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35):贾路娄危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6月14日】

贾(ㄐㄧㄚˇ)。(jiǎ)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为贾伯之后。根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出自于狐偃之后。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西历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历史人物】

贾谊

贾谊(西元前200-前168年),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初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是汉初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

文帝在即位前,因父亲很重视太子的教育,所以他一直对儒家的学说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即位之后,发布广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诏书,渴望能获得直言良吏来匡辅他治国和修德。后来,洛阳少年贾谊,以能诵读《诗》、《书》,善作文章,年仅18岁就被汉文帝征为博士,作为他需要时谘询、顾问的老师。

汉初承袭秦制,博士既是皇帝的治国顾问,又是文史知识的教师。汉文帝设有博士官多人,有的已年过花甲,知识也十分渊博。汉文帝对博士官是十分敬重的,而且往往根据博士的才识、德行的高低来任用,不把年龄的大小看作主要条件。

贾谊当了文帝的博士官后,文帝虚心求教,由于采取了贾谊的许多好建议,使国家的治理、政绩相当出色。于是,在一年之内,文帝破格提升贾谊为太中大夫,备受敬重。从此,汉文帝与贾谊几乎是形影不离,言听计从。为了充分发挥贾谊的辅佐才能,汉文帝想提升贾谊为公卿大臣,但却遭到权臣们的反对。汉文帝奈何不得,只好暂派贾谊到长沙王那里当太傅。

贾谊走后,汉文帝非常想念他。一年过后,又把他召回宫中,促膝谈至深夜,十分感慨的说:“久不见贾谊,朕以为学问超过了他。但从今日来看,还是远不及他啊!”不久,汉文帝派他充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少年聪颖,好学上進,是文帝的爱子。文帝有意立他为太子,所以让最受敬重的贾谊当梁怀王的老师。

贾谊自知责任重大,所以竭诚辅导梁怀王,从而使他的学问一日千里,令文帝十分满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数年之后,梁怀王长大了,却不幸骑马摔死。贾谊自以为辜负了文帝的重托,非常悲伤,从此郁郁寡欢。然而,汉文帝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仍然十分敬重这位才学过人的老师,并且采纳了他关于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的建议。不久,贾谊英年早逝。让汉文帝时常怀念不已。也因为贾谊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才华以及全心的辅佐、无私的襄助,而赢来汉文帝这般的尊敬与重视。


路(ㄌㄨ?)。(lù)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

3、出自Su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根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在路,后代子孙便以路为姓。

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今北京市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6、出自他族。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郡望】

1、阳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东)。

2、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

【堂号】

路姓的主要堂号有 “五金堂”、“阳平堂”等。

【历史人物】

路博德

路博德是西汉时期的武将,西河平州(今山西省离石)人。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路博德跟随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战功,官拜邳离侯。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将军(这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将军),率军参加了对南越国的讨伐,平定了南越。公元前110年,路博德率军攻下海南岛,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此乃中国直接对海南统治的开始。

路博德后因犯法而被贬官,改任强弩都尉,在居延屯田,不久死在当地。

娄(ㄌㄡ?)。(lóu)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遂为杞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遂以地名为姓,称娄姓。

2、出自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匹娄(又称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亦作壹那娄、一那娄)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娄姓,亦称娄氏。

3、以国名为氏。《风俗通义》载,春秋时有邾娄国(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子孙有以娄为氏,是娄氏的又一支。

【郡望】

1、东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
2、谯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相当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历史人物】

娄师德

唐朝的娄师德是一个十分爱才、屡屡荐才的有德之人。

娄师德本身能文能武,征吐蕃,八战八捷;搞屯田,积谷如山,所以得以逐步升迁。他身材高大,方口厚唇,性格恰似外貌──待人宽厚,极有度量。一次,他与李昭德同行,因为体胖走不快、跟不上,李昭德嫌他走得太慢,便怒气冲冲地说:“都是你这个乡下佬耽误了我的时间!”娄师德听后非但不怒,反而笑答道:“我本来就是乡下佬嘛!”由于他如此好脾气,连他的下属都敢跟他开玩笑,他也毫不介意。

娄师德为官三十年,忠心秉正,尤其善于发掘人才,举荐人才。见到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就极力向上推荐,直到那个人被委以重任,他才放心。他就是以如此宽阔度量,容忍并举荐了一个个后来者,对他本人来讲,自然也就有了不少后来而居上者了。

狄仁杰做了宰相后,有些看不起娄师德,常常让娄师德去干苦差事。武则天看出来了,就故意向狄仁杰发问:“你看娄师德这个人贤德吗?”“他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地卫戍边防还可以,至于是否贤德,我还不大了解。”狄仁杰答道。

“娄师德是不是勤于发掘人才呢?”武则天又问。

“我与他虽是同行,但却没听说他推举了谁。”狄仁杰答道。

话已至此,武则天才明白地告诉狄仁杰,他本人的被提拔重用,恰恰是当年娄师德的一再推荐介绍。举荐了人才还自我保密,毫不张扬,实在是大贤大德了。狄仁杰闻言,惭愧不已,连连叹道:“娄公贤德,我竟然一无所知,比起娄公来,我实在差得太远了!”后来狄仁杰真的以娄师德为榜样,为朝廷举荐了不少有用的人才。

发现了人才,不嫉妒、不排挤,而是竭力向皇帝举荐,看着眼前的后来之人步步高升,受到重用,以致位在自己之上,仍然能心悦诚服,毫无怨悔之意,这确属难得。而更为难得的是举荐之功竟然秘而不宣,沉默于心,简直非常人所能了。

娄师德的超常度量使他成为一个不求报酬的“伯乐”,也使他能在险恶的环境之中,始终被信任,还被称为“长者”,这也正是其大智之所在。由此可见,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利用人才,既需要有敏锐的目光,更需要有宽宏的度量,即所谓要有识才之能与用才之量。所谓容人之量也并非仅仅是人的修养气度的表现,它还是人的明智与聪慧的表现。具有这种明智聪慧的人,他们胸怀开朗,活得怡然自得,免除了各种嫉妒心理的痛苦。娄师德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温良敦厚的长者,也是一位智慧超常的良吏。


危(ㄨㄟ?)。(wēi)

【历史来源】

危氏源出于三苗族。相传上古时帝尧因儿子丹朱行为不检,故而把帝位禅让给舜。当时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一带的三苗部族比较强大,他们也反对禅让。丹朱就联合三苗起兵,与舜争夺天下。舜派大禹领兵镇压,禹在丹水一带打败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杀,丹朱不知所终。叛乱被平息后,舜帝将三苗族人迁徙到西北的三危山(甘肃敦煌东)一带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为姓,称危氏。

另外,明初文学家危素之祖本姓黄,他改姓危后,其后人亦称危氏,成为危姓的一支。

【郡望】

1、汝南郡:汉时置郡。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今河南省汝南市东南),辖地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太史堂:明朝时危素少通五经,元朝时做经筵检讨。他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官至翰林学士。元朝亡后,他又修了《元史》。

【历史人物】

危素

危素,(西元1295→1372年),明代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

元朝至正年间,授经筵检讨,参与撰修宋辽金三史。明初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

后谪和州,忧愤而卒,著有《危学士集》。

据传闻,他的忧愤是这样来的:

元朝末年,大明的部队攻克燕京。元朝的大臣危素想以死殉国,在河北省房山报恩寺投井,被报恩寺主持大梓和尚捞了起来,说:“你一死,元朝的历史就就断了。”因此危素未死。明太祖朱元璋仍然任命他当大学士。皇上虽然因他才学好,把他当作顾问,但心中却很鄙薄他的人品,有时竟叫他“危狗”。

有一天,皇上到东阁查看,危素走过来,他的鞋子发出“進進進”的响声,一直响到门帘里面。皇上问是谁,他回答说:“是老臣危素。”皇上说:“是你么?我还以为是文天祥来了呢!”危素十分恐惧,吓得周身是汗。皇上说:“危素!你如果真是元朝的老臣,为什么不到和州去守余阙的庙去呢?”

原来余阙十分忠于元朝,因不投降陈友谅而死了,明太祖赞扬他的气节,为他修庙祭祀他,所以派危素去做庙里烧香的人,让他于心有愧。不到一年,危素就因忧愁而去世了。

虽然危素少通五经,元朝时做经筵检讨。他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官至翰林学士。元朝亡后,他又修了《元史》。但是因他言而无信在前,对国不忠而事二主于后,所以招致朱元璋的鄙视,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高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