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2月10日】
素有“短兵之祖”、“百兵之君”美称的剑,最早可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因为其携带轻便,用之迅捷,加之佩带在身上更具神采,所以古代许多王朝的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都以佩剑为荣,并以之纵横沙场,立身立国,行仁仗义。其中,唐代佩剑最为盛行,不仅武士佩带,就连一般的文人墨客也将其视为饰物,借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后来,剑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
根据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一般是因人而制。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古代著名的剑器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
持剑而舞在汉代非常流行,因为剑除了能防身御敌,还能抒发情感。汉代的《剑舞》有单人舞,也有双人舞;有舞单剑的,也有舞双剑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段双人剑舞表演。刘邦来见项羽,项羽的谋臣范增示意项羽趁机杀死刘邦,但项羽不忍心。于是,“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获知,汉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剑不离身,其佩剑的主要功用是:自卫、装饰和娱乐。
四川博物馆保存的东汉时期的《鼓县鼓舞画像砖》中也描绘了一个舞剑之人。只见他上身袒露,下身穿喇叭裤,昂首平举双臂,舞弄着双剑,右脚上提,正欲踏击旁边的鼓。舞姿雍容典雅。此外,河南博物馆中的《荥阳河王陶楼乐舞壁画》也有剑舞的描绘。
剑舞在大唐时期走入了兴盛时期。此时的剑器舞动作健美,气势磅礴,具有武术的特点,而且与大唐恢弘的盛世气势十分吻合。
唐代以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最好。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载了公孙大娘舞剑时的情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其雄壮的气势跃然纸上。史书记载,剑器舞的服装也成为当时社会女性追求的服装。除了教坊公孙大娘的独舞外,唐人姚合的《剑器词》还描述了大唐武士的集体性剑舞。诗中写道:
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昼渡黄河水,将军险用师。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
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北宋时期剑器舞依然十分盛行。据明朝唐顺之的《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从描述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剑舞的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而且飘洒轻快、矫健优美,真可谓是“剑似飞凤”。
宋代宫廷舞中也有《剑舞》表演,但是加進了叙述和情节,不再单纯是单个的舞蹈表演。《剑舞》表演开始,“竹竿子”先上场,念诵词,然后指挥舞队上下场。表演内容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乐部唱曲子,作舞剑器曲破一段。(舞罢,二人分立两边。又有两个穿着汉装的人出来,对坐,桌上设水果)“竹竿子”介绍舞蹈的背景,介绍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接着乐部唱曲子,曲剑器曲破一段。又有两人上场,一人舞蹈,想要行刺右汉装者;另一人舞蹈進行阻挡。二人舞毕,两舞者退场,两穿汉装者也退场。
从上述的介绍和舞蹈可知,这段表演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两个穿汉装者,一为刘邦,一为项羽;舞剑者,行刺者为项庄,阻挡者为项伯。
第二部分:(复有两人唐装出,对坐。桌上设笔砚纸。舞者一人换妇人装立)“竹竿子”念白。然后乐部唱曲子,曲剑器曲破一段。二舞者,一男一女对舞。
这段表演讲述的是盛唐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故事。着妇人装的舞者,即公孙大娘,舞剑“做龙蛇蜿蜒曼舞之势”,英武矫健。两个穿唐装者,一为著名书法家张旭,一为诗圣杜甫。桌上所设笔砚纸,既表现张旭“草书大進”,也表现杜甫“丽句新成”,指其名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通过《剑舞》的表演程式,可知这种表演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并展示一定的历史故事内容,配以简单的人物扮演,再辅以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抒情歌唱和音乐伴奏,构成了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简单舞剧。
由于南宋偏安一隅,刚柔相济、矫健优美的剑舞逐渐被南方婀娜多姿的舞蹈所取代。此后的几个王朝,佩剑不再是一种时尚,剑舞也就再没有恢复其在大唐盛世时的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