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经济之父 如何解读儒典《论语》(十六)

刘如


【正见网2018年09月26日】

接下来的第十五段,是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这段对答,既道出经商之道的本质,所有成功者的必备修养,同时也是以此为例,目的是讲明何为真正的好学,是对前一段话的具体展开。而涩泽荣一,则看到了学无止境的教导深意。

十五段原文与大意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对孔子说:“贫穷却不会因有求于富贵者的帮助而作出谄媚的态度,以期得到好处;富贵者也不会因为自己拥有财富和地位,而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看轻别人,傲慢待人。如果能做到这样,老师您认为这样的人是否就是好学了呢?”孔子回答说:“也算是好学了吧,不过,还是赶不上贫穷却能乐道,富贵却能好礼的人啊。”子贡说:“《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必须好上加好,精益求精)。”孔子说:“赐(子贡本名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孔子是其师,可以像父亲那样直呼其名。)啊,可以开始与你一道谈论研究《诗经》了,告诉你已经了解的,就能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深意和来历。”

涩泽解读

涩泽荣一认为,“这段话是为了教导子贡这位聪慧机敏的弟子:做人的学问,是非常深奥,没有止境的。”

“普通人,贫困之时,很容易卑躬屈膝,失去做人的气节,向权贵低头,表现出违背本心的卑微讨好,好话说尽的谄媚姿态。一旦富贵,又因为有权有势,高高在上,任性妄为,待人极为傲慢无礼,轻贱他人。”

“子贡不是一位轻易被贫富境遇影响而动摇的人,认为自己能做到富贵而不怠慢别人,应该就是孔子说的好学的人了,于是稍微有些得意,所以特意问孔子这样的问题。可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过是没有这些常人容易犯的错误罢了,但是并未真正领会乐道的深意,对贫富的高境界的领悟,还是没有达到,因此,孔子表示肯定后,对子贡开示了更高一层的道理。‘贫穷时也要做到乐于求道,富贵时更能好礼,心善待人,遵从义理,不改恭敬谦卑之心,那才是更高的境界。’”

涩泽还说,孔子指出子贡的不足,就是太容易满足仅仅没有一般人的缺点而已,没能领会学问的真谛,还以为在对待贫富的问题上,够谨慎对待了,能实践君子的品德了,没想到孔子的训诫,使他一下醒悟过来,孔子是用贫富方面的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导弟子,做学问,奥妙无穷,不可自满,所以子贡很快领悟到《诗经.卫风.淇奥》的那句话,讲的就是孔子开示的道理。对贫富以外的学问都能悟到实质了。

子贡求教孔子  自己是否是好学者

这段师徒对答,讲的就是安贫乐道的两个境界,和学无止境的道理。涩泽荣一的理解是相当准确的。其实这段对答,是接着上一段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的进一步具体的展开,通过富贵与贫贱的对待方式的讨论,讲明真正的好学就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乐于践行正道,不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所左右的态度。此为真正的好学。

所以,子贡听了孔子的判断好学者的论述,就觉得自己对照看来,应该是属于好学的人了,所以才有些自我陶醉,问起自己的认识是否对,等着孔子肯定自己是好学者。当然是求教的时候,不自觉露出的自满。

如果子贡当时没有自我满足感,就会知道,真正懂得学问的人,真正好学的人,会领悟到做人最后求的是乐道的境界,乐于践行道义,哪里会随着境况的改变而动摇呢?所以就能安贫乐道。自然富贵者的傲慢也不会存在,不管何种身份地位,都能安然于本心,自然做到好礼仁善,对任何人都会一视同仁。

所以,通过孔子点拨,他很快明白自己的不足,马上想起过去读过的《诗经》的话,工匠们切割兽骨,雕刻(琢的意思)玉石,把形体构架做好了,还要进一步精细地打磨(磋是指对兽骨,磨是针对玉石,都有精细加工进一步打磨的意思),还要精益求精,这就如同君子做学问的态度,永远不要自满。学无止境。

孔子很欣慰子贡的悟性,赞扬他,能够从古人的话中,悟出深意和诗人的本意。告诸往,就是告知那些过去的事情,知来者就是不停留在表面意思和现象,知道作者和老师说话的本愿,能够温故知新,悟出新的境界,无论新旧知识,都能融会贯通,一通百通。通过贫富讨论,懂得了所有学问的本质:学问深不可测。

当然这里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首先指的是道德的境界,而非现代人的理解。古代有神医华佗,有鬼斧神工的匠人鲁班,没有超越常人的道德境界,就不会得到这些超常的技能。所以古人认为,学无止境,首先在于做人的学问。道德境界提高了,技能和智慧随之就被打开,这就是古人为何重德的原因之一。

子贡是孔门经商高手

为何通过贫富来讲做学问是乐于求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呢?因为富贵是人最期待的东西,贫困是人最厌恶的东西,同时子贡又是经商高手,有着经商的天才,每天接触的就是如何面对财富的问题,他又是孔子得意高徒,悟性极高。因此《论语》里子贡的言行常常出现。为的是更好地以子贡遇到的常见的实际问题做为讲解学问的例子。

子贡是春秋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十哲中,他以言语闻名,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在今天可说是外交家的才智。他最擅长经商,曾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端木遗风”就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儒商之道,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这样看来,孔子的弟子就有经商的高徒,等于侧面印证了孔子并不反对人经商有钱财,而是讲了经商之道的关键,如何对待财富的心态罢了。涩泽荣一曾反复说过这个问题,懂得孔子讲的安贫乐道只是一个面对财富的心态,不管贫也好,富也罢,做人的谦恭,礼让,仁善的态度,是不会变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聚拢人才,干出极大的功业,德高望重不仅仅是为政需要,治国需要,经商同样需要,带领大企业,更是需要这样的为富观。日本著名的当代钜贾稻盛和夫深谙此理,遵从的就是子贡的商道。

人们一生中,最难抵御的就是富贵的诱惑和执着,不是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吗?说的就是人最常见的问题。通过这段话,通过善于经商,最为富有的子贡的问题和领悟,告诉后世受教育的弟子们,面对财富和贫困该有的正确心态和具体做法:贫困时乐道,富贵时好礼。所有的成功之道,本质就在这里。

可见,经商也是一条学无止境的修行路途之一,其中一种磨练学问的方式方法罢了。各行各业,都能领悟到同样的道理,涩泽荣一与稻盛和夫都悟到了这一点,认为成功不过是身后之物,根本不会过分执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