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6月18日】
高(ㄍㄠ)。(gāo)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在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其子孙便以封邑为氏。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以王父字为氏。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一个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而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期有改单姓高。例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郡望】
1、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2、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 高隐、高瞻之后。
【堂号】
1、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辞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2、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3、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 “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等。
【历史人物】
高渐离,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是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入秦之时,他和荆轲斗酒,在易水之滨为他击筑送行。荆轲死了之后,他隐姓埋名,藏在宋子这个地方,给别人当帮佣。
有一次,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时有客人击筑助兴。高渐离听到筑乐,勾起了无限心思,高渐离向其他的仆人评论演奏者技艺的长短。有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他的主人听到之后,于是令他表演一番。高渐离技惊四座。
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于是秦始皇传他進宫表演,高渐离答应了。有人告诉秦始皇他是高渐离,秦始皇因喜欢他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秦始皇没有一次不说好的。高渐离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的筑,是乐器,也是武器。高渐离在筑的中空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在秦始皇听击筑着迷不留意时,高渐离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但高渐离并没有成功,被秦始皇所杀。
从此,秦王再也不敢接近从前六诸侯国的人了。
夏(ㄒ一ㄚ?)。(xià)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所以帝尧便赐禹以姒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4代,17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于姒姓。西历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于妫姓。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赐姓或其他。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郡望】
1、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西历前222年)于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以西小部分地区除外)及福建全省。此支夏氏,为西晋高士夏统之族所在。此郡夏姓在受姓以后代有名人,载入史籍。如秦代夏无且,是秦始皇的侍医;西汉阴城内史夏宽,东汉夏馥,字子治,与张俭、范滂齐名,泰山都尉、学者夏恭、晋代孝子夏统,皆系会稽郡夏氏家族杰出人物。[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郡望。
2、谯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3、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北魏改为郡,移治高阳。
4、鲁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据考此郡主要为夏侯氏郡望。
【堂号】
1、会稽堂: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参见郡望[江西省德安县夏卫兵] 。
2、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3、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進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夏光庭(夏远)九世孙即为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参知政事夏竦。
4、正德堂: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夏氏先祖夏儒之女成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为国丈,被明武宗封为庆阴伯。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明武宗年号“正德”为堂名,称“正德堂”。兴化夏氏家族即以“正德堂”为本族徽号。
5、遗爱堂:出自唐人夏鲁奇忠贞守节,以死报国之事。前人事迹,激励后人,代代相仿,万年永垂。
6、余庆堂:可能是分堂号,出自《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据浙江海宁夏家兜的夏亚明]。
【历史人物】
夏竦(公元985年-1051年),字子乔,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北宋名臣。
养父夏承皓无子,一日捡到一男婴,“锦绷文褓,插金钗二支”,即是夏竦,后承皓与契丹人战死。夏竦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至参知认事。
夏竦为官刚正不阿,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值岁大饥,曾开仓救济百姓,得二万斛,救活无数,颇得百姓信任。仁宗时,任洪州知县,勒令巫觋1900余家还农,并毁其淫祠。曾任陕西经略使,“治军尤严,敢诛杀”,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罢知襄州,历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拜奉宁军节度使,在好水川之战中被西夏打的大败,被贬职。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为宰相,御史言:“大臣和则政事修,竦前在关中,与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共事。”不久改枢密吏,封英国公。
夏竦能词,有“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二句,宰相李沆赏其诗,后得宠于真宗,被称为“桂冠词人”。喜食石钟乳粥,睡觉时遍体寒冷,犹如死人。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卒,享年六十七岁,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庄。有《文庄集》三十六卷、《古文四声韵》五卷。
蔡(ㄘㄞ?)。(cà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S?眨??频壑б帷8?荨豆??#8226;晋语四》资料记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蕊、僖、S?①亍⒁朗且病!倍?俑?荨肚狈蚵?#8226;志氏姓》所载,“S?戏庥谘唷???现?鹩秀邸⒀稀⒉獭⒐狻⒙场⒂骸⒍稀⑿朊苁稀!惫攀毖嗟卮笾略诮窈颖北辈俊?
2、出自于姬姓。根据《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等资料记载,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由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起来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来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省),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省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西历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省)、秦(今属陕西省)、晋(今属山西省)、齐(今属山东省)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3、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女真族乌林答氏、满族蔡佳氏改汉姓为蔡姓。
【郡望】
1、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兰考东境、山东省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2、汝南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堂号】
1、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2、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封“龙亭侯”。
【历史人物】
蔡琰,字文姬,东汉三国时期陈留圉人也,父亲蔡邕。蔡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嫁给河东世族之子卫仲道。后来,夫亡无子,就回到娘家。兴平中,朝中发生董卓余党李郭之乱,文姬被乱军所虏,做了南匈奴左贤王的阏氏,在匈奴整整生活了十二年,并生有二子。
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派遣使者持金璧赎回了文姬,并安排她嫁给田校尉董祀。 后来,董祀犯法当死,文姬去向曹操求情。当时,公卿名士及远方的使驿满堂,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女在外,现在请诸君见见她。”等文姬進来,她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人为之改容。曹操说:“诚实相矜,然而文状已去,怎么办?”文姬说:“您的马厩有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感其言,收回成命,赦免了董祀。当时很寒冷,曹操赐给她头巾和鞋袜。
曹操曾问她,听说她家藏书很多,不知还记不记得。文姬说,亡父曾赐书四千多卷,因流离涂炭,几乎没有剩下的。现在她能诵忆的有四百多篇。曹操要派十个人帮她抄写。文姬回应他说,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请给我纸笔,一定抄录下来。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文姬的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听出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她在胡地时,作胡笳十八拍之曲,流入国中,哀伤忧怨。
在书法方面,《古今传授笔法》曰:“蔡邕得笔法于神人,传女文姬。”《法书要录》亦曰:“邕女琰甚贤明,亦工书。”《黄山谷集》云:“蔡琰《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
文姬后来看透了世事,与董祀一起隐居在山林。
田(ㄊ一ㄢ?)。(tiá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妫姓。根据《史记.田完世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姓。
2、出自于黄姓所改。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而被杀。于是他的儿子黄子经为了逃祸改为田终,迁居至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便以田为姓。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例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郡望】
1、北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2、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3、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袜之族所在。
4、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历史人物】
田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田单故意声称齐国人最害怕燕军把抓到的齐军俘虏都割掉鼻子,燕人果然对齐降卒施以劓刑;田单还扬言,齐国人最怕燕人挖他们在城外的祖坟,燕军便在城外掘坟焚尸,齐兵的怒气更盛。
田单再施以反间计,燕惠王果然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被迫出奔赵国。田单再以火牛阵攻燕军,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克七十余城,迎齐襄王入都临淄,因功被封任为相国,为安平君,又益封夜邑(今山东掖县)万户,死后葬于安平城内。田单“火牛攻阵”的复国计谋,从此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