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0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黄歇(1)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2)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3)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4),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5)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6)。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7)之!”应侯以闻(8)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9)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10),王若卒大命(11),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12)。不如亡秦(13),与使者俱出,臣请止(14),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15)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16)。度(音惰)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17),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
(出自《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注释】
(1)黄歇:就是春申君,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2)质(音至):抵押。
(3)秦相应(音英)侯:秦相国应侯,即范睢(音居)。
(4)德相国无穷:感激相国的恩德无穷。德,感激。
(5)储万乘(音胜):王位继承人。储,保存待用。万乘,君主。
(6)咸阳一布衣耳:咸阳城里一个平民罢了。咸阳,秦都。布衣,古时庶人(平民)之称。
(7)孰虑:仔细思考。孰,同“熟”。仔细,周密。
(8)闻:传达,报告。
(9)傅:教导、辅佐太子的人。即黄歇。
(10)阳文君二人在中:阳文君又有两个儿子在国内。阳文君,楚顷襄王的兄弟。在中,在楚国。
(11)卒大命:君王若死去。大命:君王之命。
(12)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这里指王位。
(13)亡秦:逃离秦国。
(14)止:留住。
(15)为楚使(音是)者御: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御:驾车的人。
(16)谢病:推说有病。
(17)出身以徇(音迅)其主: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出身,献身。徇,通“殉”。
【语译参考】
黄歇和秦国订立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好几年。后来楚顷襄王生病了,秦王不允许太子回国探病。适巧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很要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说:“相国真的和楚太子很要好吗?”应侯说:“是真的啊!”黄歇接着说:“现在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如果太子能立为楚君,日后对待秦国必定格外厚重,也感激相国的恩德无穷,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也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太子充其量是咸阳城里的一个百姓罢了。楚国如果改立太子,肯定不会和秦国相好的。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
应侯就把黄歇说的话禀告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问候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于是黄歇替楚国太子献计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想求取最大利益;但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了,我因此担忧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又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嗣,那么太子就不能奉祀宗庙了。既然这样,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混出关去,臣则留在此地,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赶着车子,一同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有人拜见太子,就以太子生病为由,把来访的人辞谢了。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主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现在走得很远了,我罪该万死,请王赐我一死吧!”昭王大为恼火,想听由黄歇自杀。应侯说:“黄歇为人臣,宁愿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友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就把黄歇遣送回国。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就是考烈王。
【研析】
本文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他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又与楚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被扣留数年。后来值楚顷襄王生病,春申君求助于应侯,传达于秦王无效后,遂不顾个人安危,用计私遣太子归国即位,是为考烈王。
从春申君黄歇说服应侯、秦王不成,转而设计太子归国一事看来,文中充分表现出黄歇的“智”,应用其才能替太子谋策,取得王位,甚至抱着以身殉主的想法,反而获得应侯赏识,全身而退回到楚国,被考烈王任为楚相。不过后来春申君欲长保权势富贵由明智变为昏聩,中了李园奸计遭杀害,为战国四公子下场最悲惨的一位,此乃后话。
战国时代真不愧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时人均以辩才取胜,藉游说能力得以出任要职,不管当时那些辩士他们的动机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均有一定的抉择标准,纵使是出于私的概念,亦兼顾两相得利,不悖常理而行之。换言之,人与人之间,仍恪守着传统伦理,所以能各取所需。
【延伸思考】
1、“忠于君”,为传统美德之一,而如今效忠国家,只成一句口号,请你分析其原因何在?
2、“以智取胜”为解决问题之最佳方式,你曾有过类似例子吗?请与大家分享。
3、善于分析事理、冷静思考,Yn炼出最佳决策,此为辩士之特色。你遇到问题又如何去找寻最佳解决之道呢?
【参考数据】
1.四书五经之路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2.史记全本新注(三) 张大可注释 三秦出版社
3.白话史记 谢武雄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4.史记精华 陈钺译注 正言出版社 60年9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