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40):樊胡凌霍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6月19日】

樊(ㄈㄢ?)(fá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其始祖为樊仲山甫,史称姬姓樊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虞仲有孙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宣王封他为樊(今河南济源县东)侯,他的子孙即以樊为姓,樊氏。

2、出自于子姓。根据《左传》所载,商汤的后裔子孙,在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施、樊、繁、栀、几和终葵七大族,其中有樊姓,子孙一直沿袭下来。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把商的遗民七族,划归齐国管辖,故战国前后,樊姓多在齐、鲁一带。孔子的弟子樊迟,便是商人七族中樊姓的后人。

3、是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北)。

【郡望】

1、上党郡:战国时韩国设置,秦灭韩后沿用,其地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2、南阳郡:战国时秦国初置,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阳一带。

【堂号】

1、上党堂、南阳堂。

2、自立堂号:崇德堂、文魁堂、鉴真堂、三阳堂、忠烈堂、槛真堂、听命堂等。

【历史人物】

樊哙

樊哙(西元前242?189年)为楚汉相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与刘邦皆出生于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早年以屠宰狗为业。之后刘邦起义反抗秦朝,他加入刘邦阵营,立下诸多战功,并在鸿门宴时善尽护主(刘邦)之责。

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后被封为“舞阳侯”,死后谥号为“武侯”。

虽然刘邦建国号为汉后,因接受萧何的建议而封韩信为大将军,此事曾造成樊哙的不满抗议,抗议此事论罪当处斩;但由于其功勋剽悍,以及与刘邦从起义跟随至今,故以“册封为大喜之日”为理由,饶恕樊哙的抗议罪过而免除一死。

樊哙出身寒微,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他跟随刘邦四处征战,表现英勇,常立战功。被赐爵为卿。
  
项羽入关后,驻军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新丰镇东南戏水西岸)西,欲击灭刘邦军。樊哙早在刘邦人咸阳后,就力劝刘邦还军霸上(今西安东南),勿贪秦宫奢丽的享受。

待项羽兵临城下,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亚父范增预谋杀害刘邦,授意项庄拔剑在席上献舞,想趁机刺杀刘邦。此时,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张良在帐外把行刺之事告诉了樊哙。

樊哙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進入帐后,“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 项羽握剑坐直身子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把酒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沉默不语。这时刘邦藉故去厕所,把樊哙召了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 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而让张良向项羽谢罪。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刘邦的念头了。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几乎失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赐樊哙为列侯,号武侯,升为郎中,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这就是“鸿门宴”樊哙护主的始末。

胡(ㄏㄨ?)(h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妫姓,以谥号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死后谥为胡公。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1)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2)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進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增加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郡望】

安定郡: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堂号】

1、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2、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3、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

4、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西历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历史人物】

胡广

胡广(公元1369年-1418年),字光大,江西吉安吉水人。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状元,原内定王艮,但因王艮其貌不扬而改擢胡广为第一,赐名靖,授翰林院修撰。

靖难之役后,胡广复名广,为明成祖所用,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胡广行事谨慎,心思细密,任内阁首辅十一年间,两次随成祖朱棣北征,随其左右,深得朱棣信任,阻止了成祖封禅的意图,并進言停止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眷,平息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成为永乐盛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胡广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五月卒,终年四十九岁。赠礼部尚书,谥文穆。灵柩经过南京时,太子朱高炽亲自前往致祭。明朝文臣得谥号,是自胡广开始的。

次年,胡广子胡夫入翰林,明仁宗时,追封胡广为少师。

凌 ( ㄌ一ㄥ? )(líng)

【历史来源】

源自于姬姓。西周初,周武王之弟康叔被封于卫,康叔之庶子任周朝凌人〈掌冰室之官〉。凌人世代承袭,故其后人遂以官名为氏,而为凌氏。

【郡望】

1、河间郡:北魏时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古治在今河北河间西南。章自得姓,历周、秦、汉,至西晋,有章岩者,磬公三十七世,章平二十世,任兵部尚书,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有功。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从而在河间形成名门望族。瀛州(今河北省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今河北省献县)。河间郡瀛州,乃章氏第四个郡望。

2、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历史人物】

凌?初

凌?初(公元1580?1644年),明末小说家。字玄房,一字元方,号初成、雅成、迪知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仁舍(今湖州市仁舍乡)人。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因拔副贡授上海县丞,因政绩卓越,63岁升徐州通判。

在徐州通判任上,凌?初分署房村,治理黄河。在房村治水的成功,使他的声名大振。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封国号为“大顺”,挥师东進,接连攻克太原、大同,直逼北京,明王朝岌岌可危。正月初七晚,农民起义军的一支队伍扫掠了房村。本来,凌?初与各村分别已把乡兵组织起来,相约某处如遭农民起义军攻击,即放?鸽作为信号,近处乡兵即来救援;如果人数很多,即点燃烽火,各处乡兵都来救援。这时农民起义军猛攻徐州城,各处乡兵都不敢来救援。初九清晨,农民起义军包围了房村,凌?初率众坚守,心力交瘁,呕血数升,他深知命不保夕,让人扶着与对方对话:“我已力竭,活不过明天了,你们不要伤害城中的百姓。”十二日清晨,凌?初呕血不止,他对乡民们说:“我活着不能保护你们,死了也要变成厉鬼剿灭贼寇”。说完向着起义军连呼三声:“不要伤我百姓。”遂呕血身亡。

凌?初著作有拟话本小说集“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杂剧《虬髯翁》等13种、传奇13种、史学著作《后汉书纂评》等。其中以“二拍”影响最大。

霍(ㄏㄨㄛ?)(huò)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周文王第六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郡望】

1、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西元前246年)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2、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3、蜀郡:秦国灭古蜀国后,置蜀郡。相当于现在四川省成都及温江地区。

【历史人物】

霍去病

霍去病(西元前140→前117年),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卫青外甥,他在卫青的军队中任职,因卫氏家族得宠,而汉武帝爱屋及乌,所以年纪轻轻就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霍去病少言寡语,守信不泄密,敢直言,豪气干云。有回汉武帝尝试要教他吴(吴起)、孙(孙武)兵法,霍去病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只看战略如何罢了,不必去学古人的兵法。)因他喜读兵书,又有一身武艺,很快在抵抗匈奴入侵中崭露头角。头一回跟着卫青分五路兵马去抗击匈奴,霍去病只带领八百名骑兵随行出征。他带兵灵活机动,成功的突袭敌营,战绩居全军之冠。汉武帝论功行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这时霍去病才十八岁。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一万多人,从陇西出发,去夺取河西走廊。他们在燕支山一带转战六天,歼灭了匈奴人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接着跨越燕支山深入匈奴腹地一千多里,杀死了匈奴的属国折兰王和卢侯王及其兵将八千多人,生擒了浑邪王的王子和许多官吏。

同年夏天,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配合作战,公孙敖因在沙漠中迷路,没能和霍去病会合,霍去病孤军深入,直捣敌人要害,结果他又消灭了匈奴兵三万多人。《西河旧事》载当时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如此一来,匈奴因屡次受挫而发生内哄,其最大的属国浑邪和休屠准备向汉朝投降。

此时,霍去病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地来到浑邪王的大营,说服了浑邪王,下令斩杀了想要逃走的八千多人,并叫浑邪王独自赶到汉武帝的行营去朝见。这次受降虽不是战争,但比战争还凶险艰难,霍去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匈奴的实力大为削弱。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领兵五万人,又一次奉命出征匈奴。他大胆使用投降过来的匈奴人,把他们当作先锋,向北推進了两千多里,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河,打败了匈奴的左贤王,夺得敌人的粮草。经过激战,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都尉、相国等八十三人,歼灭匈奴兵七万多人。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使得通往西域的道路畅通无阻。后来他还平息了匈奴降军的骚乱,匈奴从此退到了漠北一带。

据传,霍去病在河西立下大功,汉武帝特地派人从京城载了美酒慰劳他,但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命人把酒倒入军营所在的山泉中,让全体将士都得以享用,顿时酒香弥漫整个山谷,欢声雷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以“酒泉”命名。

汉武帝看到霍去病立了这样大功劳,为了奖励他,指派了许多工匠,特地为他修建了一所比较宽敞豪华的住宅。住宅落成后,汉武帝让霍去病先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向汉武帝报告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这一句为国忘家的豪言壮语,流传下来,成了千古名言。

霍去病从军只有六年,二十四岁时就病逝了。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十分悲痛,给霍去病举行了隆重葬礼,下令边界上五个投降成为属国的军士们,穿上黑甲,护送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到茂陵墓地安葬。还为他修建了一座仿照祁连山模样的坟墓,墓前竖有石人马。给他命名谥号,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称他为“景桓侯”。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