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夫子之志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1月1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4)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5),无施劳(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怀(9)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
(1)侍:服侍在旁,陪着尊长。
(2)盍:何不。读音为“何”。
(3)裘:皮袄。
(4)敝:用坏。
(5)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夸耀也。
(6)施劳:显扬自己的功劳。“施”,张扬也。
(7)安:奉养安乐。
(8)信:互相信任。
(9)怀:关怀抚育。

【语译】

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旁。孔子说:“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我愿将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袄,和朋友共用,用坏了也没有怨言。”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显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但愿听听夫子的志向。”孔子说:“我愿年老的能得到奉养安乐,朋友之间能彼此信任,年少的能得到关怀抚育。”

【研析】

孔子的远大志向、洪愿,反映的是很高的心性和境界,而远大的志向、洪愿又是如何了然于心的呢?如果不是出自于博大精深的道德衡量标准,怎能形成一套可以行之久远,而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普世价值体系呢?这套价值体系、道德标准,上可接真性,下可通达于世间。

人各有志,言志、明志、立志可以明心,可以见性,更可以坚定自己的返本归真之路;也可以观其志,找到差距而有所促進,例如:子路之志直率而豪迈,可以增進友谊、同甘共苦、去除自私自利;颜渊之志敦厚于德行,可以充实本性、修己利人、淡薄妄我虚名;夫子之志心里装的可能是天下人,仁心仁术,无私无我,为着天下人在着想。

【延伸思考】

人生在世,多的是浑浑噩噩无尽的追求和迷失,想的说的做的虽然是出自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自己的动机,却往往是为私为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这并非一个人纯真无瑕的本性,是什么不纯遮盖了人的纯真本性?想想看:自己的志向纯不纯真?是什么不纯遮盖了自己的纯真本性?是不是不知足的向外无尽的追求,不知不觉中形成种种的观念和经验?在不纯真的社会大染缸中越精明越世故的人,是不是离纯真本性越远?是不是越沦丧心志?他也在立志,却是很尖、很现实的,并不远大。

现在社会人心很复杂,许多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道德水平很低,利益争斗、拜金观念、变态心理等,有许许多多很低下的表现,这些广大的人群也形成一套价值体系、衡量标准,也有他们对于人事物的看法、观念和舆论,很多人对于这类低下的资讯流通不设防,资讯好坏识别能力薄弱,不知不觉的,这类东西接收多了,思想被污染,抵挡不住被大潮流转变了。想想看:无知的小孩浸泡在这样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志向如何能远大?一大批一大批长大的人们只会道德水平更低、价值观更扭曲、资讯好坏识别能力更弱、社会环境更险恶,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教育小孩亲近道德高尚、志向远大的人群、资讯、文化呢?

【历史故事】

志不温饱

宋代王沂,名曾,自幼刻苦读书,敦品励学,志向不凡。

真宗时,王沂考上状元。有人跟他说:“考上状元,就一生吃着不尽,不用愁温饱了。”王沂很严肃的说:“我平生志向不在温饱。”后来,王沂历任宰相,廉洁自持,做事正直,朝廷很重用他。

可见,君子应该从小立志,志向要清廉高尚,志向倘若立得高尚、立得坚定,他日到社会上服务时,才不会被利益所诱。

据说明代有一个叫邹立庵的人,他十六岁到京师会试时,与另一个前来会试的考生闲聊。那人一见面就问:“考上状元会有多少钱啊?”邹立庵听了掉头就走,不屑与他交谈。

人的志向不同,对事物的掌握、看法就会不同,所以心一定要正,志向一定要纯正,否则在随波逐流中就容易迷失自我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