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十七)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心缘


【正见网2004年10月06日】

史学篇

唐朝以前,史书大都是私人编撰。到唐太宗时,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作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的编修工作,完全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也是从唐朝开始,以后各朝代沿袭此制,连续修史,并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在二十四史中,唐朝编修的就有八部,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以及由李延寿私人编修而获得朝廷批准成为正史的《南史》和《北史》两部。鉴于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来又增修了《五代史志》,这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

除了上述编撰的正史外,唐朝还出了几位史学大家。比如穷其一生精力编撰《史通》二十卷的刘知几(661年~721年)。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在这部书中,刘知几对过去的史学著作,从体例、史料、语言文字到人物评价、史事记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对史家和写史提出了一些标准,主张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对于“识”尤其强调。对于写史,他提倡“直笔”,主张“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要求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史通》对后世史学发展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玄宗时的杜佑(735年~812年)则在刘秩《政典》的基础上進行扩充和改编,用了三十余年时间完成了《通典》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记载了从上古直到唐代宗年间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对于唐朝(天宝以前)的记载尤其详细。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它不仅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为后来的典章制度分类专史开创了先例。

李吉甫(758年~814年)所著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历史地理专著,全书四十卷。它记述了各郡县的户口、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等内容,是研究唐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原书各镇篇首的地图在宋朝时已经遗失,因此,后人又称之为《元和郡县志》。

散文传奇篇

唐代之前,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骈体文。骈体文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不能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文体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因此唐代出现了提倡古文的运动。

古文运动的实质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然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走入绝境的骈文,是一个力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唐初的陈子昂是这个运动的奠基者,而古文运动的主要提倡者是韩愈。韩愈强调写文章要有创造性,反对因袭模仿。他把自己所倡导的新散文体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的写作之中,先后写出了三百多篇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散文。其作品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文字精炼,语言生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四百多篇散文有着很高的成就。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生动逼真,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唐朝中后期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于是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传奇小说。与六朝的志怪小说相比,在传奇小说中活动的主角,已经不是神鬼,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因此作品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内容。另一方面,唐代古文运动为小说创作提供了表达能力强的新散文体,诗歌的发达也为其输送了丰富的营养,因此,传奇小说的创作艺术,在各方面都有新发展。

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古典小说开始脱离了萌芽状态,渐渐发育成形了。著名的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