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21):乐于时傅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4月25日】

乐(ㄩㄝ?)(le)

【历史来源】

来自于子姓。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锈,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郡望】

南阳郡:于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北部一带。

【历史人物】

乐毅

乐毅原为战国时期魏国人,因魏王派他出使燕国,而燕昭王以礼贤下士著称,乐毅便以任亚卿之职,留在燕国。而此时东方之齐国国君齐o⊥醪斜┏尚裕?诮?鞴?詈疃际艿剿?钠哿瑁?股?氐馈Q喙?肫牍?缬兴拊梗?嗾淹醣闩衫忠愠鍪垢鞴?嗡蹈鞴?餐?テ耄?詈蟾鞴?恢峦?獬霰?テ搿Q嗾淹跞卫忠阄?辖???乘д浴⒊?⒑?⑽骸⒀喙???ゴ蚱牍?@忠懵柿煅嗑?毕缕牍?锥剂僮停?渌?街?Γ?迫缙浦瘢?涣?ハ萜牍?呤?喑牵?腼⊥醭鎏印V?螅?鞴??勇叫?毡?毓??粝吕忠闶亓僮停?绦?プ詈笾?臁⒓茨??恰?

齐国首将田单使用反间计,放出流言说:为何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是想自立当齐王。燕昭王听了认为:“乐毅功盖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尝不可。”乐毅不肯接受封王,只实现当年与昭王之诺,封昌国君。燕昭王死,其子燕惠王继位。田单利用惠王多疑的性格,且于任太子时曾和乐毅发生不快,就再次使用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便立即改派骑劫接替乐毅的兵符,召回乐毅。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乐毅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乐毅之后便离开燕国到赵国,燕惠王因怕乐毅心生怨怼,将率赵国攻打燕国,便修书给乐毅,信中言:“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闻信后便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信中言:“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并勉励惠王效法先王。最后乐毅真的做到了不念旧恶,并在有生之年中不断的修好赵国与燕国的关系直至老死。乐毅所写的《报燕惠王书》,更是可比拟史上三国时名相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一文,两者都是情意真切、令人动容的千古名著。或许乐毅一生所为展现的,就如诸葛亮在其军事著作《将苑》一文中所称的“天下之将”的风范吧!

于(ㄩ?)(yu)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资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尤其是第二个儿子-呲叔被封在呲国。而根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在呲(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呲邰镇),他的儿子被称为呲叔。于是,呲叔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而有另外一说呲叔的后代子孙则去掉邑旁改姓于。

2、出自复姓淳于氏。根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资料所载,淳于公的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在唐贞观年间,在所定皇族的七姓当中就有淳于氏。至到唐宪宗李纯时,是因为为了避讳,由于当时唐代忌讳淳,而刚好纯与淳同音,便把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有少部分于姓恢复为复姓淳于姓。

3、出自于万忸于氏。根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本是山东于姓人,后来追随鲜卑而改成万忸于。由于孝文帝汉化改革之下,又恢复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汉代时,有一位名叫于公的后代,随着拓跋氏离开了中原,为了适应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直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恢复单姓于,所以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大多是这一分支。

【郡望】

1、东海郡:西汉初年改秦朝薛郡而置东海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剡城县一带。
2、河南郡:汉高祖改秦朝三川郡为河南郡,辖境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水下游一带,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3、河内郡:汉代始置,辖境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历史人物】

于谦

于谦 (西元1398-1457),明朝大臣。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他二十四岁中進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破格提升他为河南、山西巡抚。尽管身居高官,他过的生活非常俭朴,吃住都十分简单。

在他三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不但使明朝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转危为安,他为官清正廉明、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的爱戴。但当时政风败坏,攀缘附会、贪污纳贿的情况十分严重,使他屡屡遭受打击。

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为不肯给主考官额外的礼数,故招致怨恨,由状元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为官时,他看到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可是官场里许多人不以国家社稷为重,普遍存在着妒贤忌才、争权夺利的现象,令他十分的痛心,故曾自我期许:“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明宣宗去世以后,九岁的太子继位,史称明英宗。因皇帝年幼,宦官王振专权。他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为“翁父”。于谦看不惯他专擅朝政,从不逢迎他。为此,王振对于谦非常忌恨。当时外省官员進京朝见皇帝或办事,都要贿赂朝中权贵,否则寸步难行。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不这样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回到家里,于谦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七绝诗。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时 (ㄕ?)(sh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根据《世本》资料记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在时邑,子孙以邑名为姓。

2、出自于赢姓。根据《路史》所载,古代有个国家叫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

【郡望】

1、陇西郡:秦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战国时秦昭襄王时创设,因地在陇山之西得名。
2、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3、巨鹿郡:秦时设置,治所在巨鹿(今属河北)。

【堂号】

“陇西”、“仁恕”、“巨鹿”等。

【历史人物】

时荷

晋代道士。字淑胄,号阳道,钜鹿(分属河北)人。年少时便开始修道。相传他因为入了四明山,遇得仙人教他仙法,所以他能不吃不睡,役鬼驱邪,将东西点化成金,救济穷苦之人。他曾被举为孝廉,授官为纵阳县县令,之后往南昌之地升迁为刺史官,至南昌后听闻许逊道法的盛名,便慕名至许逊门下,拜以为师。许逊教授他仙术,学成离开后他便开山教授众人道法。

晋明帝诏见他至京城,并以国师之礼相待。之后辞官离开,便追随许逊。东晋宁康二年(374),随着许逊白日飞升,寿至百余,有遗迹在紫盖府,时荷为西山十二真君之一,宋政和(西元1111-1118)年间,封为他为“洪施真人”。

傅(ㄈㄨ?)(fu)

【历史来源】

1、出自于殷商。根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字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腐败,便有人在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这个人,说答应帮助武丁兴国,修改朝政、行德,要治理天下,于是说的后裔便以当时居住的地方为姓。

2、出自于姬姓。是黄帝的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的裔孙大由被封在傅邑,所以子孙便以邑名为姓。

3、出自于姚姓。是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根据《姓源》所载,古代有个国家叫傅国(今山东省枣庄南),而舜的后裔便以国名为姓。

4、出自于赖姓。根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被楚灵王所害,为了逃避便改罗、傅二氏,所以后代便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傅。例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等等,另外在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也有改为傅姓。

【郡望】

1、北地郡:治所秦时在义渠(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武忠西南),东汉末地入羌胡,三国曹魏相当今陕西耀县、富平等地。

2、清河郡: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北)。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

【堂号】

1、兴商堂:商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位版筑工,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人的模样。他就是傅说。他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

2、主要堂号有“清河堂”、“版筑堂”、“野版堂”等为其堂号。

【历史人物】

傅说

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因为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

商朝高宗武丁即位时,正逢西北蛮夷入侵,朝政衰败。武丁想要振兴商朝,但发现处处都充斥着佞臣,没有优秀的大臣相辅佐,无法施展抱负。于是,即位后三年一直不理朝政,人民都说:“天下都听不到君王的声音啊”。有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个梦,梦中见到一个圣人,名字叫做“说”。他把梦中所梦到的人的面貌,和所有大臣、官吏相比,没有一人的面貌,与他所梦的相似。于是他就派人到全国各地去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傅说这个人。

傅岩是一个版筑工。当时,傅岩那地方因为洪水冲坏了道路,傅说正在那儿修筑道路。当官吏把傅说送到武丁那儿,武丁一见,果然就是梦中的那个人。再跟他一谈话,发现他很有才干,能够治理政事。于是,马上任命他做宰相。因为是在傅岩这个地方找到“说”,人们就称他为傅说。武丁在傅说的帮助下,商朝再度复兴,史称“武丁中兴”。傅说也成为一代名相。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