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30日】
【原文】
李存颢等为克宁(1)谋,因晋王(2)过其第(3),杀承业、存璋,奉克宁为节度使,举河东九州(4)附于梁,执晋王及太夫人曹氏送大梁。太原人史敬槠,少事晋王克用(5),居帐下,见亲信,克宁欲知府中阴(6)事,召敬槠,密以谋告之。敬槠阳(7)许之,入告太夫人,太夫人大骇,召张承业,指晋王谓之曰:“先王把此儿臂授公等,如闻外间谋欲负之,但置吾母子有地,勿送大梁,自他不以累公。”承业惶恐曰:“老奴以死奉先王之命,此何言也!”晋王以克宁之谋告,且曰:“至亲不可自相鱼肉,吾苟避位,则乱不作矣。”承业曰:“克宁欲投大王母子于虎口,不除之岂有全理!”乃召李存璋、吴珙及假子(8)李存敬、长直军使朱守殷,使阴为之备。壬戍,置酒会诸将于府舍,伏甲执克宁、存颢于座。晋王流涕数之曰:“儿向(9)以军府让叔父,叔父不取。今事已定,奈何复为此谋,忍以吾母子遗(10)仇雠乎!”克宁曰:“此皆谗(11)人交构,夫复何言!”是日,杀克宁及存颢。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六.后梁纪一》)
【注释】
(1)克宁:李克宁,是李克用的弟弟。为人仁孝,小心恭谨。跟随李克用征伐,授振武军节度使。李克用临终,以子存勖嘱克宁。存勖嗣王位,克宁率先拜贺。后因惑于人言,仁而无断,为存勖所诛。
(2)晋王:李存勖(音续),是李克用的嫡长子。
(3)第:住宅。
(4)河东九州:河东所属的并、辽、沁、汾、石、忻、代、岚、宪九个州。
(5)克用:李克用,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时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856年),卒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朝拓边守土。父亲曾任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李,名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因此改姓李了。
(6)阴:秘密的。
(7)阳 :虚伪的,表面的。
(8)假子:养子。
(9)向(音向):往昔、以前。
(10)遗(音位):送给。
(11)谗(音缠):说坏话陷害好人。
【语译参考】
李存颢(音号)等人为李克宁谋划,准备趁着晋王李存勖到他家探望时,杀死张承业、李存璋,拥立李克宁为河东节度使,率河东所属九个州归顺梁朝,并且拘捕晋王李存勖及太夫人曹氏送往大梁。
太原人史敬槠,年轻时侍奉晋王李克用,在他的帐下听差,颇受亲近信任,李克宁想要知道王府中的隐密事,召见史敬槠,秘密地把计划告诉他。史敬槠表面上答应,入府报告太夫人曹氏,太夫人大惊,召见张承业,指着晋王李存勖对他说:“先王把着这个孩子的手把他托付给你们,如果听到外面有人谋划想要背叛他,只求有个地方安置我们母子两人,不要把我们送往大梁,其它的事不敢烦劳您。”张承业惶恐地说:“老奴以死来遵奉先王的遗命,这是什么话!”晋王李存勖把李克宁的阴谋告诉他,并且说:“至亲之间不应该自相残杀,我如果让位,就不会发生变乱了。”张承业说:“李克宁想要把大王母子投入虎口,不除掉他,难道还有道理!”于是召集李存璋、吴珙(音拱)以及养子李存敬、长直军使朱守殷,让他们暗中部署准备。
二十一日,在王府摆酒宴请各将领,埋伏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座位上把李克宁、李存颢逮捕。晋王李存勖流着泪责骂李克宁说:“侄儿以前把军府让给叔父,叔父不接受。现在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为什么又有这样的阴谋,忍心把我们母子送给仇人!”李克宁说:“这都是小人進谗言挑拨离间造成的,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当天,诛杀了李克宁与李存颢。
【研析】
李克宁本为人仁孝,所以即使他长久以来掌握了军权,但也没有兄死弟立的想法,甚至李存勖继位时,他还首先率领各将领拜贺。但因当时李存勖年纪小,李克用的许多养子年纪比他大又握有兵权,心里不服气,遂派遣他们的妻子去劝说孟氏,孟氏于是多次逼迫李克宁采取行动。李克宁生性怯弱,从早到晚被这些人的话蛊惑,不能不动心,又和张承业、李存璋不和;又因故杀了李存质,所以最后接受了李存颢等人的建议,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招致杀身之祸。正应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不是周遭这批小人不断的怂恿,李克宁也不会留下污名。另一方面则是李克宁不够果断,如果他能坚持最初的想法,不辜负哥哥死前的托付,那么形势又完全改观了。凡事存乎一心,系于一念罢了。
【延伸思考】
1.李克宁晚节不保,惹来杀身之祸,起因于周遭小人挑拨离间,可见择友之重要。那么你择友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2.一念之差有时足以使人完全得到不同的结果,你周遭有此种例子吗?请提出与大家分享。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64)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八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4.《资治通鉴轻松读》4 欧惠章编写 希代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