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学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法的几个问题 (三)

梅点


【正见网2007年10月26日】

C、关于术数与天人合一的共通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曰:“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焚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曰:“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曰:“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汉书・艺文志》曰:“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也就是说,数术文化在古代历史时期,主要表现有两种状态:第一种,在上古三代时期,术数文化直接就是朝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国家决策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二种是,术数文化“不居朝廷”,走入民间,使得人们感到其文化的神秘与神奇,即其文化之内涵已经在社会人心中降低了位置,大部分的人们也不是非常之理解术数文化的真实内涵所在。但不论怎样情况来说,术数文化在起源的本质上,是天文、历史、卜筮三者一体;我们一般知道的上古时代是巫医不分,实际上巫史也不分。所以,在上古时代,历史的内涵与术数文化的内涵是一体的。为何巫史不分?这个现象应该重新得到本质上的认识,才能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此先补充说明:将来可能有新的数术的内涵传入人间,因为那时会有宇宙及地球、人体、生命的内涵的重新发现。那么,古人的数术内涵只能是一种过去历史内涵的借鉴,使用在现时期是不具备真实的本质,虽然现在有一些也是数术推算得有一点准的,但是也可能是一种历史运动残存而遗留下来的假象或者只是适用于非修炼人。而在古代时期,由于当时的规律没有今日的新的内涵或者有全新的宇宙法理的变化,那么那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多多少少残存在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个历史变化规律之中。这就是旧宇宙的规律。这既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是我们值得警惕的和避免被心性上受干扰的地方。还原历史的真实差别在于此处。

术数文化的两个特点,给予历史研究极大的帮助与启示:

首先,在于术数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本质内涵。这也是作为天人之学的历史研究的相当核心的方面的内涵,也为准确定位历史研究成就其全新的、准确的人类历史变化的面目的展现,提供一定的学理基础。

其次,术数文化的内涵规律就是研究人类及宇宙变化的命理文化;而术数的命理文化,正是一种不同层次的神给予人类及地球所安排的历史规律的真实表现。尽管其中各种术数的认识层次高低各有不同,但是也展现不同层次不同物质的历史文化变迁规律,或者说各种历史文化的制约因素。命理的核心内涵就是不同层次神给予人类及宇宙、地球物质变化的各种各样的历史安排。而揭破这种神安排的秘密及内涵规律的,唯有高层次的修炼之人能作到。

由以上两点切入,我们可以直接从中国古代半神文化的内涵找到相应的文化内涵,以揭破历史的部分真相。一般的修炼人都认为:万物皆是生命,不同层次物质或者事物都是生命或者是各个层次的神在管理。那么,术数文化的内涵直接就是这些生命物质运动规律的部分体现。这个定位可能是一种小小的范例。

《汉书・艺文志》记载术数有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在《汉书・艺文志》有具体之解释和书籍举例,笔者不再述论,读者自可参阅原著。不过,术数文化的层次高低各有不同,也将决定其文化内涵解读的高低及准确度。这个是可以容易辨析出来的。象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术数文化有:

龟卜、占筮、星占、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六壬、面相(包括手相)、风水、五运六气、四柱等等。

我们试试对于以上的各种术数文化做粗略的文化分析:

1、龟卜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说:“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意即,龟卜在上古五帝时期和夏商周时期已经广泛使用了,而关于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已经完全证实了这个说法。之所以用灵龟来卜算,笔者以为,乃是古人认为乌龟是通神的灵物,如同龙、凤、麒麟,被一起称为四灵。乌龟在人间容易找到并且饲养,而另外三者则一般不轻易显现在人间;当然,真正的神龟也是极少出现在人间的。当时社会的状况相当于相信巫术,而巫术的文化内涵则属于低灵或者低神的。所以,本质来说,那个时代的古人认为用神物来卜算,则更灵验。那么,人们就通过龟壳的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笔者认为这样的卜算内涵层次相对较低,因为神龟的通灵性主要是以一种动物、物质来作为媒介而决定了其内涵的层次;加上当时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事件的命运吉凶变化相对于较稳定,人心道德相对于平稳,所以没有必要使用过高的术数内涵。那么,龟卜的作用被提到较高的位置上了。在《洪范》篇就认为龟卜内涵为第一,而占筮为第二。实际这是和当时的文化及历史背景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一旦人们的文化被改变了和历史朝代的变迁,则龟卜文化就失去意义乃至不灵验了。龟卜文化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同时,龟卜文化也给人类带来了相应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象数”文化中的“象”的内涵。这个“象”的内涵,笔者初步认为,就是属于人的视觉或者其他感官能感受到的有形的物质形态,人们就通过这些物质的表面形态来判断事与物的变化运动规律,由此再得出事情的吉凶内涵。(不过,这个“象”的文化内涵在《周易》中得到保存并另有发展,此是另一回事。笔者补注。)所以,龟卜还达不到对于高层次无形物质的运动规律变化的认识,是属于低灵生命或者低层物质运动规律的内涵。

2、占筮

现今人们认为的占筮,就是周易或者易学体系的一部分内涵,也即人们常说的算卦。(笔者在此主要采用具有广义意义的“易学体系”一词,因为涉及到《周易》则只是现在人们认为的小范围“易学”内涵;实际上,相对于人类来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的内涵意义不是在《周易》一书中能完全涵盖全的。)这表明占筮的内涵直接由易学体系发挥或者变化出来,形成了易学术数文化。最明显的是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广泛的应用易学中的术数文化内涵(也有一些是与完全认为是术数文化的内涵相对于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一种与“易学数学”知识体系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体系,这在历史研究中是独树一帜的,也显得特别,也给予人们启示。我们看到,易学内涵对于历史问题的研究必然有其真实的、科学的意义作为指导。所以,对于易学术数文化的考察具有重要性、重点性。那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待易学术数文化:

第一,高层次的来源及内涵。从时间来源来看,现在一般人们认为八卦始创于伏羲氏,这只是这一人类历史时期所知道的三皇时代。由此可见其来源的久远性。内涵的高层次表现在:《周易・系辞》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家知道,太极阴阳的理,远远超出了太阳系;而真正涉及到术数文化层面的内涵,主要从八卦开始。而我们知道,易学至少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诸个层次;也可以更小,如六十四卦;也可以更大,如赵宋朝代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表明:“无极而太极”,也即太极之上仍然有更高之理。那么,易学体系的内涵的广度、深度,非同一般,不是普通的术数文化所比拟或者能相提并论的。

第二,我们试着从“数”的文化及变体来看易学体系的不一般。因为从邵雍的易学思想角度来看,易学体系的内涵可分为四类:“意、言、象、数”;而对于术数文化的易学体系,主要侧重于“象数”文化内涵。《左传・僖公十五年》曰:“龟,象也;筮,数也。”也即,卜筮文化的内涵与“象数”直接相关。关于“象”在“龟卜”一节中略有讨论了,在此不述。那么我们从“数”的角度来看“易道广大”的真实内涵,即可略窥全貌。一般,我们认为的易学体系的数字内涵,主要来自《周易》。如:六是老阴,七是少阳,八是少阴,九是老阳。又如:大衍之数,天地之数等等。另外,例如还有河图、洛书。这些大家比较熟悉。

笔者在此另外从广义的易学体系角度来看,并从现代科学和现代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就是“二進制”,《太玄》是“三進制”,有学者认为《灵棋》是“四進制”(笔者认为《皇极经世书》才是“四進制”,而《灵棋》属于“二、三、四”三个数字的混合体),《潜虚》是“五進制”。当然这种“進制”说,只是一种数字的表达方式而已,并无其它内涵,主要是给予计算数字一些变化。而笔者认为,易学体系的内涵是,任何数字的规律变化,都是易学的变体。也就是在《周易》中,人们一般从“阴阳”的概念出发,得出数字“二”的运算规律;扬雄的《太玄》则理解到易学中“天地人”三才的内涵,于是得出三分法,即数字“三”的运算规律;那么,《皇极经世书》就表现了“四象文化”之数字“四”的运算规律;司马光的《潜虚》就表现了“五行文化”之数字“五”的运算规律。至于《灵棋经》,明朝刘伯温认为:“灵棋之式,以三为经,以四为纬。”(见刘基《灵棋经解序》)也即,将数字“三”、“四”结合而成的。因为《灵棋经》算卦用的十二个灵棋子分为上中下三份,每份四子;不过,笔者认为灵棋子还有正反(正面有字,背面无字)的区分,故而当还有数字“二”的内涵。所以《灵棋经》是数字“二、三、四”的结合。

可见,真正的易学体系的数字内涵是广义的,也是可以有各种变体的(甚至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变化),而每种变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的运算方式。而这些运算体系的不同,正是不同术数运算的变化模式。《周易・系辞》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数字的变化和运算只是一种表面规律的变化轨迹;实际在高层次的理来看,怎样的数字内涵都是可以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最终指向易学体系的最高内涵:“易无体”。真正的易学内涵,就是神机,是不能为人们所知道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道“至简至易”,越简易越能接近内涵的真相;那么数字“二”又比其它后来出现易学体系的数字内涵更简易,在本质意义上,《周易》的内涵是易学体系数字内涵的最好表现,而像《太玄》、《灵棋》、《潜虚》等等,只能说是易学体系中的变体或者分支。但从低层的术数文化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内涵都是相同的或一致的。所以,刘伯温的《灵棋经解序》说:“灵棋,象易而作也,非精于易者不能也。予每喜其占之验,而病解之者不识作者之旨。”同理,《太玄》、《潜虚》也是象易而作。易道之广大,对于人类而言,那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由上可知,易学体系对于术数文化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由于易学体系的来源及内涵都是高层次的,所以,他对于其它术数文化的内涵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和示范性。现在,很多术数文化都自称属于易学体系的范畴或者易学体系的分支,原因在于此处。也就是说,凡是其它术数文化内涵中的东西,都可以从易学体系中找到理论依据或者操作方法;而有些低层次的术数文化由于内涵的水平低下,有些事物及现象无法作出满意的回答,则也不得不从易学体系中寻找答案或者解释,并给予自身的补充。所以,有些人也看到,如看手相或者看风水,往往套用或使用八卦中的内涵,这就是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易学体系(在此包括河图、洛书)的内涵属于现存的(或者人们比较熟悉的)术数文化中最高层次的内涵。只不过,从现今高层次的正法修炼人的角度来看,这也只是小宇宙范围的理;但在古代时期的人们来看,已经很高很玄了。

第四,仅从术数文化层面来看待易学体系对于历史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应当以更为广义的内涵来看待。这在本文的“乙”部分的论述中已经涉及到,在此就不多言了。

3、星占

之所以提到占星术,因为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书籍记载中,占据的影响分额是巨大的,给予学者研究提供了丰厚之材料。据《尚书・尧典》篇记载,人们早在尧舜时代就有系统的、科学的天文气候知识及观测站。加上考古的众多发现,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水平是相当发达的,而且历史久远。而史书中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天文现象,多得数不胜数。例如:《春秋》记载日蚀有三十六次。同时,在历法上的各种发明,也是非常多的,这在其他史书中也有记载。

笔者在此单以《汉书・天文志第六》为例来说明即可,因为《天文志》中所有的说法完全是围绕星占的内涵来解说的。《汉书・天文志第六》在开头就说:“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握,迅雷风袄,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意即,国家君主的行为或做法,直接影响到天象天体的变化;当然,这个理论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据“天人合一”的观念来看,人与天象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是相互感应的;同时也不只是局限在国家君主身上,也可能在别的重要人物或者群体身上;加上星体的自身的巨大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地球与人类。

然后,《天文志》从理论上主要解释“五星”(即今日的五大行星:水、金、火、土、木五星)、二十八宿、天干地支等等星占术的理论内涵。最后,《汉书・天文志第六》总共约列举了50条天文现象与星占结果的看法,时间跨度大约从东周春秋时期,一直到西汉末年。那么,在这50条例子中,不论人们怎样看待,至少其天文现象的记载是有依据的。读者自可查阅。

据笔者查找到的资料,现今存有完整内涵的星占书籍主要是唐朝的李淳风撰的《乙巳占》和瞿昙悉达撰的《开元占经》,其中后者有120卷。可见,中国古代汉唐时期的占星术是相当发达的。而占星术的内涵,正是结合了人类历史与天象运动之间的关系做研究的,是历史的或者旧宇宙的物质运动规律的给予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具体表现的内涵。只不过,由于现今的天象已经属于正法时期,天象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是一个正在大规模变化的过渡时期,占星术已经不具备现时的操作与应用的意义了,而只是旧宇宙规律的历史记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