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成语评注:螳臂当车

王舍微


【正见网2024年04月29日】

【典故出处】

典出和语本《庄子.人间世》: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蘧伯玉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注解〕  

典故或见于《韩诗外传》卷八。  

螳螂:一种昆虫。能捕食害虫,有益农业,属益虫。  

怒其臂:奋力举起双臂。怒,奋力。  

当:置于……当中。  

车辙:车辆经过所留下的痕迹,此指车辆所行经的道路。  

伐:夸功。  

而:你。  

几:接近。  

〔典源参考〕  

《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 

【释义】

 当车,立于车道中,后世或将“当”解为“挡”之假借。“螳臂当车”指螳螂立于车道中,举起双臂,妄想要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  

参考词语:当车螳臂;螗螂之臂;螳臂拒轮;螳螂当车。

【典故说明】

出自教育部国家语文资料库「成语典」(进阶版)网站:

春秋时代鲁国贤人颜阖很有才学,卫灵公聘他为太子的老师,但是太子仗著自己是未来的国君,不理会颜阖的管教,于是颜阖去请教卫国大夫蘧伯玉说:“如果放任太子为所欲为,未来国家就会遭殃,但是如果严格管教太子,又怕他怀恨在心,我该怎么办才好?”

蘧伯玉为颜阖分析利弊,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你知道螳螂吗?一只螳螂站在车道中奋举双臂,想要阻挡行进中的车子,这是不知自己无法胜任,高估了自身的才能。你要警惕和谨慎啊!想要运用才学把太子教好,和螳螂想要挡下车子,其实是差不多的行为。”后来“螳臂当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至于“螳臂当车”的“当”字读音,有二种说法:若贴紧典故原文“怒其臂以当车辙”句,当理解为“螳螂举臂立于车行路线中”,“当”读为 dāng;今人理解此语,则常将“当”视为“挡”的假借,全句则解为“螳螂举臂阻挡行车”,“当”读为 dǎng。    

【近义】

〔蚍蜉撼树〕   

释义:

蚍蜉,一种大蚁。“蚍蜉撼树”指大蚂蚁妄图以自我之力去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语或本唐.韩愈〈调张籍〉诗。

典故说明:

韩愈,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为古文大家,后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时期,李白和杜甫的诗并不被重视,还有人诋毁他们的作品,韩愈并不苟同,于是写了这首〈调张籍〉诗给好友张籍,诗中充分表现出对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给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评价。认为李杜作品成就优异,那些企图诋毁李杜的人,就像是蚂蚁妄想以一己之力摇动大树,这是多么可笑,多么不自量力。后来“蚍蜉撼树”这句成语,就从诗中“蚍蜉撼大树”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辨识〕

“螳臂当车”及“蚍蜉撼树”都是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螳臂当车”侧重于妄图阻止;“蚍蜉撼树”则侧重于妄图动摇。

【评注】

《荡寇志》第四二回:“正是泰山压卵,不须辗转之劳,螳臂当车,岂有完全之理?”  其中的含义是指,螳臂之力极为弱势;而车轮滚滚强大无比。若要当车,将粉身碎骨。以此说明弱小的一方是自不量力。

由此在人的处世方面便生出了正面和负面两个取向的不同解读,正面的有“舍生取义”;负面的则是“委曲求全”,“识时务者为俊杰”等。还要看这滚滚的车轮是向前的,还是倒行的;是表面的貌似强大,还是内在的前进力量。纵然是历史的车轮,也要看是符合反理的走向深渊,还是内蕴正理的升华提升。在宇宙的法则中,邪恶的一方才是螳臂和蚍蜉,无论其气焰如何,终究是要被清除的。邪恶的存在价值只是锤炼金刚的煤渣,最终必将归为渣灰。

【评析】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这句话出自《幼学琼林·卷三·人事》,意思是:能认清楚形势的才是出众的人,对于事情将要发生之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中也有阐释:“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比喻认清天下大势者,方可为英雄豪杰。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中说:“夫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权变者为英豪。”通过晏子讲出成就霸业的方法:“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 用现在的话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把握机遇,从而取得成功。

然而,世间的成功最后依然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并非是人的生命根本意义上的提升。唐代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岐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武则天称帝不过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漩涡,在《推背图》预言中早有预示。所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自有其定数,而且都遵循着由盛到衰的周期律。

由此看来,历史的车轮所展现的某一王朝建立时的气势汹汹,并非是内在的真实的强大,已经蕴涵了衰败的内因。能够识得这种“先几”者,历史上能有几人?为什么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一种循环模式?总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千百年来,多少代人的苦苦思索和探索都未能找到答案。

这是因为人世间的发展是被反理主导的,这个层面的发展演变模式就是高级生命的一种安排。但同时,人类社会也必会有正法、正理的洪传,这才是人类生命提升和走向未来的真正“先几”。凡阻挡这种“先几”者,那才是真正的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