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3月18日】
汉文帝十四年(纪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率兵攻打中原,杀死了汉朝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的都尉,掠走了很多百姓和牛羊。汉文帝非常着急,想要亲自带兵去攻打匈奴。由于群臣和太后的极力劝阻,文帝才没有去。
这天,汉文帝坐着车,经过郎署,就问郎署长冯唐:“你一把年纪了,还在这里做郎署长,老家是哪里啊?”
冯唐回答说:“回禀陛下,臣的先祖是以前的赵国人,臣的父亲后来迁到了代国(今山西一带),因此,臣应该算是代国人。”
文帝说:“啊,你是代国人。朕没做天子之前,曾经是代国的大王。那时,朕的尚食监(管伙食的官职名)高祛,曾经多次和朕谈到以前赵国的大将李齐,说这个人很有才能。当时高祛给我讲了李齐在巨鹿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到现在朕每到吃饭的时候,心中还总会想起那个李齐啊!”
老人冯唐点头说:“是的,陛下,臣也听说过这个人。不过,李齐虽有才能,但是比起赵国的廉颇和李牧来,恐怕还要差很多啊!”
也许是冯唐的话,触到了文帝的伤心之处,文帝摇了摇头,感慨地说:“唉!为什么朕就没能得到李牧和廉颇这样的将领呢?如果真的让朕得到了,那朕还害怕什么匈奴?”
其实,文帝只不过是发发感慨而已,冯唐却认真的讲:“陛下,您的话有些不妥啊。臣认为,即使是廉颇和李牧在世,恐怕也得不到您的重用呢!”
听了冯唐的这一番话,文帝气得脸都变了色,一甩袖子回宫去了。过了很长时间,文帝把冯唐召進宫中,对他说:“你为什么在那么多人面前羞辱我?”
冯唐一听,赶紧跪下来道歉,说道:“请陛下宽恕臣吧!臣实在是个粗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仪,什么叫做面子,还请陛下不要再生气了!”
听到冯唐的道歉后,文帝憋在心里的气,就和顺了。其实,文帝这次召冯唐進宫,并不是要听他道歉,而是想和他商议一下:如何对付匈奴。文帝想了想说:“好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不过,朕想知道,你为什么说朕即使得到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重用他们呢?”
冯唐回答说:“陛下,臣听说上古时代的帝王,在派遣大将的时候,都是亲自跪下来,为他们推车的!临行之前,帝王还会对大将说:‘你就放心出征吧,凡是国内的事,都由我来管理。凡是国外有关打仗的事,都由你来管理!’这样一来,士兵在外打仗,如果涉及到什么军功、赏赐等问题的时候,大将根本不用禀报大王。”
文帝点了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可是这和朕有什么关系呢?”
冯唐继续说:“臣的先祖曾经说过,当初李牧做赵国将军时,部队驻扎在边疆,军队在当地收上来的租子,全部用来犒劳士兵。同时,赏赐士兵的事,李牧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从来不需向中央汇报。这样一来,士兵吃饱了,才有力气练兵、打仗。他们的父母知道儿子在千里之外,为国杀敌、保疆,才稍稍宽心。这样才使得赵国越来越强大,打败了匈奴,差一点赵王成为霸主。”
文帝赶忙问道:“那为什么后来又失败了呢?”
冯唐回答说:“这是昏庸的赵迁,听信小人郭开的谗言,杀害了李牧,并让无能的颜聚代替了他。结果才被秦朝所灭。”
汉文帝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那么你的意思是……”
冯唐继续说道:“臣已经听说了,我大汉有一个叫魏尚的人,在做云中郡守。他把军队收上来的租子,全部赏给士兵,甚至不惜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去改善士兵的伙食。此外,魏尚每隔五天就会杀一头牛,来犒劳全军。正因为这样,兵强军壮,才使得匈奴不敢侵犯我汉朝边境,不敢接近云中郡一步啊。陛下您要知道,那些当兵的,都是庄稼人出身,有几个知道什么叫文书?他们只知道为国家拼命杀敌,流血牺牲。再看那些文官,报上军功以后,他们不奖赏;只要有一点点小错,他们便讲什么按照法律惩罚……臣认为,您的封赏太轻,惩罚太重了。魏尚只不过多报了6个敌人的首级,便被那些文官就罢免了他的爵位,还把他关了起来。没有了魏尚,士兵们吃不饱,也穿不暖,怎么去拼命杀敌?”
汉文帝听后,沉思了半天,然后回答说:“你的一番话,确实击中了要害,朕那么做,真是有点糊涂了!”
过了几天,汉文帝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就是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见魏尚,说朝廷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行;第二个就是好好感谢冯唐,把他封为车骑都尉。
笔者读了上述这段记载,很受感动:
一、汉文帝在这里,没有一点官架子和官腔,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生气的时候,但本质上是和善与平等。他是真心诚意的向冯唐了解情况和求教,毫无做秀的恶习。
二、冯唐讲话朴实,知无不言,不吹牛拍马,不歌功颂德。他了解民间疾苦,做到了下情上达。他甚至不怕得罪皇帝!他心里没有恐惧,没有自私,>]有借机就巴结、见竿就往上爬。他只有真诚,只有利民利国的心意。
如此的君主,如此的臣民,真是光耀百代,垂范千秋!
(事据《资治通鉴》等)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