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3月15日】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作者简介】
太上隐者:此诗虽有署名,但因为没人知道他的身世和居处,也和“无名氏”差不多。只不过根据这个署名和本诗的内容,我们倒确实可以断定作者是一个道家的修炼人。对于欣赏此诗来讲,这也就足够了。
【字句浅释】
题解:据《古今诗话》所载,作者来历不为人知,于是有爱管闲事的人去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并不回答,却写下了这首诗,因此名之“答人”。枕:(作动词)放在头下垫着当枕头。历: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
【全诗串讲】
山中岁月没有历书记载,冬去春来不知道是何年。
【言外之意】
唐代佛道盛行,人心返古:捐身佛庙道观者很多,隐居深山密林者不少。在这众多的修行者中,确有不少人修成得道,跳出红尘。比较为人所知的就有吕洞宾、孙思邈等。至于不与人接、不为人知的就不知到底有多少了,而本诗作者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道家真修者。无论其成道与否,单凭这首诗的产生、内容和语气来看,本诗作者已经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了。信与不信,读者不妨将此诗细读精思、心体意会,自有同感。
(偶来松树下)可见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行踪不定、飘忽如云;(高枕石头眠)可见作者自适自娱、无忧无虑,恬淡不求、闲静不争。(山中无历日)不与世交、不与人接,不求名利、不落人情,完全没有必要记住天时人事之类的东西了;(寒尽不知年)虽然冬去春来、尚知冷暖寒暑,一年过去、也知一岁又来,但长期不闻不问,也就不知今世何世、今年何年了。
此诗名为“答人”,但说起话来旁若无人;随口道出二十个字,便是一幅活脱脱的世外高人的自画像:不但远离世俗、不涉红尘,连松树、石头也是随缘而遇、随兴而去。独往独来,空间于他无拘无碍;忘日忘年,时间于他不挂不牵。他的世界已经不是常人生活的世界,他的时空也不是常人感知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