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扩大欧亚交往的统一王朝 元朝(四)

(公元1206年---1368年)
心缘


【正见网2004年11月20日】

扩大的欧亚交往

蒙古大军自成吉思汗起的三次远征,使蒙古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到了忽必烈灭掉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王朝,这个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虽然这个帝国所属的四大汗国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而相继演化为独立的国家,但它们在元朝的对欧亚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方面却起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这些独立的汗国依然尊奉元朝皇帝为大汗,称之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承认元朝皇帝为其宗主,它们是元朝的“宗藩之国”。因此,这些汗国的汗未要得到元朝皇帝--大汗的认可,而且,相互间使节来往不断。西方使节和商人前往中国,也都要经过这些汗国。一些城市成为了东西方往来的交通枢纽。从1240年到1340年的100年间,是中国和欧洲可以直接接触的唯一机会,因为在此前后阿拉伯和土耳其人都多少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

其次,蒙古三次西征,都有大批外国官员和工匠被掳东来,以后又有大批中亚商人、旅行家相继来到元朝,他们中有回回人、西域人、大食人等。他们在元朝从政经商,也带来了阿拉伯的科学和文化。在整个元朝,波斯、阿拉伯天文立法、数学、医学、史学等书籍大量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一些蒙古人和汉人也迁往中亚、西亚各地。当时,中国在技术上领先世界1000年。火药、纸币、印刷术、瓷器、医药、艺术等在此时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着欧洲的历史進程。

当时来到中国的商人应该非常多,但留下文字资料的只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虽然一些人质疑其游记的真实性,但时间为他做出了证明。其书中所记载的路线和诸多关于元朝的记述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扩大的欧亚交往一方面促進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迁移,人种的混杂也逐渐增多,这样致使后代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根,也使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忽必烈之后的皇位之争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之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是为成宗。他在位时间较后代其他皇帝都长,为十三年(1295年~1307年)。铁穆耳是个守成之君,基本上执行着元世祖的既定政策,没有更多的建树。

成宗死后,蒙古人对中国的统治开始走向衰弱。在随后的26年中,元朝一共换了7个皇帝。成宗因为没有儿子,所以由其侄子海山继承,这就是武宗。武宗在位四年多(1307年~1311年),后由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嗣位,即仁宗。仁宗在位九年多(1311年~1320年),死后,传位于儿子英宗。英宗统治时期,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皇权之争与权臣派系之争非常激烈,政局不稳。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派权臣,勾结诸王亲贵,发动政变,于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刺杀英宗,史称“南坡之变”。他们拥立忽必烈孙、晋王也孙铁木耳为帝,是为泰定帝。

而泰定帝死后的五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在位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宗次子文宗图帖睦尔赶下台。文宗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又让位于总领漠北军事的异母兄明宗和世瑓。明宗自一月即位于和宁之北,至八月,就被权臣燕铁木儿和文宗密谋害死,文宗复位。他在位四年,死后,由文宗皇后与燕铁木儿等立明宗年仅七岁的次子为帝,即宁宗。他十月即位,十一月就死了。燕铁木儿和文宗皇后又立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儿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顺帝。他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维持了三十多年的统治。

关于元朝灭亡的预言

《推背图》第二十六象预言了元朝的灭亡。二十六象的图中画着一个僧人,后面跟着几个美女。暗指元顺帝受僧人迷惑,妄信房中术,整天沉迷于女色中。

谶文是:“时无夜,年无米。花不飞,贼四起。”第一句指元顺帝与僧人整日淫乐,不分昼夜,而庄稼却是年年欠收,百姓家里没有隔夜的粮食。老百姓没办法生活,只好四处为贼,但元顺帝却根本听不到这方面的消息。

颂文是“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边陔。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澈夜开。”其中“木木”合起来是个林字,指红巾军所立的皇帝韩林儿。意思是说中原红巾军起,韩林儿已经逼近京城;四面八方都响起了警报。而元顺帝却相信房中有长生术,不分昼夜的在宫闱中淫乐。

元朝末年的天灾和元朝的灭亡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顺帝,在位35年(1333年至1368年)。因为他荒淫无道,因此他在位期间是元朝历史上疫病流行最多的时期,史书载有12次之多。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疫病发生。疫病在顺帝至正后期尤其集中,几乎到了每年都有一场疫病的地步。

至正十二年(1352年)以后,大疫一场连着一场爆发,社会秩序混乱。这年正月,翼州、保德州发生大疫。至夏天,龙兴发生大疫。至正十三年(1353年),黄州、饶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许多人得病死去,文书记载是“死者大半”。 至正十四年(1354年)四月,江西、湖广先是出现大饥荒,后是“民疫疠者甚众”。十月,京师先是大饥,“民有父子相食者”,疫病又接踵而至。至正十六年春天,河南大疫流行。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菖州蒙阳县大疫。至正十八年(1358年)六月,汾州大疫。这时期中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府派军队前去围剿,“两河被兵之民携老幼流入京师,重以饥疫,死者枕藉”。宦官朴不花雇人收埋尸体,到至正二十年四月,累计掩埋了20余万人。这场京师大疫连续两年之久。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这年二月,在金陵建立政权的朱元璋派兵突然攻至杭州,杭州被迫关闭城门达三月之久。城门被围不久,城内粮食吃尽,由于四周交通被切断,粮食无法运入城内。 “一城之人,饿死者十六七”。朱元璋兵退后,从吴淞江里来的运米船先后到达,人们眼看可以活命了,传染病却开始蔓延,死亡大半。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天,南方一些地区疫病流传,其中绍兴路的山阴、会稽二县疫病最为严重。二年之后的春夏之交,绍兴路又一次出现大疫。

同那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朝代一样,蒙古人缔造的帝国和王朝的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元朝末年,统治黑暗,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而顺帝对此不闻不问,继续行其荒淫之事。政治的腐败,军费的无限扩张,皇帝、贵族和官僚,只知享乐,欺压百姓,各种矛盾已经发展到了激化的地步。尽管中国老百姓一向不过问政治,但就如温州、台州老百姓的旗子所写的:“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就如《醉太平小令》所描述的:“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哭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于是,当积怨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喷发而出。元朝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其中,以方国珍举兵最早,首先在浙江沿海袭击官船。此后白莲教成为反元的中心,以韩山童为首领,密谋起兵,后来因计划泄露被杀! 韩山童死后,刘福通立其子韩林儿为帝,组成红巾军。另有自称红巾南派的徐寿辉、陈友谅、方国珍等人,以及不属于红巾的张世诚。

朱元璋为后起之秀,他先依附郭子兴,待郭子兴死后,余将归朱元璋,兵势强盛,其后阳奉韩林儿为北方屏障,依序击败南方之陈友谅、张世诚、方国珍。大局已定,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是为明太祖,改元为"洪武"。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命将领徐达、常遇春北伐,第二年,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终于宣告结束,入主中原仅九十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