汉人官吏,而没有军队防守,必然引起祸患,是二不易;官吏经常平反,一些被废职或杀人的罪行,产生颇多嫌隙。如果设立汉人官吏,最后还是不能取信于土著,是三不易。现在我不留军队,不必运来粮食,而纲纪也已大略订立,使夷、汉之间,能相安无事,就已足够了。”从此以后,直到诸葛亮去世,夷人都不曾反叛。
    
冯梦龙评曰:
《晋史》记载,桓温伐蜀的时候,诸葛孔明当年的官吏还活着,当时已经有一百七十岁了。桓温问他:“诸葛公有什么过人之处?”官吏们回答说:“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桓温便面带骄傲之色。过了很久,官吏们又说:“但是从诸葛公以后,便没有见过像他那般妥当的人了。”桓温于是惭愧不已,心服口服。

桓温多次赞叹说:“凡事只难得做到‘妥当’二字!孔明做到了,真是高明呀!”

三、“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

汉宣帝时,渤海及附近各郡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岁,宣帝召见他,见他身材短小,不如传闻的威武,心生轻视。问他:“用什么方法可平息盗贼?”

龚遂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您的子民,拿着您的兵器在水池边耍弄。您希望我剿灭他们,还是安抚他们?”

宣帝听后,脸色好转,说道:“选用贤良人才,自然是想要安抚他们。”龚遂说:“微臣听说管理乱民,好似整理乱绳,不可心急。希望丞相、御史,暂且不要以条文法令,来约束微臣,使微臣可以不用请示,看情形便宜行事。”

宣帝答应了他。

于是,龚遂坐着四匹下等马拉的驿车,到了渤海边。郡吏听说新太守来到,带兵相迎。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撤除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手拿兵器的人,才是盗贼。然后,龚遂独自乘车到郡府。盗贼听到龚遂的教令后,立即解散,抛弃兵器,改持锄头等耕田器具。
    
冯梦龙评曰:
汉制为太守独断掌管一郡政事,生杀之权在握,而龚遂还说,“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条文法令,来约束微臣”。民少官多之世,怎能冀望有卓越的政绩呢!

古代的优秀官吏,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只求为朝廷安抚百姓而已。如今却不是这样,无事弄得有事,小事弄成大事,弄出事情不认为有罪,事情平定后反而认为有功。官员贪婪淫荡,人心蠢蠢欲动,拼命想要造反。这是谁的过错呢?

(笔者附言:在中共治下,“手拿农具的人”,以及“手拿工具的人”,以及“手拿文具的人”以及“手拿菜刀具的人”……都成了维稳对象、都成了颠覆国家的对象、都成了任人驱逐的低端人口!呜呼哀哉!)

(均据明代冯梦龙《智囊全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