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7月31日】
卓(ㄓㄨㄛ?)。(zhuó)
【历史来源】
1、根据《战国策》、《姓氏考略》记载,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以名为姓。
2、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
3、出自他族。满、台湾土著、黎等民族均有卓姓。
【郡望】
1、西河郡:战国时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离石。
2、南阳郡:秦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
【堂号】
1、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2、忠孝堂:宋代户部尚书卓得庆,元兵逼城,得庆与二子规、权同死于难,黄仲元铭其墓,称为忠孝父子墓,卓姓后世子孙以此为荣,遂以忠孝为堂号,纪念这位先人。
3、其它堂号:西河堂、南阳堂。
4、自立堂号 传经堂、近青堂、清壹堂等。
【历史人物】
卓茂,字子康,是汉朝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生活、道德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
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又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俗不与人交往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
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锏潞睢!?
卓茂曾经学过诗经和礼记,对儒学颇为通达,生活恬淡、逍遥,崇尚自然、性情真诚。他从少年到老年,从来没跟别人发生争执。卓茂出任密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福利,经常发觉人民的优点而加以教导,自己的嘴里从不说难听的话语。数年后,教育和道德的感化广被,每个人都路不拾遗。
汉平帝时,发生了蝗虫灾害。河南省二十几个县的受灾情形都十分严重,但蝗虫却不進入卓茂所管辖的区域。
汉光武帝即位后,先拜访卓茂,说他名冠天下,应当接受重赏。汉光武帝请他出任“太傅”,封他“褒侯”,并且赐他两个儿子官爵。(出自《后汉书》卓茂传)
蔺(ㄌㄧㄣ?)。(lìn)
【历史来源】
出自于韩姓,而韩姓又出自于姬姓。而蔺姓乃是黄帝的后裔。根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中有以下记载,“蔺,姬姓。晋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以为氏。”这意思指,蔺姓是姬姓的后裔,确切地说是后稷的后裔。晋国的大臣韩厥的玄孙韩康,在赵国任大夫之职。另外一说是由于战国时,韩氏在晋国失势,韩康逃到赵国,被封在蔺邑(今山西离石县,或今陕西省渭南县附近)。于是韩康便以地为姓,把韩改为蔺,人称蔺康。由此可知,蔺姓是以封地蔺邑而来。另外,蔺邑的得名则是源自于当地广泛生长的一种植被,它具有狭长中空的长枝,叶生于茎的根部,花侧生于茎之上部。它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仅节水抗旱,还耐贫 、抗杂草、抗病虫、鼠害。它不仅容易管理,还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即茎可编席,茎髓可作灯心。它的名字就是蔺草,又称灯心草,马蔺。因此蔺姓的来源也与这种植物息息相关。
【郡望】
1、中山郡:西汉初于古中山国地设置中山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狼牙山以南、滹沱河以北地区,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正定县)。
2、华阴郡:唐代改华州置太州,改华阴郡,治所在华县(今陕西)。
【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位列上卿。他流传的最广也最久远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廉颇负荆请罪”等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也充份说明了蔺相如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胸怀。
完璧归赵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有一块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就想要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赵王收到信后,命蔺相如为使臣,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仔细端详良久,发现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可是过了很久,秦王都绝口不提以城换璧之事,于是蔺相如假意要指出和氏璧上的瑕疵给秦王看,把和氏璧拿了回来,并且义正词严地说:“大王答应以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大王的诚意。如果大王要宝玉却不肯实现诺言,我就以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玉撞碎了,就含糊其词的表示自己会实现诺言,并请蔺相如先回宾馆休息。回到宾馆后,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真的以城换璧,就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当秦王知道和氏璧已送回赵国时,非常震怒。可是在蔺相如大无畏态度的面前,也就无可奈何地将他奉为上宾,然后让他回赵国去了。后来,秦国一直没有把十五座城池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再把和氏璧送给秦国了。
渑池之会
有一回,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于是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前往。
到了渑池,筵席上秦王对赵王说:“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个瑟,请你弹一首曲子来助助兴吧!”赵王弹了一曲,于是秦国御史就在简上写着:“某年某月某日, 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蔺相如见状,就拿着缶走到秦王面前,请秦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答应,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之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秦王不得已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于是叫赵国御史记下:“某年某月某日,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筵会進行到一半时,秦国大臣忽然对赵王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甘示弱地说:“请秦王献出咸阳,为赵王祝福!”
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本是一介平民,可是自从出使秦国完璧归赵,以及陪赵王赴渑池之会以后,随即被拜为上卿。
大将廉颇知道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后,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已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现有的职位,而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结果职位竟比自己还高。于是他公开地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我非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不可。”蔺相如听到这件事情后,默不吭声。
有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与廉颇相遇,蔺相如即命车夫赶紧避到小路,让廉颇的马车先过。车夫觉得很奇怪,就问道:“相爷的官比廉颇还大,为什么还要怕他呢?”蔺相如答道:“并非我怕廉颇,而是现在赵国强邻环伺。我与廉颇,一个在朝、一个在沙场为赵国效力,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的话,那赵国就危险了。”廉颇听到后非常惭愧,自行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蔺相如两次面对秦王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当时赵国与秦国的实力相差悬殊,可是他不但敢从秦王手中取回宝玉,也敢在渑池之会时迫使秦王击缶,这些表现在在都显示出他确实有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但是后来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的行为看起来却像是一个怯弱、怕事的人。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呢?实际上,他是把国家摆在第一位。否则,以他面对秦王时的机智与魄力,要羞辱廉颇亦非难事。
由此可见,蔺相如为了国家安危,可以置个人的死生于度外,也可以不顾自身的荣辱。而面对蔺相如的大公无私,廉颇能很快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勇于负荆请罪,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总之,终究两人都能以国家为重、以社稷为重,因此才能留下了这一段留芳百世、永垂不朽的历史佳话。
屠(ㄊㄨ?)。(t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九黎族,蚩尤的后代。相传,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后来将蚩尤的部落里的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只是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便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郡望】
1、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制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2、广平郡:汉景帝置。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历史人物】
屠勋(西元1446-1516年),字元勋,号东湖,明代浙江平湖清溪(今林埭)屠家栅人,后居浙江秀水(今嘉兴)。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工部主事,升刑部郎中。弘治初迁南京大理寺寺丞,進少卿。
当时正值漳州温文進煽动作乱,屠勋奉命前往招抚,他对那些叛乱者晓谕利害,惩办首恶,宽免饶恕被胁迫附和的乱民,于是事态迅速平息。旋即因功被拔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永平、整饬蓟州诸路边备,功绩尤着。
正德三年(1508年),屠勋進刑部尚书。此际宦官刘瑾专权,凡有奏章须先向他通报,屠勋执意不从,刘瑾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不得已托病还乡,加太子太保。卒后赠太保,谥康僖。亦善诗文,著有《东湖遗稿》、《太和堂集》等。
蒙(ㄇㄥ?)。(méng)
【历史来源】
1、以山名及官名为姓。周朝时期,有个官职名叫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
2、源自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夏朝建立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另外一说法是双蒙),他的后代便将封地的名作为姓,作为蒙姓与双姓。
3、为他姓所改。有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元朝时有复姓蒙古氏,后来其子孙逐渐以单姓蒙。南诏国姓蒙,居于蒙舍州,其后進入中原,定居于安定(今甘肃省定西一带)。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
【堂号】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却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历史人物】
蒙恬是秦朝的武将,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年轻时曾经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被起用为将军后,又率兵大败齐军。
一将功成万骨枯
秦朝兼并天下后,蒙恬率领30万大军征伐匈奴,击退匈奴700余里,并收复河南等地,威震匈奴。后来他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连接了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且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北方漫长的防御线。为了修筑万余里的长城,他驻守上郡十余年,不畏风吹雨打、烈日寒霜,深受到秦始皇的推崇与信任。
蒙恬与其弟蒙毅都是秦朝的重臣,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策划。有一回,佞宦赵高犯罪当诛,蒙毅依法将他判处死刑,可是后来秦始皇念及赵高平时办事尽心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两人结下了仇怨。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被派到蒙恬军中做监军。秦始皇巡游会稽途中驾崩,李斯、赵高封锁消息,并暗中运作拥立幼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了消除后患,又下令赐死公子扶苏,蒙恬因与扶苏关系密切,也同时被赐死。接到诏令后,扶苏自杀,蒙恬则认为自己有功于朝廷,拒绝自杀,从而被解除兵权关押了起来。
扶苏死后,胡亥想重新启用蒙恬,但赵高怕他对自己构成威胁,就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想立胡亥为太子,但蒙恬的弟弟蒙毅极力阻止,才打消立他为太子的念头。胡亥信以为真,于是下令处死蒙恬、蒙毅。
蒙恬临死前,叹息道:“天啊!我竟然没有犯错,就要被处死了。”良久,才又缓缓地说:“我本该罪当万死。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筑长城、挖掘壕沟一万余里。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说完后,就服毒自杀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蒙恬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初立,人民才刚脱离战乱之苦,须要休养生息,他不但不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的修筑长城,这么做其实是有罪的。如此说来,他们兄弟遭杀身之祸,不也顺理成章吗?”
由此可见,居上位者的一举一动,对百姓都有重大的影响,能不慎乎?
改良毛笔,造福后人
相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但近代挖掘出的甲骨片上,发现有毛笔沾墨书写的痕迹,因此考古学家认为早在商朝就已经有毛笔了,蒙恬只是把本来不好写的毛笔作了一番改良,让毛笔写起来比较舒服、顺畅而已。就像纸张早就有了,只是品质粗糙且无法大量生产,东汉蔡伦在材料上做了改良,使其方便使用且能大量制造而已。
纵使如此,因为纸与笔是书写不可或缺的用具,所以蒙恬与蔡伦一样,都对中华文化的承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