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恶化:化肥对人类的危害

周同 收集


【正见网2004年05月23日】

编者按:由于只顾经济利益,为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欲望和贪婪,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已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最终将毁灭人类的破坏始于人类道德的败落。这里将系列报道我们收集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这种生态的恶化是触目惊心的。然而,人们仍旧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难以自拔。其实,天地乃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称其为人,天地为何而存?

◇◇◇ ◇◇◇ ◇◇◇

目前,中国是化肥使用的大国,1996年中国化肥施用量38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粮食生产紧紧的依赖于使用化肥。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的面源污染惊人。据调查,目前中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已经超过400公斤,但中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 35%。也就是说,每年有1100多万吨的肥份流入江河湖泊,其中氮肥损失率最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 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据有关资料表明,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施氮肥地区这种氮流失比不施地区高3- 10倍。据1983-1987年中国城市地表水的环境监测资料,氨氮增加了2.1倍,亚硝酸盐增加了1.4倍。据调查,全国532条河流中,82%受到不同程 度的氮污染,大江大河的一级支流污染普遍,支流级别越高则污染越重。这些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因面源污染带入滇池的总磷和总氮已分别占到这些污染物入湖总量的64%和52.7%。而总磷和总氮是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在太湖和巢湖,面源污染同样是造成湖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如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蓝藻时有爆发。流域内大中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大多不符合要求,如无锡市水源地受到富营养化影响。

由国际组织参加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造成杭州湾水污染的,不是工矿企业,也不是城市生活污水,而是农业农村污染,其中农药、化肥污染和禽畜粪便污染尤为突出。

威胁近海生物

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己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中国天津近海渤海湾、连云港近海海域、大连湾海区及南海珠江口入海处等一些海域氮污染比较严重,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近几年屡有赤潮发生,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为1999年 15起,2000年28起, 2001年77起,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3年间增加了5倍多。2002年79起,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2003年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起,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

今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发生面积约八千至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灾害。这次赤潮为中国今年进入赤潮高发期以来的最大一起赤潮灾害事件。

据专业人员分析除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外,长江径流挟带的 高浓度氮磷负荷是造成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长江口排放的污染负荷占东海污染负荷的68.4%。加上上海市每年约20亿吨污水进入长江口及杭州湾,浙江省境内的七大水系的污染物也流入东海,东海已经不堪重负了。据估计,陆源污染比例占浙江近岸海域污染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次,海水养殖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破坏土壤结构

据现代科学认为: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会使土壤逐渐酸化,造成土壤颗粒分散,从而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大量施用氮肥,给土壤引入了大量非主要营养成分或有毒物质,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土壤酸化不仅破坏土壤性质,而且会促进土壤中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释放迁移或使之毒性增强,使微生物和蚯蚓等土壤生物减少,还加速了土壤一些营养元素的流失。中国东北地区一些农场长期使用氮肥,根据调查,50 年代初土壤有机质含量约5%-8%,现在已降到1%-2%。江西红壤上施用两年铵态氮肥后,表土PH值由5.0降到4.3,土壤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中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目前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沙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原苏联科学家发现,施氮过多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正常情况的20-40倍。人或牲畜食用硝酸盐含量的植物后,硝酸盐在体内转化生成 硝酸盐与各种胺类反应,会产生亚硝酸胺,同时亚硝酸盐容易与血红素中的铁离子结合,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在人体内硝酸盐易转化成亚硝酸盐与仲胺合成产生毒害 性很强的亚硝胺类致癌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严重危害性。如氮肥在大米中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经人体代谢转化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多种癌症疾病均由此诱发。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饮用水硝酸盐不得超过11.3毫克/ 升。在我国华东沿海等一些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当地及其附近区域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因大量施用氮肥,污染比较严重。

有专家建议应减少化肥使用。但是如果不使用化肥的话,全国粮食生产只能解决2.2 亿人的吃饭问题,而其余10.4 亿人的吃饭问题则无法解决。化肥这种由实验室里合成的产品以它短期的效力迎合了现代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并将人类的命运紧紧的套住,在长远中将人类致癌、致畸、致灭。

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知识读本》
中国环境新闻
http://www.ayyz.net/grzy/zbg/zxyyhxw/nongye/sy.htm
《尽快开展农村农业污染治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