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0月18日】
第八章 理血之剂
人身之中,气为卫、血为营。经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调和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溉灌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出入升降,濡润宣通,靡不由此也。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取汁变化而赤为血也;注之于脉,充则实,少则涩,生旺则诸经恃此长养,衰竭则百脉由此空虚。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血者难成而易亏,可不谨养乎。阴气一伤,诸变立至,妄于行上则吐衄,妄行于下则肠风,衰涸于内则虚劳,枯槁于外则消瘦,移热膀胱则溺血,阴虚阳搏则崩中,湿蒸热瘀则血痢,火极似水则色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瘾疹,凝涩于皮肤,则为冷痹,畜血在上则善忘,畜血在下则如狂,跌仆损伤则瘀血内聚,此皆失于摄养变为诸病也。
1、四物汤
主治: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
组成: 当归(酒洗) 生地黄(三钱) 芍药(二钱) 川芎(钱半)。
加减:凡血证通宜四物汤。如凉血:心加黄连,肝加条芩,肺加枯芩,大肠加实芩,胆加黄连,肾、膀胱加黄柏,脾加生地,胃加大黄,三焦加地骨皮,心包络加丹皮,小肠加山栀、木通;如清气:心与包络加麦冬,肺加枳壳,肝加柴胡、青皮,脾加白芍,胃加乾葛、石膏,大肠、三焦加连翘,小肠加赤茯苓,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虚加龟板,血燥加人乳,瘀血加桃仁、红花、韭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玄参散之,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归经;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芩连,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红,人瘦有火加黑栀、知母、黄柏;郁者加木香、砂仁、苍术、神麴;瘀滞加桃仁、红花、延胡、肉桂;气虚加参耆,气实加枳朴。
方义: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当归辛苦甘温,入心脾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
加减方:本方加阿胶、艾叶、甘草,名胶艾汤,治冲任虚损,经水淋沥,及血虚下痢。本方加艾叶、四制香附(童便、盐水、酒、醋各浸三日),醋丸,名艾附暖宫丸,治子宫虚冷。再加阿胶,名妇宝丹:治虚寒经水不调。本方除芍药、地黄,名芎归汤。为末,名佛手散,治产后血虚头痛,胎动下血,服此自安;子死腹中,服此即下;催生神效。本方合四君子,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四君补气,四物补血)。再加黄耆、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兼助阳固卫。
2、当归补血汤 (东垣)
主治: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
组成: 黄耆(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空心服。
方义:当归气味俱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阴养血;黄耆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又云补血汤乎。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矣。经曰:阳生则阴长,此其义耳。
3、归脾汤 (《济生》。引血归脾)
主治:(1)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2)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妄行,(3)及妇人经带。
组成: 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耆(炙,钱半) 当归(酒洗) 远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姜枣煎。
方义: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耆、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耆而补气,气壮则自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4. 人参养荣汤
主治:治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少无味,身倦肌瘦,色枯气短,毛发脱落,小便赤涩;亦治发汗过多,身振脉摇,筋惕肉拆。
组成: 人参 白术 黄耆(蜜炙) 甘草(炙) 陈皮 桂心 当归(酒拌,一钱) 熟地黄 五味子(炒,杵)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白芍(钱半)。加姜、枣煎。
方义:此手少阴、手足太阴气血药也。熟地、归、芍养血之品,参、耆、苓、术、甘草、陈皮补气之品,血不足而补其气,此阳生则阴长之义。且参、耆、五味,所以补肺,甘、陈、苓、术,所以健脾,归、芍所以养肝,熟地所以滋肾。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桂心能导诸药入营生血,五脏交养互益,故能统治诸病,而其要则归于养荣也。
5、桃仁承气汤 (仲景)
主治:(1)治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躁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2)及血瘀胃痛,腹痛,胁痛;(3)疟疾实热夜发;(4)痢疾,蓄血急痛。
组成: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 芒硝 甘草 桂枝(二两) 。
方义:大黄、芒硝,荡热去实,甘草和胃缓中,此调胃承气汤也。热甚搏血,血聚则肝燥,故加桃仁之苦甘,以润燥而缓肝;加桂枝之辛热,以调营而解外,直达瘀所而行之也。
6、槐花散 (《本事》)
主治:治肠风、脏毒下血。
组成: 槐花(炒) 侧柏叶(杵) 荆芥(炒黑) 枳壳(炒),等分为末,每三钱,米饮下。
方义:此手足阳明药也。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为风病血病要药;枳壳宽肠利气。
7、芍药汤 (洁古)
主治: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
组成: 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炙,二钱) 肉桂(钱半) 每服五钱。
加减:痢不减,加大黄。
方义: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芍药酸寒,泻肝火,敛阴气,和营卫,故以为君;大黄、归尾破积而行血;木香、槟榔通滞而行气;黄芩、黄连燥湿而清热;盖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涩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热以为反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