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04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目地
“龙”在中国人的社会里,是一种尊贵、吉祥、庄严、神圣的象征,“龙”的纹饰,更是从远古的玉饰、陶器开始,就被大量的应用,甚至一直到后来的工艺、书法、绘画、服饰……等等,虽然龙的造型随着各个朝代的演進,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但是”龙”神话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里,始终有着屹立不摇的地位。可是,反观西方社会,对”龙”的印象,却是一种邪恶、黑暗的象征,从圣经新约全书的启示录所提及的龙是魔鬼和撒旦的化身,以及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出现英雄屠龙的故事,”龙”的形象,变成是一种”披翼张爪,口吐精焰,形貌似蛇的传奇异兽”《注1》。”龙”的地位,在中国和西方为何会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呢?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有着极大的疑问和困惑,也就是我想要投入研究的动机。
第二章 东西方文化中龙的研究
第一节 龙的传说
(一)东方龙的传说
日本著名的学者白静川先生也曾经说过:”虽然说任何的神话都只不过是虚构的,可是就本质来说,神话确是根据现实而产生的。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必定有其神秘而且动人的各种神话和传说。”《注2》而关于”龙”的传说,可以分为四种说法:
(1)人龙一体: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伏羲、女娲是蛇身,或为龙躯。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上纪开阔,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注3》
(2)龙是圣贤帝王的化身:例如:《竹书纪年》有:”黄帝轩辕氏龙图出河。””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山海经.内经》注:”鲧死,三岁不腐,刻之以吴刀,化为黄龙。”说明黄帝、尧舜和禹,出生或死亡都有神龙的瑞象出现。明正统九年刊的圣迹图一书中说:”鲁襄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子,先圣诞生之夕,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老者五星之精也。”此文述说的是孔子降生时,产生的各种异象。《史记汉.高祖本纪》说:”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异,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说明汉高祖因为是龙种,于是日后成就了帝王之业。而此可见龙和古代圣贤帝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龙是神通广大的神灵: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云:“犁丘山有应龙者,龙之有翼也,昔蚩尤御黄帝,令应龙攻于冀州之野。女娲之时,乘雷车服驾应龙,夏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可见“龙”有神灵的力量。西晋竺法护所译《佛说海龙王经》上说:佛在灵鹫山说法,有海龙王率其眷属前来听讲,并请佛降临海底龙宫,受其供养。《西游记》里描写了孙悟空到水晶宫向龙王借兵器的情节。《封神榜》描写了哪咤打死为害百姓的龙王子敖丙的故事。这些龙的传说故事,有些龙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但共同的是其具有的神奇能力。
(4)龙是神人驾驭的神兽: 太真王夫人,相传即为王母少女玉巵,善于弹一弦琴,每弹琴时,歌声优雅,百禽飞集,他时常乘白龙,周游四海。茅蒙字初成,咸阳人,博学深思,预知周室即将衰微,叹道:“人生如流电,怎可以长久迷恋尘寰。”因此不求仕進,于是师事鬼谷先生,学长生不老之术,入华山修练。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乘龙白日升天。
萧史,好吹萧,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他,萧史于是教弄玉音乐,作凤鸣曲,有凤凰飞来楼上,穆公为他们造凤台,后来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一起升天而去。
马师皇是黄帝时治马名医,他从马的气色可以了解马疾病的情形。马经他医治后,无不痊愈。某日,有一条龙自天而下,向他重耳张口,师皇便说:”此龙有病,知道我能医术。”于是在龙唇下扎了一针,又以甘草汤令他服下,龙乃病愈。有一天此龙负师皇而去。
罗真人晋黄梅人,名致福,在县北凰台观修道炼丹,丹成后,有老人来说:”我是病龙,希望能用你的丹来医疗。”致福便赐以丹。后来真人在凰台观北边氷塘洗脚,龙来载负飞升而去。
李白字太白,四川昌明人,生于青莲乡,号青莲居士,据说元和初,有人看到李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谈,许久后,与道士在碧云中,共乘赤虬升天。《注4》
(二)西方龙的传说
(1)龙是守护宝物的巨兽:写于公元8世纪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是以古英文记载的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篇。故事的舞台在北欧,主人公英雄贝奥武夫是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的盖亚斯坦族。威猛无比的他在与瑞典的漫长战争中获胜,更消灭了潜入宫廷的食人鬼和沼泽中的怪物,让国家繁荣了起来。延续了五十年的治世,因为一头栖息在国家里看守宝藏长达300年的喷火巨龙,而再次出动攻击,贝奥武夫带领众人攻入巨龙的山洞,盾牌保护他免受巨龙火焰的灼烧,他和巨龙互相攻击了三个回合,最终都用致命一击击中了对方。巨龙被斩首,但是贝奥武夫被巨龙咬伤并且致命的毒液流入了他的体内。从此,丹麦人认为贝奥武夫是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注5》
(2)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第12章 第7~9节:”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牠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牠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在《圣经》中将龙视为魔鬼、撒旦、魔兽的同意词,对将基督教思想视为唯一正论的欧洲而言,龙变成了让人类遭受磨难而登场的怪物,深受一般人畏惧。在《启示录》里,龙有着七个头十只角,能迷惑人心,使人步入邪道,七个头象征着绝对不可犯下的七宗大罪,十只角象征着可能犯下的十项小罪。被诱惑而犯罪的罪人会和龙一起被投入地狱之底。《注6》
(3)屠龙的传奇故事流传:中世纪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原是一个花果酒香的丰盈之地,能飞善泳的巨龙摧毁了一切,人民为了求生存,每天送一名年轻的女孩给巨龙当作祭品。有一天,美丽的公主也不幸成为了祭品,一个英国善战的年轻武士,奋力的和巨龙搏斗,他用剑刺入巨龙的心脏,剎那间从巨龙身上喷出的鲜血,染红了四周的草地,结果草地上孳生了一朵朵鲜红的玫瑰花。英勇的武士救出了公主,他并摘下其中一朵玫瑰花送给美丽的公主,两人宣誓永恒的爱情。传沿至今,加泰隆尼亚便将此日订为”圣乔治屠龙纪念日”。
(三)正与邪的文化象征
龙在东西方的评价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其来有因,古老的传说中,龙在中国就已经是神圣的瑞兽,可以呼风唤雨,可以驾驭人成仙,而西方龙在传说中,就是守护宝物的恶兽,会喷火,会攻击人,这些传说, 一代一代 透过口耳相传或史籍的记载,留存在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记忆里,也在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脑海里,构成了龙的蓝图,所以身为东方人的你也不要去怪西方人为什么这么讨厌龙,西方人也不要奇怪东方人为什么这么崇拜龙,了解了过去的历史,也就了然于心了。
第二节 龙的造型
(一)东方龙的造型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说:”俗画龙之状,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另外,董羽在”画龙辑议”里也说:”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注7》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二)西方龙的造型
龙拥有强壮的身躯,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和一条长长的箭形尾巴。它用四只强而有力的脚步行,用一对像蝙蝠翼的巨翼飞行,它的身体全身覆盖着鳞片,保护着身体。它的眼睛有四层眼睑,其中内三层是透明的,可保护眼睛免受伤害,耳朵可以开合,但不是所有龙都有外耳。牙齿尖而利,通常会向内弯,以便撕开猎物。以及有爪的角。
(三)丑恶与神圣的造型
1.以龙首来比较;
东方龙是鹿角,有胡须,飘羽,驼鼻,炯炯有神,整体上显得较为慈祥,庄严。
西方龙是尖角,类似伞翼的褶边,尖牙,目露凶光,整体上呈现出邪恶的感受。
2.以龙身来比较:
东方龙身像蛇,蜿蜒而绵长,龙身上是鱼鳞,也有飘羽飘逸。龙爪数目不一,此图为三只。
西方龙身体态壮硕有鳞片覆盖,还有似蝙蝠的双翼和箭形背鳍。
3.以龙尾来比较:
东方龙尾似蛇也有飘羽飘逸。
西方龙尾成箭形,也是攻击的武器。
第三章 东西方文化中龙的应用
第一节 中国世界里各朝代的龙纹发展
由于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信仰,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同时和中国人的生活上结合,对全民族人格心性的陶冶也有一种潜在的关系
(一)商周时期
殷墟出土的玉器中,与龙有关的至少有龙纹璧、龙纹玉玦、龙凤玉佩以及立体雕刻的玉龙等各种样式,商周玉器上的龙纹,大都作蛇躯,身上甚至琢有象征性的曲线鳞纹,龙的头上有旦角。
商周青铜器中常见蟠龙的纹饰。从造型来看,蟠龙纹身长似蛇,身上常见象征性的鳞片纹,龙首双目突出,与兽面纹相似,有双耳,头上亦有”旦角”一对。还有夔龙纹的出现。
(二)春秋战国时期
玉器、青铜器、漆器等上出现了”螭虺纹”,也就是专指造型较小的螭龙。东周以后,王室逐渐衰微,不仅政治结构巨变,社会、人文环境也完全改观,诸子百家争鸣,自由思想弥漫,对于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商周以来的龙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风格开始改变。战国的龙纹特别强调动态与曲线的运用,有的螭龙甚至做兽头,并且出现象征性的云卷鳞纹,看起来更为优雅,不似早期带有样式化的严肃造型。
在绢帛织物上却出现一种比较写实的龙,如:”龙凤导引图”以及”神人玉龙图”也出现了长出翅膀的”应龙”。
(三)汉朝
汉代人根据当时各种流传之神话所作的记载,足见人们在道仙思想浸淫之下,对龙产生了更多幻想。汉代的龙的出神入化,变化莫测,而且身上普遍长有羽翼。汉代还流行”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更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物。如:汉代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上的龙纹,作张口吐舌,身上除了鳞片,还有羽翼以及四只长了锐爪的兽足。
除了常见的”双龙”之外,还有”龙虎”、”龙凤”、”羽人乘龙”、”羽人戏龙”与”苍龙星座”等。其中”羽人乘(或戏龙)”的题材,显然是神仙思想的表达,此类题材在汉墓画像石中极为常见。
(四)魏晋南北朝
画像砖、石刻、壁画、织物上,佛教寺窟中也出现各种龙纹的装饰,1968年江苏丹阳胡桥出土的南齐砖画”羽人戏龙图”,是南北朝时鳍最具代表性的龙纹。从造型来看,龙角分歧有如鹿角,口中有利齿,足似鹰隼,有锐利之爪,像一只奔驰之龙。龙的前方有羽人前导,羽人手执仙草与香炉,衣裳与身上的羽翼,亦随风飘起,上方有飞天,四周有流云与花卉,似为天上情景。完全反映出魏晋时期注重气韵表现的精神内涵。
(五)隋唐
隋唐的龙纹,传世的很多,龙的造型特别强调矫健的身躯。在各地的陵墓、在各地的陵墓、石刻、铜镜、金银器、织物上皆有龙纹的装饰。隋唐最具有代表性的半浮雕龙纹造型,龙身扭转,中段隐没在石壁中,仅见首尾,四肢筋骨毕现,龙身有鳞纹与飘羽。
唐代器物上龙纹的装饰,常见的题材包括:飞龙、云龙、蟠龙、对龙、团龙以及缠枝花卉龙纹与龙凤纹等。一般而言,隋唐的龙纹,饶有气势。
隋唐以来,龙纹的造型,逐渐有了固定的结构,除了龙首、龙身、龙尾有一定样式外,龙角、龙须、龙爪、背鳍等也逐渐定型。此外汉代龙身上的羽翼,到魏晋时期仍然存在,隋唐以后,渐渐变形为飘羽,生长在头部与四肢,龙不在似兽,鳞片更为细密,并且特别强调背鳍。和商周以前”龙蛇不分”的观念相去甚远。
(六)宋
宋龙的结构与气势,仍然保留某些唐风。旦却与元代以后的龙纹差异较为明显。身体的结构与神韵颇似唐龙,尤其是张牙舞爪的造型,据有雷霆万钧之势。另外宋代著名的的画家像董羽、陈容、牧溪等,皆擅画龙,在水墨淋漓之中,神龙活现。宋代的文人则以释道精神来画龙,特别是道教的影响相当明显。
(七)元
元代以后的龙纹造型,不再强调龙在生物学上所应具有的肌体感,更适合于作为装饰之用。因此在造形上,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各种器物上的龙纹,也更为注重形式的表现。常见的题材包括:龙凤纹、云龙纹、缠枝花卉龙纹、卷草龙纹与双龙夺珠等。
在服饰方面,龙纹也是各种织锦与缎丝上常见的纹样题材,内容亦以龙凤纹、云龙纹、卷草龙纹、穿花龙纹与团龙纹等为多。自古以来,皇帝的冕服称为”龙袍”。上面常绣以五爪龙纹,象征至上的权威与尊贵的地位。
(八)明清
明清之际,不仅许多与皇室有关的器物都以龙纹作为装饰。宫廷、寺宇等亦大量采用龙纹来装饰,像北平故宫皇城宫墙上便使用琉璃烧制的瓷砖来嵌饰”九龙璧”与各种龙纹壁饰,更能彰显出帝王宫室建筑的华丽与庄严之相。”九龙壁”以琉璃嵌饰九条不同姿态的龙,各具神采,这些龙纹的造型,由于材料的特性以及嵌于宫墙上,其影响至为深远。事实上,从明清以来,许多装饰纹样斗士这样保存下来的,数百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也是龙纹逐渐走向形式化主要的原因。
清代的龙纹大都与帝王有关,皇帝所穿袍服上的龙纹,除了按照古代天子冕服的定制以“十二章”中各种纹饰之外,最常见的是“正龙”(龙首为正面)此外还有”九龙纹”与”团龙纹”等多种龙纹装饰。不过,相较于过去的龙纹,清代帝王衮服上的各种龙纹,大都绣成十分严峻的神态,且多为五爪。至于民间的龙纹,限制十分严格,不得使用五爪,只有在一般建筑或石刻、木雕上面,较常见的是卷草龙纹和螭龙。
(九)龙纹的发展跟中国历史紧密结合
龙作为传统的造型题材,在观念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仍充分保留了发展的余地,并与现实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联系,这点也是龙纹可以绵延数千年的重要因素。而龙的造型上也因应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而有所演变,从各个时期的龙纹来看,龙的演变,先秦以前和汉以后的形象是一个风格的分水岭,诚如袁德星先生所言:”大致来说在史前的美术作品是龙纹的初现,殷商至西周是繁荣的阶段,汉至六朝是龙图得统一的阶段,唐宋以后是龙的定型阶段。”《注8》 龙纹的演变是渐進的,大致来说,在商周以前,龙纹造型较为抽象,两汉至隋唐渐渐趋于具体与写实,到了宋代之后朝向规范化后的龙纹形式。
第二节 奇幻文学和电影里的西方龙
(一)何谓奇幻文学
奇幻文学是指含有奇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违背物理定律或常识的事物)要素的文学作品,主要表达于奇幻小说。广义上含有奇幻因子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在内,玄幻小说、武侠小说与古代流传的童话、神话、民间传奇故事,并依此衍生了奇幻色彩的歌剧、电影、剧本、RPG、动漫......等。
在古代流传的童话故事与神话,富含大量奇幻要素,也是近代奇幻文学的起源,直到中世纪骑士文学与近现代哥德文学成为近代奇幻文学的雏形,一直到魔戒出现后,奇幻文学分类才逐渐凸显出来而发扬光大,并影响日后的奇幻文学作品。
奇幻文学有着悠久而卓越的源流,其原型可上溯至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童话故事与民间传奇故事。这些幻想作品深深影响了现代奇幻文学。如:
(1)贝奥武夫:英国最古老的史诗,公元八世纪约750年左右的英雄叙事长诗, 描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盖亚斯坦族国王与恶龙搏斗的故事。
(2)希腊神话:泰坦和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等充满了奇幻因子的情节。
(3)《阿瑟王传说》:当代奇幻文学提供了另一重要题材,魔法师默林、圆桌骑士、马术、浪漫却轮廓鲜明的情节与壮阔的史诗冒险,成为众多作者笔下纷然不同的延伸作品底下的主角与幻想空间。
(4)《彼得潘》成为著名儿童奇幻小说,并被同名改编于舞台剧、儿童故事、以及其它衍生作品的共同名称。
东方奇幻
(1)西游记:书中讲述唐朝玄奘到西天取经,围绕着诸多仙佛,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东亚地区广为流传。
(2)聊斋志异:在清代风行一时,类似小说大量出现,并成为现代鬼怪类型奇幻的经典作品。
(3)封神榜:商朝的纣王和妲己,以及道教神仙之间的大斗法。
(4)山海经:先秦古籍。记载女娲、盘古等神话人物,还有远古地理和奇石异兽。
(二)现代的奇幻文学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真正的奇幻文学才出现,许多奇幻中长篇小说与科幻小说同时发表在相同类型的文学杂志上。在20世纪中叶,J•R•R•托尔金在1937年出版的《哈比人历险记》和1954年至1955年之间出版的《魔戒》、C•S•刘易斯的《纳尼亚年代记》、娥苏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奇幻小说写作获得了重生,之后的作品多模仿这些成功的作品,
1984年,第一部龙枪小说《龙枪编年史:秋暮之巨龙》出版之后,它横扫市场,并给TRPG玩家们提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给他们在其中历险。
这些奇幻文学使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诞生,而杰出的游戏设定又反过来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
(四)龙是架空的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形象
奇幻电影与奇幻小说一样,都把相当大的笔墨花在一个架空的世界情况的描绘上。奇幻小说最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就是故事发生的世界背景是架空的,甚至与这个现实世界没有一点关系。作者在现实的人类生存世界与人类发展历史之外,开辟出了一个完全属于个人虚构的平行时空。这个平行的时空有自己独立的山川地貌、人文历史、生物种族、智慧生命、物理法则等等。它们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关系,既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也不与现实世界有什么直接联系。奇幻小说家在构拟其想象世界的时候,似乎有意与现实世界保持一个很大的距离,消解其作为自然的参照元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奇幻电影显然是深得奇幻小说之精髓的,它们总是将很大的力气放在对平行世界那些奇异景观的展现上,以那些迥异于现实世界、似乎有着独立世界秩序的画面激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奇幻电影与一般的史诗神话片的根本差异就容易看清了。两者尽管都会展现一些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现实中不可能的场景、物种、法则,但史诗片中的一切再奇特,仍要与现实世界发生关系,仍归属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史诗片中奇特世界背景的展示与人的历史的现实的存在境况是紧密相关的。而奇幻片展现的世界情况虽有时也洋溢着宏大雄伟的美学气派,但与历史现实无关,仅仅是为了画面产生某种特殊的视觉效果。“龙”因为在西方已经有邪恶,喷火等形象,所以他在架空的虚拟世界,非常适合扮演负面的角色,而且深得人心。如:”魔戒”里出现的飞行巨兽,西方人直接就会连结到他就是”龙”。他的外型也是参照古代西方龙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贝武夫:北海的诅咒】改编自公元八世纪的英雄叙事长诗,描述贝武夫与恶龙搏斗的故事。虽然源自古代的故事,内容重新改编,运用最先進的现代科技,创造出许多奇幻的效果,然而”龙”的造型和功能,仍然相差不远。
第四章 东西方文化中龙的象征
第一节 东方龙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一)龙象至尊
唐朝以前的龙不是帝王所专有,因此,一般民间仍然可以沿用当时习用已久的三爪龙。
宋朝,龙明显的跃升为帝王的象征,皇室并且明令禁止当时的臣民使用,只是龙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极其丰富的角色,诸如祈福、求雨等,使得全面禁止民间使用龙变得不可能,因而促使龙扮演的功能角色产生分化,在当时,民间开始用无角的螭代替龙。
元朝元贞元年,朝廷更明令禁止臣民不得使用五爪双角的龙作装饰,虽经三令五申,但是违犯此律的依然很多,在禁不胜禁的情形之下,朝廷终于让步,容许减少一爪以示区别,因此元朝有三、四、五爪混用的情形。
明朝初年,在由布衣跃居人皇的明太祖朱元璋特意提携之下,龙形成只有象征帝象的五爪龙和民间俗用的三爪龙两种类别,减一爪为蟒的情形要到明朝中叶以后才得见。
清初顺治年间,待礼制确定,方才龙归龙,蟒归蟒,各有归属;其间差异,仅在一爪耳。
(二) 东方龙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甚至是整个亚洲民族,包括日本、韩国, 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 举凡整个中国文化能触及到的地方。
(三)共产党是红色的恶龙
中共因嗜血和暴力,一切都以红色为标志,残酷地迫害自己的人民特别是信神的人。大陆的家庭教会对红龙的邪恶有切肤之痛,公认中共就是启示录中的大红龙。
现在许多灵修人士认为退出中共组织是去除中共“赤龙”通过“兽”给人所打的兽印。
按圣经说,魔鬼在最后的审判时被灭,这个兽印就是和魔鬼一起下地狱的通行证。
(四)东西方神学思想
东方龙是伴随着神仙升天的瑞兽,宣扬着佛道教的神仙观念,人可以修成正果,成佛成仙驾龙升天。西方龙是撒旦的化身,引诱人犯罪坠入地狱,并与神争战,与神形成对立,警惕人要遵从神的旨意,勿受诱惑犯罪。东西方龙扮演的角色南辕北辙,可是都与神学的思想有关,可见龙与神永远脱离不了关系,只是是对立还是辅佐的角色。
第五章 总结
研究完东西方龙的造型和象征,好像经历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洗礼,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东西方文化透过很多的方式,互相冲击与交融着,但是身为东方人的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就像植物不能离开泥土的滋润,接受所多外来文化的刺激同时,也要反复咀嚼自己文化的精髓,不能数典忘祖,透过我们的传承。希望龙的传说可以代代相传下去。
《注1》 苑崎透着 安然、OYUNNA译 陈约瑟、姜沛文中文版审定(2004)”幻兽.龙事典”奇幻基地出版 P.6
《注2》 叶刘 天增着 [1997] (中国纹饰研究),南天 P.145
《注3》 叶刘 天增着 [1997] (中国纹饰研究),南天 P.148
《注4》 吴哲夫着 [民国67年8月] (故宫丛刊 - 图书中的龙),国立故宫博物院 P.198 - P. 208
《注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奥武夫
《注6》 苑崎透着 安然、OYUNNA译 陈约瑟、姜沛文中文版审定(2004)”幻兽.龙事典”奇幻基地出版 P.46
《注7》 叶刘 天增着 [1997] (中国纹饰研究),南天 P.65
《注8》 袁德星着 [民国67年8月] (故宫丛刊 - 史前至商周造型艺术中的龙),国立故宫博物院 P.28
(2008年未来科学和文化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