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修行(篇三):(七) 吴子兵法

张春雨


【正见网2006年08月15日】

(七) 吴子兵法

人们谈起孙子兵法,几乎妇孺皆知。而谈起吴子兵法,所闻者盖寡。何也?未可尽知也。

孙子兵法注重机敏、多变、智术。极尽人事曲折,以达乎所胜。其用兵之法出神入化,几近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备受后人所推崇。为什么?人类道德逐步下滑,人们更加注重目地,而少顾及手段;人们更加关注所得,而少想到天意;人们更加满足自我,而少考虑仁德。

不是说孙子兵法不好,而是人类自己不行了,片面的理解继承了祖先的文化。

相比之下,吴子兵法显得厚重德行,朴实无华,计行明了,智慧洋溢。

虽然也是兵争的基调,不过,其中某些部分,我们拿来作为企业管理的参考,还是不乏其深度与丰富内涵的。可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能够找到很多类似的论理学说,不过无论现代论理怎么阐述,都是避免不了其先天浅薄的本来面貌。而华夏文化,同样叙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其耐人咀嚼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進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進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吴子・图国第一》)

这是不是在非常广义的范围中,从天、地、人的各个层面,探求营造上下同欲呢?上下同欲,民虽爱其生,却能不惜死而效君主之命,不说取胜与否,起码这是管理的上乘境界表现了。但是,这样民心的取得,是教百姓而亲万民的结果。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图国第一》)

修四德乃兴旺之根本。反之,虽处大居贵,灾患接踵而至。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進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也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五,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吴子・图国第一》)

君仁臣忠,君贤臣能,这个合乎逻辑,而非得君能臣庸吗?这个不对。为君者,未必会治理国家,资财拥有者,未必能管理好财富。所以,过去的管家,就是今天的总经理的前身。而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進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吴子・治兵第三》)

治军是这样,管理企业同样道理。法令不明,赏罚不信,常常导致企业散、乱、差的作风盛行。这样的队伍,何以作战?即使是淘金的产业,也得败坏于旦夕。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子・治兵第三》)

坚毅、果敢、敏慧,是为将的应有素质,企业管理者也是这个道理。

琥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夏则凉庑(wu/ 正房旁边的小屋)。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ji/ 收敛 )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進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勿劳马;常令有馀,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吴子・治兵第三》)

养马、驯马尚且如此讲究方法,带人带兵何尝不该如此?其实,引申一下,设备的养护、工具的爱护亦是此理。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众,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士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辑,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吴子・论将第四》)

良将之于国,犹如良材之于栋。企业管理中的人才战略,考量的基点,就应该这样才好。人是非常复杂的生命构成,单单的说这个学历,那个经验,这样的素质,那样的能力,都是浅显了许多。纵深而广泛的看,为将者堪称良,是修为、威信、智谋、勇气、毅力、塑造、锤炼、德行等等的综合构成。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進飨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吴子・励士第六》)

简单的严明不可恃,不可取。所恃者乃上下同欲,赢得拥护。赏罚得当的励士办法,却是治者不可或缺的法器。

一部吴子兵法,就有很多可以借鉴吸收的治者文化。那么,华夏五千年文化中,又有多少治世精华?简直不可想象。不过,目前都被丢弃了,被无神论的西来幽灵破坏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